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凌晨三点五十一分的地灯在墙上投下树影的纹路,像极了母亲深夜手打毛衣的织针交错的光斑。我的眼睛有些模糊,用手轻柔了一下,是湿润的,用手再去摸一下枕巾,有一大片是湿的,我是被自己哭醒的,又梦见了我的妈妈,今天是五月初一,再有四天就是五月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连做梦都会想念妈妈。失去母亲那一年,我28岁,如今45岁,整整17年的时间,我打开记忆的盒子,从床上坐起来移到了床边,不知何时,眼泪又流了下来,挂在嘴角时,咸咸的,或许那不仅仅是泪水的味道,更是思念的味道,咸香亦咸苦,妈妈的母爱是香的,可离开妈妈的日子,也有苦。眼泪的温度,让我触到了母爱的温度,母亲虽早已不在身边,我却一刻都未停止对她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呆坐在床边,长出一口气,一声叹息划过夜的寂静,眼眶又红了,思念的潮水涌来,怎么能阻挡,怎么会不想念母亲。可你知道吗?想念是空的,脑海中只留下妈妈遗像中微笑的模样,而所有与妈妈相处28年的岁月也成了脑海中成像的照片回忆,记忆在脑沟深处煅烧成琉璃,每当粽香渗入额叶沟回,记忆中的灶火就会在神经元突触间复燃。28年的母女互动在大脑皮层形成密集的神经回路,这种生理性存在超越了物理时空,所以会在梦中出现妈妈的身影,借用在梦中的母爱温情场景让我释怀在现实中失去母亲的痛苦。何时一句别离,竟相隔天地,何时喊一声妈妈?再已无人应,母女缘,相处一世竟然没有30年,来世再续,可好。</p><p class="ql-block"> 50年,妈妈在她50岁时离开了我们,我只参与了她28年的生活,也是我与她在一起的日子,那该死的记忆在回忆中沉睡着,却又像是活跃着,遗传密码在血脉里写下隐秘的契约,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都有着妈妈的印记,生活的智慧,一定是遗传了妈妈,才能让我也拥有一个有爱的家庭,有爱家的丈夫,有懂事的儿子。我做饭的手法,也是照着妈妈的样子,一点点学起来,终有一天,尝到了妈妈的味道,我笑了,也哭了,妈妈给我的家,温馨且有力量,这么多年,我终于明白,有些爱,陪伴我的,是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每当节令的风吹过,吹奏出的仍是当年妈妈在锅灶台哼过的小调。我的冰箱冷冻层里,躺着三十枚浆水糯米粽子,每一个棱角都复刻着妈妈教我的三十度角,冰霜却在凌晨三点化作了睫毛上的泪珠。</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要到了,妈妈,我吃的是自己包的粽子,是你教给我的方法,好想回到小时候包粽子的场面,我笨笨的小手,始终包不了一个完整的粽子,可是,您从未劝阻我,什么样的粽子都可以,都被您认可,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我,那个可以自己做主,可以自己开心,活得真实的我,所以,妈妈,您教会我的,是人生可以不圆满,但要活的有温度。芦苇的腰肢本就该随风摇摆,露珠从不需要标准的圆。我爱你妈妈,永远永远。这就是想起妈妈,为什么有止不住的泪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