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是AI(人工智能)时代了,似乎所有人类能够做的事情,AI都会做得更好。那么中国画还有没有出路呢?AI会不会夺过中国画家手中的毛笔越俎代庖呢?我的看法是未必,未来的国画家还是可以骄傲地用手中的画笔去抒发他自己的情感,从而去打动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作品,因为经历、个性和情感完全是属于个人的,即使AI再厉害,它至多也只是“另一个”而已,它不是我,它的作品不能代替我之创作。清代画家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艺术家独特的经历、感受和艺术家的性情是无法复制的。</p> <p class="ql-block">我在美国西部生活多年,有幸结识了两位有着独特的艺术经历、风格迥异的知名画家:张石培先生和邓作列先生,觉得他们的艺术个性十分鲜明,都是无法取代的。妙就妙在这两位名家的祖籍都是广东云浮;而更妙的是,这两位画家在各自定居的美国城市中都有自己的纪念日:2009年2月28日,邓作列所定居的华盛顿州金郡(首府西雅图属于这个郡)郡长郎森士宣布当日为金郡“邓作列日”,这是金郡首次以一位华人的名字命名一个纪念日;而2017年10月4日,张石培定居的加州旧金山市长李孟贤宣布当日为旧金山“张石培日”。金郡和旧金山郡,是分属美国华盛顿州和加州的两个郡。两位名家的籍贯相同,都是用水墨画创作,这么凑巧,怎不令人啧啧称奇呢?这表明了他们的艺术跨越了大洋,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表彰了他们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和推广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年逾八旬的张石培先生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从入读美院附中算起,他接受了九年严格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具有坚实的童子功,油画和国画都是他的强项。他毕业后进入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当专业画家,不久就以一幅油画《要让河水上山坡》入选全国美展并享誉全国,各大美术专业刊物纷纷用作封面。但是他始终不能忘怀的却是他长期生活和创作基地的岭南水乡。很快他创作反映水乡情的水墨作品便驰誉香港、新加坡、台湾地区以至日本,成为岭南水乡风情画的领军人物,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他的笔墨来自传统,但也同时吸收了西方绘画在色彩和构成方面的现代理论精髓,形成了他本人的鲜明个性特征。他的水乡风情画毫无疑问是中国画的笔墨和气韵,但是又有很多地方突破了传统的套路和藩篱,他的作品色彩鲜明强烈而又和谐统一,他的笔墨奔放,有大写意的豪放,也有小写意的严谨。他作品中的点景人物更是一绝,几乎完全不画五官而人物年龄身份甚至表情特征都跃然纸上,有血有肉。这种既有对乡土深情的积淀和流露又有对东西方艺术的深层次思考,跳动莫测潇洒自如的笔墨,AI怎么能捕捉得到,从而表现出来呢?</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张石培先生吸收了西方抽象和构成理念创作的画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石培鹿”的名头越叫越响亮了。</p> <p class="ql-block">刚过耳顺之年的邓作列先生的艺术道路却全然不同,他大学里学的并不是美术专业。他的中国画艺能训练完全来自他的天赋、勤奋和善于学习。他结交了一批杰出的国画家作为他艺术上的导师,多年来得到了他们的言传身教,也得到了名师的首肯。他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博览群书,精研画典。他说:“我的箴言是多看、多画、多思考”。他写作了大量读美术史和画论的心得体会文章,他研究碑帖,从中找到最合乎他自己个性的字体用于题款和治印。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多元的艺术家,精通诗书画印。他是为数极少能在美国靠绘画安身立命的画家之一。正如他所说的:“学艺难,从艺更难,以艺术为生活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是强者,知难而上,他做到了。他的作品被数十家美国和中国的大学、博物馆和画廊收藏或举行展览,应邀到多间大学讲学,在美国的中西媒体作专题访谈,出版了十多本诗画印集。</p> <p class="ql-block">邓作列先生的作品笔墨雄浑大气,有浓厚的书卷气、历史感、题材广泛。在西雅图他的乐雅斋里,我在他的大幅锦鲤作品面前不禁叹服和陷入沉思:层层叠叠的锦鲤活蹦乱跳,色彩斑斓而协调,构图饱满而统一,这是他自己对锦鲤的观察和表现手法,在别的地方没有见过。这是自然界中见过的锦鲤,又不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锦鲤,这是锦鲤在水墨画中艺术的再现。他的美国西部落基山雪景,中国新年岁朝清供作品等等,都无一不是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细致观察、思考和匠心独运的创造,都无一不是他个人的艺术思维的物化,是不可替代的。</p> <p class="ql-block">诚如邓作列先生所说,“面对博大精深永恒的艺术之美,我们只有虔诚与朝圣。在AI与数字洪流席卷全球的今天,真正的艺术教会我们,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对自然美融化成心灵美的觉知,真正的艺术永远生长在心灵与自然的共振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AI时代,应该承认艺术的表现形式或者某些技法是可以复制的,但是艺术家独特的经历、个性和情感还是他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感受和思维还是他自己的,在自然沁化的宣纸上表达作者独特的观察、思维和感受,我不相信这些可以复制、甚至可以代替艺术家进行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