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端午节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因为郢都陷落而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纪念伍子胥和介子推的说法。其实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上的差异。对于老百姓来说,文化内涵并不会去深究,注重的是独特的地方习俗。通过独特的习俗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求得平安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吃粽子是比较普遍的习俗,可是在我童年的时候,家乡并没有吃粽子的习俗,或者说根本没有听说过粽子,更谈不上吃粽子。没有吃粽子的习俗,原因大概是那个年代人们没有现在富裕,连饭都没有吃的,哪里还吃得上粽子?我记忆最深的是喝雄黄酒。生活无论怎么艰苦,经济无论怎么拮据,端午节之前,父亲总要到街上去打两斤白酒,到药铺买上几克雄黄。到了端午节这天中午,虽然没有肉食,但是母亲还是要弄几个小菜,喝上雄黄酒。我们小孩是不会喝酒的,母亲就在我们额头上点上雄黄酒,说蛇虫蚂蚁就不会近身,这样可以平安无事。在端午节饮用或涂抹雄黄酒是有科学根据的,到了五月气候湿热、毒虫滋生,雄黄具有驱除邪祟、净化环境的作用,通过饮酒、涂抹身体或喷洒房屋等方式,达到避免蛇虫侵扰、守护家宅安宁的目的。父母虽然认识没有这么深刻,但是他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和对幸福平安的追求是实实在在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个习俗也记忆深刻,就是插艾草。我家的房子是木架子房,墙壁是篾条编织的,把泥土和上切碎的稻草抹上去,可以遮光挡风。时间久了,靠近木门的墙壁泥土脱落,于是出现寸把宽的缝隙。到了端午节,父亲在外面干活回家的时候,扯上一大把艾草,还有石菖蒲,插在木门旁边的缝隙里。端午节插艾草有着深刻的寓意,说是可以驱邪避疫、祈福纳祥、驱虫防病和招福迎吉。这一习俗源于艾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文化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期许。说到艾草的药用价值,我想起一件往事。妻子怀上大儿子两个月的一天,突然感到肚子痛。我们住在偏僻的小山村,离医院有10多里路,妻子害怕极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母亲知道了这事,马上用艾草煮蛋来吃。吃了后没过多久,妻子就不痛了,一切恢复正常。原来艾草有这么大的作用,可以保胎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往事不能重复,只能回味。而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变得空前繁荣昌盛,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这个来自川东偏僻小山村的乡巴佬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今年的端午节,我是在广州黄埔过的,值得永远铭记,因为我吃上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粽子。这粽子不是我们买的,是大儿子单位发的。粽子内容丰富,口味独特,吃起来津津有味,幸福满满。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 [写作手记]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应当代文艺社长寒风老师之约写作了这篇小文。在写作之前,对小文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一番思索。首先确定主题,即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生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然后明确写作内容,小文主要描写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一是喝雄黄酒,二是插艾草。这些风俗习惯非常土气,但是是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所以记忆犹新,永远难忘。我把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写出来,让文友们认识我的家乡,了解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川东大竹县童家镇,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从家乡路过,据说2028年建成通车,到那时交通十分便利。随时欢迎文友们端午节到我的家乡做客,体会一下雄黄酒的妙用,领略一下艾草的风采!顺祝文友们端午安康,万事顺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