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再论张载的“横渠四句”之荒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世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元月3日,鄙人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质疑宋朝张载的名言“横渠四句”,认为这四句话概念不清楚,观念陈旧落后,“徒有虚名,大而无当,好听而已,在过去和现在对历史和现实都没有什么价值。”以前的研究文章都是赞赏肯定这四句话的,可能拙文是为数不多的批评文章。文章发表之后,点击量一万四千多,留言近两百条。大概三分之一的读者对我这个观点表示支持,三分之二的读者表示反对,且反对的态度很强烈,不乏辱骂之声。因为反对者众多,其中有一些我平时很敬重的学者,这让我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动摇,有删除这篇文章的想法。后来一直没有删除,主要是因为那三分之一的读者的支持,给我一些信心和力量。于是我将它继续放在那里。我想,给读者一个另类的观点,可以引起人们思考,不论对错,都有一点启发的意义。近几天,“横渠四句”突然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事件的起因是网红董宇辉在视频中引用“横渠四句”来表白心迹,另一网络大V聂圣哲发视频对董进行抨击,进而大骂这四句话就是“毒草”、“放屁”,只有“草包才相信它”。聂的批评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多所谓“国学大师”或“国学爱好者”的愤怒,他们发了很多视频对聂的观点进行反击。一时间网络热闹非凡,令人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当然是支持聂圣哲的,很高兴看到聂先生与我有相同的观点。只是很遗憾,因为聂是通过短视频来表达观点的,即兴发挥,不能说得太多太细,没有周详的逻辑论证过程。短视频时间有限,思想容量有限,要彻底把问题说清楚,非写一篇不短的文章不可。今天有时间,我想写写自己的想法,补充上一篇文章未尽的意思,对“横渠四句”再深入质疑一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求证张载“太平路线图”的可行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表达他作为哲学家的人生志向:他要通过“立心”、“立命”、“继绝学”这三个途径,以实现“万世太平”这个儒家的终极目标。这个路线图是否科学,是否有可行性呢?下面我将用反推法来加以求证。“万世太平”过于漫长,不方便计算,我们姑且以“一年太平”为目标来思考。一国要“一年太平”,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如果“立心”、“立命”、“继绝学”对这些条件的形成都有促进能力,那我们可以判断张载的路线图有价值;反之,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痴人说梦。国家要实现“一年太平”,基本条件如下:1、在政治方面,国家政治清明,吏治有序,皇帝要聪明能干,心胸宽广,精通治国之术,善于用人识人;王侯将相均相安无事,不存谋朝篡位之念;老百姓均驯服老实,不敢揭竿造反;周边国家或部落均和平友好,边境平安无事。2、在经济方面,整年风调雨顺,没有大的水、旱、蝗、雹、地震等天灾,粮食四季都喜获丰收,官家和私家的粮仓丰实,士农工商均安居乐业,国家税制合理,收支平衡。3、在军事方面,国家拥有一支强大且忠诚的军队,有一批才能出众、能征善战、训练有素的将士,且武器先进充足,军饷、粮草储备丰富。4、在文化教育方面,民风淳厚,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国民素质较高,且国家重视并保障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利。5、在司法牧民方面,官员基本做到公正执法,不徇私情,不收受贿赂,多数刑事民事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处理。要实现国家“一年太平”,所需要的条件还有很多,如人口问题,医疗条件等等。为了避免琐碎,姑且就审视以上这五个必要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想想,张载的“立心”、“立命”、“继绝学”对实现这五个条件可有什么帮助?我认为,它只有对第四条有一定意义,对其它四条则没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个反推可以证明,仅仅通过“立心”、“立命”、“继绝学”这三条途径,是实现不了国家的“一年太平”的,更遑论“为万世开太平”。<b style="color:rgb(237, 35, 8);">儒家学者没有动摇“家天下”、“长子继承权”等传统制度,注定实现不了“万世太平”,一个昏君继位足以败坏一切。</b>聂圣哲痛骂“横渠四句”是“毒草”,是“放屁”,这话说得粗野难听,但话丑理正,是正确的,张载的路线图事实上行不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张载的前三句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单单分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这三句话,谬误也很明显。“天地”宇宙无知无觉也无心,“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类“立心”,第一句和第二句其实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张载要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深入人心,让所有的中国人言行思想都符合儒家圣人所提倡的规范,人人都成为颜回、子贡那样的谦谦君子。张载的意思,就是要继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由此可见,张载所倡导的,还是汉武帝、董仲舒钳制民智的那一套老办法。<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历史证明,独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做法,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往圣”一词,透漏出张载对古人的无限崇拜的态度。</b>既然认为孔孟等人就是“往圣”,儒家经典就是“圣人之言”,那么,<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张载本人就不可能有更新“圣人”思想的能力和魄力,不可能让儒学推陈出新,与时代同步发展。他只能在孔孟之后亦步亦趋,刻舟求剑。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思想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是必然的。</b>“绝学”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荀子以下到宋朝这千年中国历史的否定观点。本来西汉以降,历朝历代对儒学都尊宠有加,但张载仍然不满,故意称儒学为“绝学”。他认为西汉以来的儒学都不是正宗的儒学,董仲舒等儒家后学离孔子的本意很远,只有他张载才是孔子的衣钵的真正继承者。他这个观点,很明显不符合历史,儒家学说,并非绝学,它一直是朝野人士的思想主流,是朝廷统治国家的思想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张载的第四句之分析再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横渠四句”中的“万世太平”一词。“太平盛世”,自然是人心所向。但是,我们要清楚,<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张载所言的“太平”,只是儒家学派的理想社会,它绝对是封建王朝专制集权社会,不可能有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制度内容。这个“太平”所有的含义,不外乎儒家所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男女有别、邻里相亲、夫妇有礼。这个“太平”里面,绝不会有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民是国家主人等理念内容。</b>在他的“太平盛世”里,皇帝的儿子永远是皇帝,平民的后代永远是平民。所以,现在看来,张载所言的“太平”,并非我们现代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他的“万世太平”,其实并非那么美丽诱人。这样的“太平”社会,我们的先人过几千年足够长了,若真是做到“万世不易”,这简直是一句不祥的诅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结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定向:厚古薄今。儒家推崇周朝的制度,孔子将奋斗目标定为“恢复周礼”;墨家崇拜大禹治水,身先士卒,主张统治者率先劳动、勤俭节约;道家则追溯得更远,主张向黄帝学习,万事都要顺其自然,以原始社会的人为学习表率。<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张载是宋朝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脱离不了“厚古薄今”这个轨迹,称“往圣”,拜先师,迷“绝学”,眼睛总是向后看,认为今不如昔,近代不如古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种治学和思考的传统,优点是善于继承传统文化,缺点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按图索骥,以古非今,不能与时俱进,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对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前的张载说出“横渠四句”,厚古薄今,我们尚可原谅他。因为那时毕竟还处在古代农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尚未萌芽,社会上没有什么新思想新潮流,人们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还不清楚,只看到“立心”、“立命”的重要性,而不知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对国家的决定意义。<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千年之后的人们,若还将张载这概念模糊、逻辑不通的四句话视为金玉良言、座右铭,将它捧上神坛,这就荒谬可笑了。这不是尊重国学,而是不懂现代人的常识。</b>希望那些反击聂圣哲的国学家们,了解一点“横渠四句”的本质,尊重一下逻辑和常识。无可否认,四句话也有进步意义,用它来激励自己用功努力,做出一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浅评宋朝张载的“横渠四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朝大儒张载有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话出自《横渠语录》,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我认为<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冠冕堂皇的四句话徒有虚名,大而无当,好听而已,在过去和现在对历史和现实都没有什么价值。</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儒家主张“克己复礼”,将“礼”视为界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特别强调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在这种意识之下,不可能萌生人人平等的观念来。</b>两千多年中国历朝历代都尊崇儒术,但没有一个大儒胆敢提倡一夫一妻制,建议皇帝废除没有人道的宦官、后宫制度,主张解放成千上万的太监和宫女。<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不过是维护不平等制度的精神枷锁而已。</b>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儒家见义忘利,只一味提倡空洞的“仁义”,否定人性中对“权”和“利”的合理追求,不知义利合一,相辅相成,无义即无利,有利就是有义,利之所存,亦义之所存。人性是趋向利益的,而儒道是要崇尚“仁义”的,这势必使得儒家后学多是口是心非的伪君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儒家的核心思想在于“忠孝节义”,不肯定不顺应人性,从根本上就错了。张载“横渠四句”里的“心”、“命”,“绝学”这几个儒家的名词概念,也站不住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张载这几句,本质上是希望通过道德建设来实现世界太平,这好似缘木求鱼,注定劳而无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地本来没有生命,怎能帮它“立心”?生民自有其命,何须靠他人来“立命”?前人的学说都快绝迹了,说明它已经被时代淘汰,要存亡续绝,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做到的。<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儒家的“心”、“命”、“绝学”等概念都不合理不科学,无法用它来经世致用,怎能用它来“开万世太平”?</b>用一根木棍一片草叶,怎能打开沉重的铁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儒家学派的读书人,好像都自命不凡。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刻记在心里,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天天挂在脸上。<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们的教义思想内容有限,千百年来儒家始终迈不出一个“忠孝”之坎,不可能提出与皇帝分权的制度建议,就不能实现权力下放,让国家的管理权实现与贵族或市民共享,始终不能改变家天下的现实,就走不出朝代存亡的周期律来。思想源头有毒,选择路径不对,儒家学派的继承者永远实现不了人世太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敢触动皇权专制,那些儒家的忠臣良将们不但实现不了远大的理想,有的连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保不住。胡适批评儒家,一千年时间,连女人的小脚都解放不了,更不可能改良这个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两千年时间,<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儒家学派有足够多的时间研究建议,但他们始终没有提出一条跟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相近的主张来,满门抄斩、千刀万剐、株连九族等惨无人道的恶行,长期在神州大地上发生,成千上万的宫女太监,终身被囚禁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那些希望靠儒家思想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人,那些神神叨叨天天背诵子曰诗云、横渠四句的人,应该醒醒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冯友兰对张载这四句话非常欣赏,将它当做自己的使命,老年拼命努力,最终写成《三松堂全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认为,这四句话虽然有局限性,但也有进步意义,<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可以用它来做座右铭激励自己用功努力,做出一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来。但若将它当真,以为古人的绝学可以开万世太平,那就荒谬了。</b>我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有自己享受幸福的权利。这一代人,不必为下一代或下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代劳,把本来属于他们的工作一并做完了。<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人能过好自己一辈子,做好自己的本分,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很不错了,凭一己之力要为“万世开太平” ,除了神,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也不必去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