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热爱,第六中学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古诗词大赛。本次大赛,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诗词素养的舞台,让大家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为了确保本次古诗词大赛能够顺利进行,老师们齐心协力,从比赛规则的制定、题目的筛选,到场地的布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为了让比赛题目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涵盖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语文老师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丰富多样的题型,包括诗词填空、诗词对句、诗词赏析、诗词接龙、飞花令等。这些题目不仅考查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更考验了他们对诗词文化的综合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比赛当天,校园里充满了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参赛选手们早早地来到赛场,他们自信满满,眼神中透露出对比赛的期待和对诗词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比赛分为两个环节。上午七八年级的学生采用笔试的形式,所有参赛选手同时进行答题。题目涵盖了学过的古诗词以及一些经典的课外诗词,全面考查了同学们的诗词储备量。</p> <p class="ql-block"> 选手们认真审题,奋笔疾书,展现出扎实的诗词基础。</p> <p class="ql-block">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下午九年级学生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增加了比赛的紧张感和观赏性。比赛共分为四个形式:才华横溢说古诗、火眼金睛辨故事、巧用连环串古诗、勇攀高峰飞花令。</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凭借着丰富的诗词储备和出色的应变能力,巧妙地接出一句句经典的诗词,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颁奖环节,语文组教师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和成长币。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们手捧证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这份荣誉。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获得者们也同样兴奋不已,他们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收获了成长和进步。</p> <p class="ql-block">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八年一班王一淼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对这次比赛的感悟。她表示,通过参加这次古诗词大赛,不仅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诗词的魅力,还提高了自己的诗词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她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为她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她们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了自信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深耕诗词领域,将“格物语言”课程理念贯穿始终——在字句斟酌中格物明理,于意象揣摩间探究语言规律,从诗境感悟里把握文化精髓。以诗词为舟,在浩瀚文海中破浪前行,既汲取古人的智慧力量,又以格物思维解构经典,让诗词的光芒照亮语言探索之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格物致知的严谨与诗意书写独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END—</p><p class="ql-block">编辑:张巨华 陈宇</p><p class="ql-block">一审:刘维芳</p><p class="ql-block">二审: 齐 鑫</p><p class="ql-block">三审:刘世军</p><p class="ql-block">监制: 祁俊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