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的武进路86号地块之变迁-6

崔正翔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区东大门,<br> 门外放置刻着“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br> 院名的磐石 ▲ 如今,在市一医院北院区内保留的<br> 原虹口中学4F教学大楼经修缮后,<br> 焕发出新功能的勃勃生机 ▲ 2017年5月18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br> 改扩建工程竣工。 翻开地块新的一页,<br> 旧符换新桃,旧貌变新颜。改扩建工程<br> 后的“武进路86号”门面变成如此靓丽<br> ▲ 如今醒目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br> 标牌和“公濟仁心”训词矗立在<div> 北院区的正大门内</div> ▲ 如今崭新悦目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br> 标牌和“公濟仁心”训词以及大屏幕<br> 矗立在北院区正大门内的行政楼前<br><br> ▲ 2018年,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的虹口中学<br> 67届高中毕业校友周捷来到市一医院<div> 北院区“急诊大厅”内,在原虹口中学<br> 旗楼大门前,寻根寻梦,拍照留影</div> ▲ 2019年6月4日,虹口中学校友来到市一医院<br> 北院区,在保留建筑——虹口中学教学大楼<br> (原址)前拍照留影,怀念五十多年前<br> 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年华和学习生活<br> 照片中——<br> 左起:郑存中、沈经帼、张燕秋、张中安<br> ▲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武进路86号”<div> 北院区内,原虹口中学旧址上竖起</div><div> 一块纪念石碑</div> ▲ 虹口中学87届校友孙晓东经过他的不懈<div> 努力和坚持,终于在“武进路86号”</div><div> 原虹口中学旧址上,竖起一块纪念</div><div> 石碑——见证了虹口中学的历史。</div><div> 纪念石碑上刻着的碑文如下:<br> “上海市虹口中学建立于1949年,原址</div><div> 在虹口区武进路86号。1954年学校被</div><div> 上海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div><div> 1959年学校被列为虹口区重点中学。</div><div> 1977年武进中学并入虹口中学。</div><div> 1978年学校重新被确认为虹口</div><div> 区重点中学。2003年5月学校</div><div> 改名为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div><div> 2006年8月起,因虹口区</div><div> 区政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div><div> 需要,学校逐步搬迁至</div><div> 广粤路138号新校区。”</div> ▲ 这块纪念石碑的建立给全体虹中人<div> 留下一段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div><div> 让“武进路86号”这块多情的</div><div> 土地永远留在每个虹中人的心中</div> <div><br></div><div> 2019年9月,虹口中学59届高中毕业同学在武进路86号原虹口中学教学大楼三层,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会议室中举办“高中毕业六十周年”纪念活动。虹口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吕凌,虹口中学校友会会长鲍克斌,原虹口中学数学教师王静龙应邀参加。因虹口中学65届高三(2)班班长是市一医院的医学专家,所以才能借用现“一医”的会议室,使纪念活动才得以“还原”。<br></div> ▲ 虹口中学59届高中毕业与会同学在<br> 原虹口中学4F教学大楼三层的今<br> “市一医院”会议室举办“高中<div> 毕业六十周年”纪念活动</div> ▲ 虹口中学59届高中毕业与会同学<div> 全体合影照。<div> 后面大屏幕上打出“庆祝虹口中学<br> 59届高中毕业60周年”字样<br></div></div> ▲ 虹口中学59届高中毕业部分与会同学与<br> 虹口高级中学现领导合影照<br> 照片中——<br> 后排:右1吕 凌、右2鲍克斌、<br> 右4王静龙、右5金养智<br><div><br></div> <div><br></div><div>结束语<br> 我对“ 武进路86号校园”这块土地情有独钟,在这里我学习、生活了15个年头。1950年2月,进入“九龙路小学幼稚园”;1952年9月,进入“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1958年9月,进入虹口中学初中;1961年9月,进入虹口中学高中,都是在“武进路86号”校园里度过的,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和了解我比他人更胜一筹。“武进路86号”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寻根寻梦的地方。笔者怀着万分压抑的心情编制完成了这部美篇。十年、十年,一页一页地翻开;一百多年过去了,一代一代地在变迁。我想为这片多情的土地留下一部传世的经典文字和图片。而今大家只能在老照片中看到虹口中学原装校园的影子,将“武进路86号”校园珍藏在心里,留住这笔共同的财富和文化。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们的“根”在“武进路86号”校园。回不去的曾经,留不住的过往,挡不住的脚步,剪不断的情丝,道不清的是非,抹不掉的留影。世事如流,情怀依旧,真诚不变,根地相随。但愿这部美篇能留住你昨日的记忆,慰藉广大虹中人留恋的心!<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参考文献<br><br>1、博客《武进路86号虹口中学原址<br> 的巨变 》<br> 方立年编写 2013年2月27日<br>2、美篇《与大楼共存的留念——写在<br> 市一医院新院区落成之际》<br> 崔正翔编制 2018年9月<br>3、美篇《牵线结网话重逢——虹口中学<br> 64届高三(3)班同学聚会纪实》<br> 崔正翔编制 2019年5月<br>4、美篇《2021.12虹中原部分退休老教工<br> 照片》<br> 王 洵编制 2019年7月<br>5、美篇《莫道桑榆晚 人间重晚晴》<br> 吕家燕编制 2019年11月</div><div>6、美篇《海南路的记忆,一条消失的马路》<br> 颜文章编制 2020年9月1日<br>7、微博《俯瞰母校=虹口中学》<br> 沙龙士编写 2021年5月2日</div><div>8、美篇《七十五年——光辉的历程</div><div> (虹口中学校史馆巡礼)》</div><div> 崔正翔编制 2024年9月2日<br></div><div>9、西瓜视频《日占时期,上海租界街景</div><div> 及虹口日本小学校》<br> 2025年4月10日</div><div><br></div> 鸣 谢<br> 在完成此文稿之时,要特别感谢虹口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吕凌、校长李鹏,原校长朱正邦;虹口中学顾育祎老师、王静龙老师、陈竞如老师、李炳钟老师、沈经帼老师、鲍克斌老师、李旭梅老师、宋义英老师、梁圣芳老师;虹口中学57届高中毕业校友孙承纬、徐志成、朱贻琯;59届高中毕业校友方立年、金养智以及59届的学长们;61届高中毕业校友杨柏龄、王洵和87届校友孙晓东以及61届初中毕业校友刘建初(胡建初);64届高中毕业校友陈定国、冯章亮、朱民、吕家燕、王秀凤、丁淑华、翁海珊、马碧燕、许洁芬、王维娜、尹雷方、荀宏良、王 琼、李仁德、赵明富、祝如琳、薛德荣、赵大熙、忻苏华、周福宝、钱君慧、王国明、郁勤香、吴小洁、吴惠琪;65届高中毕业校友白永毅、郑正明、姜林发、全逸敏、刘昌平;67届高中毕业校友周捷;68届高中毕业校友沈学民、颜文章,68届初中毕业校友马钦丰、郑寅梅;86届高中毕业校友王申玲;95届高中毕业校友顾竘等老同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他们给本文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照片和信息,特别是文友、校友颜文章提供了美篇《海南路的记忆,一条消失的马路》和西瓜视频《日占时期,上海租界街景及虹口日本小学校》以及光明中学的宣海源和红旗中学的罗林森(提供“新陆邨”的信息),为促成本美篇的顺利完稿作出很大贡献。<br>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撰 稿人 崔正翔 (虹口中学64届<br> 高三(3)班校友)<br><br>完稿时间 2025年5月21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