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搬家<br><br>2018年4月5日,G360之15车厢,南京南站。终于三生有幸见识了在高铁上占座位的。一妇人(下称“妇人”)带着家人在高铁上抢占了一男子的座位。其实双方都有座位,只是男子的座位可能更舒服一些,毕竟三人座中间那个座位比较招人嫌弃。男子要求妇人把座位还给他,妇人振振有词坚决不让,双方口水战火逐渐升级。撇去热闹不谈,忽然发现那妇人深通国学之三十六计,寥寥数语将国学精髓信手拈来,不禁为之惊叹。高铁上闲极无聊,录之如下(略去部分无关信息):<br><br>男子:这是我的座位......<br>妇人:谁说这是你的座位,这是公共的,谁坐都可以......<br>(分析):此处使用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将“公共资源”与与个人使用权悄然替换,逻辑上称“偷换概念”。当然,这一招并不新鲜,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应用,可以这么说,只要在各类官媒上看到“广大人民群众”这样的字眼,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此计的一般性应用。当然,广大人民群众也深谙此道,也没什么人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广大人民群众。<br><br>男子:......这个座位号是我的,(一指座位),我就要坐我的座位.<br>妇人:你指什么指?你指什么指?你这样指我妈就是不行。<br>(分析):在意识到对方真的是这个座位号后,成功使用“暗度陈仓”之计转移话题,抢占道德高地以造成“浑水摸鱼”的态势,达成了“反客为主”的目的。江湖上传言“僧道妇孺不可小觑“,此言果然不假,妇人用了不到三十个字,却暗藏连环三计。如此功力一般人如何能敌?不出所料,男子果然中计,在“指”与“没指”,以及“该指”还是“不该指”的问题上与妇人苦苦周旋,不能自拔。<br><br>(当双方都发现吵不出新的花样时)<br>妇人:你下车别走,你等着,还收拾不了你了?<br>男子:你别走,谁怕谁啊?<br>(分析):妇人充分利用了性别和年龄带来的道德优势并成功加以利用。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还是喜闻乐见丛林法则,赤裸裸的威胁掩盖着“谁拳头大谁有理”的达尔文逻辑,所闻外儒内法,不“儒”就更加“法”了。此时除了“图穷匕见”之外,还不忘利用“空城计”先取得心里优势。<br><br>十五分钟的激烈争吵以最终列车员介入告一段落。但内容之精采令人叹为观止。两年前,我有一个国学大师的同学,以“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为不三利器教授一群白袜子黑皮鞋的成功人士纵横商场。大师也曾对我耳提面命,可惜鄙人愚鲁,一直不曾领会精要。不意今日在高铁上看到三十六计的实战应用,顿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果然理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可惜今天男子的段位不够,不知我那个大师同学今日在此,与妇人之间不知能碰撞出怎样灿烂的火花。<br><br>对了,一直没有分析谁有理。别逗了,国学精髓之《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有哪怕一个字讲道理了吗?如韩寒在《后会无期》里所言”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