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浙江缙云的群山褶皱中,藏着许多跨越千年的时空秘境——岩宕。岩宕是当地方言中对采石场的称呼,特指人工开凿石材后形成的洞穴或坑洞。这里既是古人采石工艺的活态博物馆,也是现代文旅融合的诗意空间,其中“郑弄石窟”的雄浑与“岩宕书房”的雅致在此交织,演绎着石与光的交响诗。</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一个雨天(雨量中等),前往松阳途中经过缙云,我们四人顺路去了两处比较出名的岩宕做客。</p> <p class="ql-block"> ~ ~ ~ ~ ~ ~ ~ ~ ~</p><p class="ql-block"> 郑弄石窟,位于缙云县东方镇郑弄村,是一处由人工采石活动与自然风化共同形成的独特景观。人工采石遗迹如巨型雕塑群矗立,斑驳凿痕间流淌着宋明至今的采石智慧。穹顶倾泻的天光在石壁上作画,雨季积水成潭时,岩壁倒影与天然回响构筑出沉浸式剧场。这里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光影秘境。</p> <p class="ql-block"> 采石后留下的岩宕形态各异,石壁上的凿痕形成类似“壁画”的肌理,人工痕迹与自然风化共同塑造了如今的壮观景象。采石活动可追溯至千年前,到了近现代废弃后,岩宕因积水形成清澈的“奶油绿”水潭,石壁生长植被,逐渐演变为兼具荒芜感与生命力的自然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石窟群的石壁凿痕与空间层次感类似敦煌壁画的艺术效果,加上规模宏大,被游客和媒体称为“江南敦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 ~ ~ ~ ~ ~ ~ ~ ~ </p> <p class="ql-block"> 告别雄浑的郑弄,我们走进雅致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岩宕书房,由建筑师徐甜甜(中国首位沃尔夫奖建筑类奖获得者),通过“微干预”手法把废弃采石场蜕变的文化客厅,九层挑高空间将粗犷岩壁与现代设计完美交融。利用高耸的采石遗迹,内部设置书架、阅读区,顶部开凿天窗引入自然光,兼具工业风与自然美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选202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span></p> <p class="ql-block"> 拾梯而上,可以到达书架和阅读区。</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可以平视窟外或俯瞰窟底。</p> <p class="ql-block"> 做客书房中的“书房”,我们逐个摆“pose"留影。</p> <p class="ql-block"> 书房隔壁的两个岩宕,规模不及书房,功能也不尽相同。8号岩宕为露天剧场/表演空间 ,阶梯状的岩壁形成天然声场,可容纳数百人,常举办音乐会、戏曲表演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 10号岩宕为展览与公共活动空间 ,适合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部分区域保留原始采石痕迹。</p> <p class="ql-block"> 斧凿凿出千年史册,岩壁褶皱里藏着时光的掌纹。云霞供养万轴诗篇,岩宕书房将山体剖成镂空书匣。指尖抚过凹凸的碑刻,墨香混着青苔气息漫过洞窟,天光斜斜穿透岩层,恍见古人执卷倚石的身影。山岩与文字在此共生千年,粗砺与风雅在苔痕间悄然相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