井冈山之行 2025.5.14.

徐缨

<p class="ql-block">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5月14日,我们几位来自上海的老同学老朋友和一位澳洲回来的老同学,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站在“胜利的号角”雕塑旁,想象着,九十多年前战士们吹响冲锋号角,用生命撕开黎明前黑暗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手中紧握的“号角”,让我们仿佛变回了热血青年。</p> <p class="ql-block">黄洋界上,山风猎猎作响,仿佛在为我们讲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静静矗立,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仅是对那场战斗的纪念,更是对革命精神的永恒铭刻。</p> <p class="ql-block">这里地势险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恰似当年的烽火硝烟,虽已散去,却仍留痕迹。</p> <p class="ql-block">1928年秋毛主席写下诗词《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p> <p class="ql-block">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p> <p class="ql-block">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研究炮弹是怎么发射出去的</p> <p class="ql-block">进入阵地准备战斗</p> <p class="ql-block">“朱德的扁担”故事,让我们对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忆当年,黄洋界上革命先辈挑粮忙,看今朝,我们学着挑粮迈开小碎步。</p> <p class="ql-block">茅坪村八角楼,这座古朴的建筑看起来毫不起眼,却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八角楼内,陈设简单而朴素,一张木桌、一张床、几把椅子、一盏油灯,就是当年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昏暗的灯光下,毛主席奋笔疾书,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及《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八角楼的灯光,是暗夜中的破晓曙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长路。</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的号角,黄洋界的炮声,朱德的扁担,八角楼的灯光,革命圣地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井冈山之行,是一次红色之旅,一场精神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