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石膏固定:科学护理指南,助您安全康复

河南省骨科医院李尚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骨折作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术后采用石膏固定是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之一。石膏凭借其良好的塑形性和稳定性,能够为骨折部位提供可靠支撑,限制不必要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然而,石膏固定并非一劳永逸,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皮肤压疮、血液循环障碍、关节僵硬等一系列并发症。以下将从多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骨折术后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助力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span></p> <p class="ql-block">一、石膏固定初期的关键要点</p><p class="ql-block">(一)石膏干结前的特殊护理</p><p class="ql-block">在石膏刚刚固定完成后的数小时内,石膏处于未完全干结的状态,此时的石膏质地柔软,极易变形。患者需要绝对保持石膏固定部位的稳定,避免随意移动或压迫石膏。例如,上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应避免用未固定的手随意按压石膏表面;下肢骨折患者在石膏未干前切勿站立或行走,尽量保持卧床休息。若为下肢长腿石膏固定,卧床时可在小腿下方垫以软枕,使患肢抬高约15 - 30度,这样的体位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同时,在石膏干结过程中,要避免石膏接触水或潮湿环境,因为水分会延缓石膏干结速度,甚至导致石膏变软、变形,降低固定效果。</p><p class="ql-block">(二)石膏固定后的初期观察</p><p class="ql-block">石膏固定完成后,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基本状况。首先是观察皮肤颜色,正常情况下,患肢皮肤应呈现淡红色或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颜色相近;若皮肤颜色逐渐变苍白、青紫或发黑,则提示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其次是感知皮肤温度,可通过触摸石膏边缘的皮肤,与另一侧肢体相同部位进行对比,若温度明显降低,可能意味着血管受到压迫。此外,还要关注患者的感觉变化,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麻木、刺痛、灼痛等异常感觉。一旦发现上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除压迫,避免肢体发生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皮肤护理的精细管理</p><p class="ql-block">(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p><p class="ql-block">石膏固定期间,皮肤的清洁与干燥是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基础。由于石膏包裹,皮肤表面的汗液和皮屑无法正常排出,容易滋生细菌。患者应每日用温水浸湿的柔软毛巾,沿着石膏边缘轻轻擦拭皮肤,重点清洁腋窝、腹股沟、腘窝等皮肤褶皱部位。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刮伤皮肤。对于无法自行完成清洁的患者,家属应协助进行。同时,要确保石膏内部的皮肤保持干燥,若不慎沾水,应及时使用吹风机的低温档沿着石膏缝隙吹干,但要注意避免高温灼伤皮肤。</p><p class="ql-block">(二)预防压疮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压疮是石膏固定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骨隆突部位,如足跟、肘部、骶尾部等,由于石膏与皮肤之间的压力不均匀,容易导致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为预防压疮,可在石膏固定前,在骨隆突部位垫上柔软的棉垫或海绵垫,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在石膏固定后,定期检查石膏边缘的皮肤,若发现皮肤发红,可使用手指轻轻在石膏边缘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用力按压发红部位。此外,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每2 - 3小时应协助其翻身一次,改变身体受压部位,减少局部皮肤持续受压的时间。</p><p class="ql-block">(三)警惕皮肤破损与感染</p><p class="ql-block">若患者感觉石膏内部某一部位持续疼痛,或闻到石膏内有异常的腐臭味,应高度警惕皮肤破损和感染的可能。此时,切勿自行拆除石膏,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专业工具在石膏上开窗检查,观察皮肤状况。若发现皮肤破损,需要进行清创、消毒等处理,并根据感染程度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可能需要对石膏进行适当调整或更换,以避免破损部位继续受到压迫。</p> <p class="ql-block">三、肢体活动与康复训练策略</p><p class="ql-block">(一)非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p><p class="ql-block">在石膏固定期间,虽然骨折部位需要限制活动,但相邻的非固定关节应积极进行主动活动。例如,上肢前臂骨折石膏固定后,患者应频繁活动手指关节,进行握拳、伸指、分指等动作;肩关节和腕关节也可进行小幅度的旋转、屈伸活动。下肢小腿骨折石膏固定时,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以及足趾的屈伸活动。这些主动活动能够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还能增强肢体的感觉反馈,为后续康复训练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p><p class="ql-block">随着骨折逐渐愈合,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一般在骨折术后2 - 4周,可开始进行固定部位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肢骨折)、肱二头肌等长收缩(上肢骨折),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术后4 - 6周,若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有骨痂生长,可在保护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如借助康复器械或他人辅助,进行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的屈伸练习。但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因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或石膏损坏。</p><p class="ql-block">(三)避免肢体过度负重</p><p class="ql-block">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肢应严格避免过度负重。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无论是在床上活动还是下床如厕等,都不可将身体重量完全施加在患肢上。下床活动时,必须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辅助,遵循“三点式”行走原则(双拐与患肢同时着地,然后健肢跟进)。上肢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用固定肢体提拿重物。过度负重可能导致骨折断端移位,破坏刚刚形成的骨痂,延长骨折愈合时间,甚至造成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后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石膏的日常维护与管理</p><p class="ql-block">(一)保持石膏外观完整</p><p class="ql-block">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石膏,避免石膏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或尖锐物体刮擦。例如,行走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石膏与门框、桌椅等碰撞;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摩擦石膏表面。若石膏表面出现小的凹陷或裂缝,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修补或更换石膏。此外,不要在石膏上随意涂鸦或刻划,以免破坏石膏的结构强度。</p><p class="ql-block">(二)观察石膏的松紧度</p><p class="ql-block">随着骨折部位肿胀的消退,石膏可能会逐渐变松,导致固定效果下降。患者应定期检查石膏的松紧度,可将手指插入石膏与皮肤之间,若能轻松插入超过两指,说明石膏过松;若感觉皮肤被石膏紧紧束缚,且伴有疼痛或麻木感,则说明石膏过紧。无论是石膏过松还是过紧,都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调整。石膏过松时,可能需要在石膏内添加衬垫或更换新的石膏;石膏过紧则需要切开石膏减压,以确保肢体的血液循环和舒适感。</p><p class="ql-block">(三)石膏的拆除时机与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石膏的拆除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一般来说,在骨折术后4 - 8周(具体时间因骨折部位、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异),医生会通过X线检查评估骨折愈合程度。当骨折断端有明显骨痂形成,且骨折部位稳定,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时,方可拆除石膏。在拆除石膏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固定部位的稳定,避免因紧张或不适而随意移动肢体,以免造成意外伤害。拆除石膏后,患者会发现肢体皮肤表面可能有脱屑、汗毛增多等现象,这属于正常情况,无需过度担心。此时,应继续加强肢体的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p> <p class="ql-block">五、其他重要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一)饮食与营养补充</p><p class="ql-block">骨折愈合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者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再生的重要原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等,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身体恢复。</p><p class="ql-block">(二)严格遵循复查安排</p><p class="ql-block">定期复查是监测骨折愈合进程的关键措施。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复查计划,按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复查时,医生不仅会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的愈合情况,还会检查肢体的功能恢复状态,评估石膏固定的效果,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方案。若患者在石膏固定期间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如疼痛加剧、发热等,应及时提前复诊,以便医生及时处理。</p><p class="ql-block">骨折术后石膏固定的护理和注意事项涉及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对骨折的顺利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并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