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人太极扇拉开序幕,砚山武术热潮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24日清晨9时,砚山县体育馆内掌声雷动,2025年云南省老年人武术比赛在此盛大启幕。19支队伍300多名运动员集体展演《八法五步》。作为东道主,砚山县太极拳协会以一场气势磅礴的百人杨式28式太极扇表演震撼全场。红扇翻飞如波涛起伏,衣袂飘扬似云霞舒展,百余名太极爱好者动作行云流水、整齐划一,于磅礴气势中展现出太极“以柔克刚”的哲学精髓,为开幕式注入了一场融合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视觉盛宴。随后,武术名家表演,民族歌舞表演等多元节目接连登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丽江市代表队:银发剑客的“太极突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十九支参赛队伍中,丽江市老体协代表队以12人的精锐阵容脱颖而出。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用扎实功底诠释了“太极不老”的精神内涵。集体项目中,国际标准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以中正安舒的台风荣获第七名,32式太极剑则凭借行云流水的技法摘得第十名,双双获得优胜奖;沙式太极拳对练两组选手更以刚柔并济的默契配合,分别夺得亚军与季军,为丽江对练项目书写了历史性突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人赛场上,丽江队展现出“拳种博物馆”般的丰富性。陈式的刚猛、杨式的舒展、武式的紧凑、沙式的柔韧、武当派的飘逸、府内派的细腻,乃至别具一格的毛笔太极、游龙拳等稀有拳种纷纷亮相。12名队员人均挑战拳术与器械双项,最终斩获1项亚军、13项优胜奖及多项优秀奖,以“全项目参战、多拳种开花”的姿态,成为赛场上当之无愧的“全能战队”。</p> <p class="ql-block">四十日磨一剑:汗水浇筑的“银发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荣耀背后,是40余天的艰苦磨砺。自4月上旬组队以来,队员们在市老体协与太极拳协会的支持下,于晨曦与暮色中构筑起训练阵地。高温下,汗水浸透的太极服在阳光下结出盐花;寒风里,舒筋压腿的口令穿透晨雾。更令人动容的是,数位队员带伤坚持——有人腰缠护具完成整套剑舞,有人含服止痛药站上训练赛场,却无一人缺席训练。教练因材施教,将“严抠细节”与“张弛有度”相结合,在反复打磨动作规格的同时,结合太极拳理、比赛实例等形式调剂氛围,让训练馆内始终洋溢着“严肃活泼”的团队温度。市老体协领导及太极拳协会会长、总教练在赛前汇报现场给予鼓励、嘱咐与技术指导。</p> <p class="ql-block">武道征程:以拳心丈量生命广度</p>
<p class="ql-block">从丽江到砚山,600公里车程承载着银发武者的热忱。旅途中,队员们相互搀扶搬运行李,自发组织赛前热身,在大巴上交流动作心得。当被问及舟车劳顿是否辛苦,67岁的杨大哥笑道:“太极人讲究‘行住坐卧皆功夫’,这一路的相互照应,何尝不是‘以拳修德’的道场?”</p> <p class="ql-block">此行更重要的是学习,优秀团队的精彩展示,让我们耳目一新,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比如技术提升、队型变化、精气神、韵味等等。这不仅开阔了眼界,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传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总裁判长在闭幕式上的致辞道破赛事真谛:“各位银发武者用行动诠释了‘退休不退志’的人生哲学。站在赛场已是胜利——你们追求的不仅是奖牌,更是超越自我的生命姿态。”这番话,正是丽江队的真实写照:他们以敬畏之心钻研拳理,以谦逊之态博采众长,用日复一日的坚持铸就“武术魂”,让太极从强身之术升华为修心之道。当银发遇见太极,岁月自有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颁奖音乐的落幕,2025年云南省老年人武术比赛于5月25日在砚山画上圆满句号。但属于这群银发武者的征程从未停歇——太极之路没有终点,下一个40天,我们将向更高的山巅出发。这份对武道的赤诚,这份对生命的热爱,或许正是传统武术在新时代最动人的注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 和 星</p><p class="ql-block">审稿 和 昇</p><p class="ql-block">摄影 杨润明</p><p class="ql-block">丽江市太极拳协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