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写生

吴为

<p class="ql-block">  认识了几位可爱的学生,他们个性分明,勤奋好学,虽然是零基础,但是每人的写生很有特色,找到了人物水墨写生的快乐。廖菲菲同学写了一篇文章,说出了她的心里感受。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吧!</p> <p class="ql-block">作者:指导老师吴红云</p> <p class="ql-block">作者:谢粮英</p> <p class="ql-block">作者:聂嘉敏</p> <p class="ql-block">作者:张王浩</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莹</p> <p class="ql-block">作者:邹国梁</p> <p class="ql-block"> 我眼中的你 </p><p class="ql-block"> 作者:廖菲菲</p><p class="ql-block"> 中国水墨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早的绘画作品如《吴中溪山邑居图》和《雪霁堂五老峰图》已经显示出水墨人物画的雏形。水墨人物画兴起于唐代,既有历史的孕育,亦有时代的推波助澜。水墨人物画中蕴含着中国儒学思想与美学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黑为阴,白为阳,水墨黑白二色正和阴阳之道契合自然本性。同时折射出当时百姓的生活与精神面貌,以黑白为主,勾勒出人生百态万千感慨。王维曾言:“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他本人也是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其作品«江干雪霁图»更是充分体现了其水墨画理论。通过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和神韵,留白之处令人无限遐想。中国水墨人物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近期我以为离我很遥远的水墨人物画走进了我的身边。吴老师带我靠近古韵的水墨人物画。初见我欣赏到了当代各位水墨人物画大师的作品 ,震撼充斥着我的内心,流畅的线条 ,人物的眉眼似乎在向我传递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注视着老师准备,她将毛笔依次放好,将毛毡铺在画板上,宣纸也紧跟其后,模特已准备就绪,吴老师拿起碳柳条开始打型,细致的线条,勾勒出模特的头型,从上至下,逐渐清晰起来,吴老师手腕的力道使在碳柳条上游刃有余,令我目瞪口呆,国画的魅力跃然纸上。紧接着开始上墨,根据需要,用淡墨渲染背景或物体的暗部。分层次逐渐加深,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又将视线回到细节,使用中锋或侧锋勾勒出更精细的线条和纹理。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立体感和质感。作品的诞生凝聚于此。</p> <p class="ql-block">  我是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成为了模特,我坐在教室的椅子上,面向吴老师,她朝我微笑。我当时直勾勾盯着吴老师,她下笔,她凝视着我,毛笔落在宣纸,一提一勾,轻重的变化,吴老师手腕用力的程度与之恰到好处。我坐的有些酸了,吴老师便叫我休息一下,我走过去看画,我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重墨勾勒出的我,虽然还没有上色,但一眼就吸引住了我……内心泛起涟漪……回荡再回荡。</p> <p class="ql-block"> 当我再次回到座位时,吴老师再次提笔作画,准备上色。在与吴老师交谈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中国水墨画,讲究的是神似,每个画家画同一个事物都不同,因为是我眼中的你,融入了我个人的思想”是的“我眼中的你”是独一无二的,是富有想象力的,是有我对你的情愫的。画的意义就在此。</p> <p class="ql-block">  等我下次再来时,又有幸观看老师绘制人物模特的水墨画,那是又一场充满艺术魅力的过程。 吴老师先静静地凝视模特许久,仿佛要将模特的神韵整个印刻在脑海里。然后,她拿起一支大毛笔,蘸饱了墨汁,在宣纸上轻轻落下第一笔,这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那线条看似随意却又精准无比,寥寥数笔就确定了人物的基本形态,头部、颈部与肩部的比例恰到好处。接着,吴老师换了一支笔,蘸了较淡的墨来描绘模特的脸部。她以细腻的笔触画眼睛,那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瞬间就有了灵动的神采,仿佛模特的目光就要穿透纸张。画鼻子和嘴巴时,线条更加简洁流畅,却把人物的表情准确地传达出来。在描绘人物的服饰时,吴老师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她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通过笔锋的转折、顿挫,表现出衣服的褶皱和质感。时而大笔挥洒,那墨色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形成大片的衣袂;时而细致勾勒,每一道褶皱都仿佛诉说着衣物的纹理。随着绘画的推进,吴老师不断调整墨色的浓淡干湿,整个画面渐渐丰富起来。最后,吴老师又审视了一番画面,在关键处轻点几笔,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水墨画便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期末临近,我有幸和学水墨画的同学一同前往吴老师的画室参观。去时已是夜晚,下车步行而进之时,高而空洞洞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伴着徐徐初夏微风,但还有一丝凉意。当打开画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整洁亮堂,画被镶嵌在一个个木制框中,整齐有序。这和我们想象中的画室完全不同——本以为艺术家都不拘小格,书本,画笔,草稿,书籍会散落一地,房间应堆满,这是我们的刻板印象所谓的“艺术气息”。随后,吴老师开始介绍起这些画来,人物画,山水画 ,在瓷上作画应接不暇。看得我们目瞪口呆,精美的画作传递着千姿百态的美,每每仔细端详一幅画,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我们从画中欣赏到虾的独特身姿,骏马奔驰的壮阔,女子的风情万种,建筑的雄伟壮观,更有小猫的天真可爱,祖国山水的波澜壮阔。内心压抑不住地想当场喊出一声“妙哉!”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幅在瓷缸上的画作,瓷缸的右上角是破碎的,但非人工所为,这自然的破碎给这幅画增添了亮点,裂痕上涂抹这血红的釉色缓缓下流,像是滚烫的岩浆。瓷缸的主体上画这几位撑着伞漫游在野外的妙龄少女,神态各异,整体在颜色上的处理,还是渐变色有深入浅,饶有韵味。同时中国人骨子里就对雪景图所偏爱。吴老师同学余刚老师的这幅雪景寻梅图,在远远的小山丘上遍布白雪,而艳红的梅花很是惹眼,小木屋坐落其间,小路上还有俩位老翁相互作揖,像是在拉家常。悠然自得,闲适之气扑面而来,看得我想有隐居之意。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慢慢欣赏。但这段学习水墨画之旅将在我的记忆中流下浓墨之笔。坐在茶室的那一刻,我多想时间停留,就留在水墨画中畅游,不知东方之既白!</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她对待教学极其敬业,每一次上课都精心准备,从绘画工具的摆放到讲解示范的细节,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她的用心。老师非常和蔼可亲,面对学生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不管是零基础的新手还是略有基础想要提升的同学,他都会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从不会厌烦。而且他的画技高超得令人惊叹,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色彩搭配更是独具匠心。在她的笔下,平凡的事物仿佛被赋予了灵魂,每一幅画都是艺术的盛宴,让我们深深沉醉其中。把我引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中国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很奇妙,感受中国传统魅力的同时,更懂得人生的意义。吴老师说“画写意画的人长寿,果断不纠结”是的,水墨画就是下笔就是要果断,画下的每一笔,几乎都不能改变,线条流畅间,暗含着人生的轨迹,向前,曲折 ,折线,代表这人生发展道路过程。此次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学习欣赏画作的同时,更是对我人生的启迪。下笔就坚定下去。 </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把我从冬季画到夏季,每一次都是她眼中不一样的我 ,但又都是我,又都是吴老师眼中的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谢谢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