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秩春秋再聚首 友情长存话人生

晓宁

<p class="ql-block"> 南师附中1965级初一乙班同学纪念入学60周年活动掠影</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2025年5月24日上午,我们1965级初一乙班27位同学相约回到了久别的附中校园。我们虽已年过古稀,却精神抖擞,兴致勃勃。</p> <p class="ql-block"> 初夏温和的阳光透过树荫,落下片片斑驳,洒在一张张笑容洋溢的面庞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老三届中最小的一届,是新中国唯一在附中学习上课时间最短的初中生,屈指不足一年,连毕业典礼都没有举行,十五六岁就陆续踏上漫漫人生路,但附中的烙印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一路上,附中给予我们启蒙和底气,是我们成长、成熟、成功的不可缺少支持和动力。曾经,我们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能在附中读书,是我们一生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古稀之年,同学们的精气神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 仨同学为参加聚会,特从美国、日本、北京远道赶来。</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校园漫步,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幽静整洁的校园环境。</p> <p class="ql-block"> 校史馆 “桃李阁” 是展示百年校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在原图书馆的位置上盖起了漂亮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平房建国院和食堂变成了艺术中心和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的高中教学楼取代了我们曾经上过课的旧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 校园内有五座杰出校友或名人的铜像,这些铜塑人像是中学校园里独一无二的靓丽风景,既增添了人文风采⁠⁣ ⁠⁣,又激励着学弟学妹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攀高峰。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先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蜚声世界文坛。</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它于2006年4月正式开馆。是国内唯一建在中学校园内的鲁迅纪念馆,因为南师附中的一隅,是鲁迅就读过的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旧址,所以纪念馆设在当年鲁迅求学的矿路学堂教员宿舍楼内,用大量的实物、图片、书籍等方式,还原了青年鲁迅在南京的求学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走累了小憩一会,分享过往云烟。</p> <p class="ql-block"> 建于 19 世纪末期的欧式洋楼整栋建筑为二层八间,红瓦青砖,长廊幽深。六十年弹指一挥间,附中旧貌换新颜,面目全非,唯独这栋老古董楼未变,仍呈现古朴简洁、静谧雅致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溪水潺潺,绿植茂盛</p> <p class="ql-block"> 胡风是著名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翻译家,中国左翼文化代表人之一。他曾在南师附中的前身国立东南大学附中读过书,是南师附中校友。</p> <p class="ql-block"> 严济慈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曾在附中执教。</p> <p class="ql-block"> 巴金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2003 年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 荣誉称号。巴金在国立东南大学附中(后为南师附中)完成了中学学业,是南师附中校友。</p> <p class="ql-block"> 袁隆平是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他曾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后为南师附中)学习,是南师附中校友。</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向校史馆集结</p> <p class="ql-block"> 老同学走累了,在校史馆前院士墙走廊上休息畅聊。</p> <p class="ql-block"> 院士墙长廊展示了附中众多院士校友的风采,院士们在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是学校的骄傲和学子们学习的榜样 。</p> <p class="ql-block">  此次聚会活动的专业摄影刘大师</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校园留影。我们心中有附中,附中铭记我们!我们和附中心连心!</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虽然仅同窗学习近一年,但当时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一起住校,后来还有人一起当兵、一起到农村插队,友情纯真难忘。今天重逢,喜悦难以言表。回想过往,交流当今,探讨余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p> <p class="ql-block">  老同学个个神采奕奕,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 走进校史馆,搜索当年的记忆,更为附中的新面貌和附中对国家的人才贡献感叹、自豪。当然,我们也不负附中,班上出了两位将军,多位专家、教授、学者,及多位厅处级干部,也曾是各自工作岗位的中坚,有着自己美丽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 学校自 1902 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设三江师范学堂并设附属中学堂以来,曾十易校名、七迁校址,1984年定为现名。至今年附中已有123年的历史,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 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实物等,展示南师附中创建以来的发展脉络,峥嵘岁月、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 校史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师附中 “诚・朴・雄・伟” 的校风,以及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的校训精神,让每位参观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学校的百年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通过参观校史馆,进一步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走出校史馆,集体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女同学人人矜持微笑,精神焕发</p> <p class="ql-block">  男同学个个开怀大笑,喜不自禁</p> <p class="ql-block">  集体照,全家欢。我们班57位同学,病故5位,本次活动到了27位,超过半数。</p> <p class="ql-block"> 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忘记了年龄,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当年青葱岁月!</p> <p class="ql-block"> 未名湖畔,今非昔比。湖岸与宿舍楼、圆形学生餐厅交接形成流畅的线条,湖水清澈,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是学生们课余休闲散步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餐厅窗明几净,整体有序,依托于未名湖边,风景不错,靠窗座位视野较好,被附中学生亲切地称为 “未名湖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小足球队员,再来一次临门一脚。</p> <p class="ql-block"> 在附中的网红打卡点校门口,同学们再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畅谈从校园移到会场。同学们忙着签到进场。</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感悟,每位同学都发了言。</p> <p class="ql-block"> 欣赏过往聚会的老照片,点滴回忆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发言总结归纳:感恩附中,感恩我们的相识相聚;走过的路虽有曲折,有遗憾,但我们始终向前看,向前进;我们的头发已经由青丝变白发,要珍惜生命、注重健康落实行动;古稀之年心情要愉悦平和,健康快乐活在当下;共享夕阳红,再创寿新高,期待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千言万语道不尽,高歌一曲唱心声。</p> <p class="ql-block"> 有唱有跳,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首歌曲《什么也不说》,唱出了大家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大家再集体合影一张。快门按下的时间,即是永远!</p> <p class="ql-block">从左往右,依次为:</p><p class="ql-block">前排:施亚平、赵 荣、陈晓宁、林冠军、王虹、杨金陵、 龚 勤、盛苏川、陈 璞</p><p class="ql-block">中排:贺光华、周新扬、章亚红、黄竞如、焦 平、王爱平 徐新秋、於星星、董陶陶</p><p class="ql-block">后排:周立励、周小忠、黄维华、吴明建、江晓进、徐 扬、张肇宁、刘华建、刘斯斯</p> <p class="ql-block">  餐桌上还在诉衷情,聊夙愿</p> <p class="ql-block">  亲密四姊妹(我班四位同学插队在一家)</p> <p class="ql-block"> 南京工学院子弟</p> <p class="ql-block">  又:部分因各种情况未能参加活动的同学,通过发信息或代言表达了自己对附中的怀念,对同窗的祝福。他们是:卢浩、赵顺锡、朱宁、曾海群、周晓扬、谭爱华、庄宁、田琦琦、陈卫亚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初一乙班任教老师: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班主任:张亦瑾(地理)</p><p class="ql-block"> 数学:张玉芬 语文:徐远帆 </p><p class="ql-block"> 英语:陈雪明 政治:季福修</p><p class="ql-block"> 生物:王盘琴 音乐:杨 雪 </p><p class="ql-block"> 美术:张玉清 体育:陈敖</p><p class="ql-block">向敬爱的授课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敬礼!你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  我班任课老师共九位,除陈雪明老师(83岁)健在,其余老师都已驾鹤西去。本次聚会活动已约好陈老师,并准备了礼物(见上图),结果因陈老师身体感到不适,终未能来与同学们见面,留下深深的遗憾。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多保重!</p> <p class="ql-block">  这张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山河图是刘华建同学从亲自拍摄的多张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献给入学六十周年聚会活动,并配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今朝,惜同学之谊,水长山高”词语,表达了难以割舍的浓浓同学情。</span></p> <p class="ql-block">  沧海浮沉,芸芸众生,有缘相识,有幸相知。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真挚的同学情。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同窗数载凝聚、相逢的美好瞬间将永远伴随!多珍重,期待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文字执笔:王爱平,编辑:陈晓宁。照片来自班同学拍摄和自拍。</p><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所有与会同学的参加与支持!感谢热心服务,热情奉献的筹备组同学!谢谢大家,有你们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