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翡翠谷,又称情人谷,地处黄山脚下,距黄山南大门6公里,是黄山的仙都峰与罗汉峰之间的峡谷延伸而成。</p> <p class="ql-block">一进景区,就见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代书法家启功专为翡翠谷书写的“</span>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然后,沿着嶙峋的山路拾级而上,翠竹环绕,溪水伴行,天然氧吧让人陶醉不已。</p> 谷中的小溪名为“碧玉溪”,潺潺溪水串连起上百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彩池,让人赏心悦目。这些彩池个个呈现出晶莹翠绿的色彩,宛如一颗颗翡翠镶嵌在峡谷中,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这些彩池各有其名,最大的当属绿珠池和花镜池。<div>绿珠池,长30米,宽20米,形状如珠。池底砾石艳丽,水深10米,清澈见底,池壁上方云绸瀑飞泻而下。</div> 绿珠池曾是影片《卧虎成龙》中“深潭寻剑”、“飞瀑踏波”等场景的取景地。 花镜池,形如一面圆镜,直径25米,四周是奇异的叠岩彩壁,凹凸的花纹如彩带飘入池中,铺满潭底,波纹荡漾,煞是好看。池边“五彩缤纷”石刻,是书法家爱新觉罗·溥杰手书。 河滩中层岩交叠,流泉争鸣,池边有巨石,岩石一层一层的纹路酷似海蚌,因此这个河滩被命名为海蚌滩。 这一带岩层,代表了黄山地质变化的特点。四亿年前,黄山地区还是汪洋大海,这些像海蚌样的一层层岩石就是沉积岩、变质岩。在一亿年前火成岩花岗岩在抬升时与周边岩石的接触带,地球上的三大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这里聚会了。 <p class="ql-block">翡翠谷之所以昵称情人谷,源于一个感人的故事。1988年,36名互不相识的上海青年来黄山游玩,误入尚未开发的翡翠谷,被困谷中。他们临危不乱,临时结伴,相互帮助,最终成功脱险。经历这次山谷历险记后,有十对青年因患难见真情而结为终身伴侣。于是,当地政府以爱情为主题,因此将翡翠谷打造为“情人谷”,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此举办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吸引各地的情侣和青年男女,来黄山情人谷共度中国情人节。</p> <p class="ql-block">立在海蚌滩边的爱字碑上刻着历代名家所写的九十九个“爱”。九十九,寓意爱要长长久久。在这九十九个爱字中有王羲之、李世民、苏轼、唐伯虎、郑板桥、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等大家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情人桥在花镜池之上,是一座钢索桥。“情人桥”三个字,选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书。</p> <p class="ql-block">桥前的“情人桥”诗碑,用诗描绘了情人谷典型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炼丹台的坡岩上,有巨大的“爱”字石刻,名曰爱字石,此“爱”字选自宋代苏轼《丰乐亭记》手迹,字高宽各5米,乃天下第一大“爱”字石刻。相爱的人可在爱字石上尽情领略“爱”的美情佳趣。</p> 游览至爱字石后,从峡谷另一边返程,沿途十多处石刻,内容都是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与传说,相当于一部可歌可泣的华夏爱情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