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24日,我在大观河畔的新闻路书城游荡见春晓书店新书架上有一本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闲翻一会儿。全书文字简洁老练,短小的语段里句句珠玑。</p><p class="ql-block"> 我大概有5年没有品阅周先生的书了,当此时面对新闻路春晓书店这汗牛充栋的书籍,犹如走进了书的海洋里,真的与这优秀灵魂进行这思想对话,才知如若不读此书乃人生一大憾事。我有书店打折卡,遂决定买下,同时还买了一本他写的《闲情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对哲学家和学者们都肃然起敬,认为他们似乎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之道。可读《把心安顿好》后,这种感觉不知不觉消失了掉。他的文字是那么的诚恳和温润,没有王婆卖瓜之嫌疑,这种态度不是在和你争论不休,而是慢慢向你靠近,不谈大道理,是解析事物现象的本质问题,以中庸的恒定和自然标准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他概括的说了下全书主旨意在:“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美满。”怎样把心安顿好?这世间又有那么多诱惑的现像使我们不得不违背了自己的言行,没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挥的尽可能好,无论做人还是写文都该把生活赋予美好些吧!一个成功的人,有灵魂的人不必是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可以大写意的远离名利场上的热闹,安静的独善其身,从善如流。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与精神的高尚。</p><p class="ql-block"> 不涉及世界观的问题就不是哲学问题,这点周国平在本书《精神禀赋》、《信仰的核心》、《世间众生相》等篇中都讨论过。在《哲学的用处》他说:“宗教看来,世界和人生的整体是一个神秘,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将它弄明白,唯有靠神的启示来接近它。相反,哲学只信任理性,要求对问题做出理论充足解答,这点上,哲学又和科学一样”。他大可不必这么费舌,我借用任继愈先生的话概括就是:“哲学采取思辨方法,宗教走信仰道路;哲学从理性方面作出解释,宗教从感情方面给予满足。”</p><p class="ql-block"> 关于“核心价值观”他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一个人要有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这是一个人基本条件”。这关乎到“快乐”与“幸福”的定义。若从物质价值观中抽身,重新认识自己精神上的价值,创造这种价值,那么“宝贵和优秀”等人生概念得到实现,他的幸福与快乐就显而易见了。他的解说摆脱了尼采“形而上学的”神秘性与悲观消极性,是涵盖了生命内充的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客观唯物主义认识上贯穿人生始终。行为是自己选择,生活是自己负责,命运自己决定的。记得他的朋友史铁生曾说:“人生如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重新建构心灵世界的生活中诸如心态、困惑、境遇、爱情、教育、信仰等重大问题,在此我不一一细说了。对于爱情与励志和闲情他是这样认为的“爱着,创造着,就够了”。“励志固然重要,可没有闲情的分量,中国文人不知是怎样的俗物?”当然没有愤世嫉俗与偏执的痕迹,他在《争什么》一篇里详尽讨论了这个问题。虽然此书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随感小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有的地方他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的方法,可能是待读者思辨吧!我也不扫大家兴,这也算是勉强值得去品阅的书!不知你们怎么去看呢?</p><p class="ql-block"> 为了生活的幸福与表现人生美好,摒弃似是而非的观念和不必要的烦恼,把心安顿好。</p><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24日昆明巫家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