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烟火半城仙

偷得浮生半日閒🍃

<p class="ql-block">泉州,在宋元时期十分鼎盛,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我们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正因如此,泉州主打一个“包容”,各宗教派包罗万象,一边是居民住所,一边是庙宇道观。十分佩服写出“半城烟火半城仙”这句话的大神,对泉州形容的太贴切了,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和宗教所表达的清静高远的精神境界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既矛盾又和谐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对泉州充满了无限向往,想亲眼看看“半城烟火半城仙”下的泉州城是怎么样的。</p> 第一天 <p class="ql-block">落地第一站,直奔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从紫云屏开始,隔着一条步行街到山门,开元寺的山门并没有单独设立,而是和天王殿是合二为一,所以山门挂的牌匾不是“开元寺”而是“紫云”二字。</p> <p class="ql-block">殿内门上悬挂着“大开元万寿禅寺”的匾额,两侧柱子上有弘一法师写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的楹联,两侧则是密迹金刚与梵王。</p><p class="ql-block">穿过天王殿就是拜庭。拜庭很宽阔,站在拜庭中一眼就能看见大雄宝殿上的“桑莲法界”牌匾。</p> <p class="ql-block">“桑”和“莲”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东西,现在竟然放在了一起,不出意外,这里面该有故事了。</p><p class="ql-block">果然…</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当地首富黄守恭是个饱读诗书,博通经史,又乐善好施,济贫扶危的人。善经营,有大片桑园,某天做梦,梦见一位和尚来化缘,请求捐块袈裟影子大小的地,用来盖间寺庙讲经说法。黄守恭以为范围不大,爽快的答应了,不料和尚将袈裟往空中一抛,袈裟的影子几乎笼罩了整个桑园,黄守恭一时难以抉择,梦中惊醒。几日后,来了一位和尚,提起捐地建寺之事。黄守恭心中不舍,便求桑树开出莲花才愿捐地建寺。第二日,桑树上竟真的开满雪白的莲花,随后寺庙开始兴建,也就是现在的“桑莲法界”。</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主要供奉五方佛。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分别是中央的大日如来、东方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方佛对负责对应的事务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主健康,有的是主智慧,还有的是主财富…在别处寺庙大家在大殿外需要向着四个方向拜拜,在这里就不用。历史上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都属于官寺,现在全国供奉五方佛的历史寺庙也没几处。</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还有24尊飞天乐伎妙音鸟,有12尊翅膀像大鹏的飞天手中拿着文房四宝,象征白天,有12尊翅膀像蝙蝠的飞天手中拿着各种南音乐器,象征黑夜。想想可不是这样的嘛,白天努力干活,晚上接着奏乐接着舞,劳逸结合,很写实。对于研究建筑结构的人来说,这间大雄宝殿特别有看头,什么重檐歇山顶,什么戗背端头的草龙,什么百柱殿……对于我们这种涉及知识盲区的人来说,就光妙音鸟都分不清是斗拱还是华拱,只知道这几尊妙音鸟在保持了美观性上还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就很特别,很牛B。</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的院落左右有两座宝箧印塔,这是东塔。</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面台阶上还刻有一条蜈蚣,只有雨天才能看见。天晴要想看到只能靠洒水。传说大雄宝殿重修的时候,上梁一直上不去,有高人指出开元寺处于蛇穴位,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只要刻只蜈蚣镇压一下就能解决。这事听着挺玄乎,先不管传说的真假,就光这么一个刻印,故事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棵就是传说中当年长出莲花的古桑树,枝干上还长着一排木耳。谁会想的到桑树上长出的莲花竟然是木耳…</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里有双塔,西塔 “仁寿塔”,始建于五代,初为七级木塔,南宋时改为五层石塔,东塔“镇国塔”,始建于唐,初为五层木塔,西塔重建完工后的次年重建,改为石塔,《黑神话》爆火后,顺道也带火了开元寺里的双塔。对于游戏画面中的塔,网上有的说是西塔,有的说是东塔,个人觉得吧,猴哥在此,西塔的可能性更大点。</p> <p class="ql-block">紧跟潮流黑神话同款。没准备金箍棒,也没见着有扫把,找了根自拍杆临时用一下,毕竟找代拍15元/张,精修要35元/张,还没得讲价。</p> <p class="ql-block">没出息的花了15元,为的就是这根金箍棒…(果然流行就是个轮回,七八十年代,各大景点都有摆摊拍照的,那时候相机是个稀罕物,不是所有人都有,到九十年代初随着相机的普及,景点摆摊拍照慢慢被淘汰。最近几年突然就又能在各大景点看到了,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最快需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拿到纸质的照片,现在几秒就能拿到电子的,然后随手发个盆友圈。)</p> <p class="ql-block">其实对开元寺是有遗憾的,开元寺能看的东西很多,留的时间太少,只逛到了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好好参观,在泉州的几天都想赶个大早再去一次,结果都是未能成行。</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出来就是西街,这条街竟然从唐开元年就有了,以前人流怎样不得而知,反正现在就是人挤人,人挤人,人挤人…</p> <p class="ql-block">西街的起点-钟楼,也算是个标志性建筑,全是拍照打卡的人,抢个好机位还得排队。更多的还是靠p,把一杆闲杂人等全给p了,泉州人民估计都想不到,这么一个钟楼也会成打卡点吧。</p> <p class="ql-block">泉州又叫“鲤城”,从清源山山顶往下看,古时的泉州城形似一只鲤鱼,东门像鱼嘴,门外东湖像珠子,看起来就像是鲤鱼吐珠,但是相距百里的永春桃城像一张大渔网,正好盖在鲤鱼上,为了破解这个困局,府州郡县想出修建两座冲天的高塔破开渔网。这两座塔就是开元寺的双塔,它们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西街两侧的建筑基本都在二层或是二层半,因为要保证双塔在视觉上的突出地位,所以所有建筑的高度都不得超过双塔。如果一楼是奶茶店,基本就都能上二楼,在二楼拍双塔不要太惬意。</p> <p class="ql-block">小巷子里支摊卖的小手工,茉莉小清新手串。一条丝带,几颗珠子再加一根细铁丝,把新鲜茉莉花串在一起,别说,还挺好看,10元一串,成本很小,利润很高,哪怕花期很短能取悦自己就很值。</p> <p class="ql-block">酒店服务还不错,来了一个帅小伙帮忙拿行李😁。</p> 第二天 <p class="ql-block">早餐从一碗面线糊开始。面线糊里加了大名鼎鼎的醋肉,口感吃起来就像吃糖醋排骨。酒店的面线糊和花生汤都好好吃,可想而知,外面本地人爱吃的小店有多美味。可惜确实没什么时间自己出去觅食,也感觉胃太小,泉州好吃的真的挺多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先到关岳庙,里里外外都是人。香火鼎盛,最能体现泉州这种“半城烟火半城仙”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都说关岳庙抽签准,所以大家都挤着抽签。感觉除了想让小陈早点开智,也没什么想问的,也就拜了拜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泉州真的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各种庙、教派都混在一起,离关岳庙百米左右还有座清净寺,沿途人行道上还有当地特色的红砖景观(这也是我在泉州唯一一次低头看地面)。</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始建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3元钱门票,进入参观的时候工作人员还会提示衣着过于暴露者不得入内,所以什么无袖短裤短裙吊带的就算了。</p> <p class="ql-block">它是86版《西游记》23集《传艺玉华洲》的取景地,很多人来这里就是为了打卡剧内场景。到了现场看,就只有那么点石头墙,十分萧条。</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德济门遗址</p><p class="ql-block">德济门是泉州古城南城门,始建于南宋,最初称镇南门,后来拓展翼城,废镇南门改称德济门。德济门遗址在天后宫正大门对面,超极不起眼的一片石料堆,是连手机都懒得拿起来拍的那种,因为中山南路在施工,当时还以为这个石料堆也是道路施工的一部份呢。</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到了天后宫拜见妈祖。</p> <p class="ql-block">说到妈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涛。涛姐的妈祖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妈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名叫林默,因为常常在海上救助遇险的渔民和商船而受人敬仰,现在都还有身份证呢。</p><p class="ql-block">妈祖最初是林默羽化后由当地渔民和船民自发崇拜形成,算是福建沿海地区的民间海神信仰。后来妈祖信仰在发展过程中被道教吸收,成为道教神祇体系的一部分。历代帝王对妈祖的敕封也多由道教主持,元代《正统道藏》明确将妈祖列为道教正神。所以见到妈祖要用道教的传统礼仪三拜九叩来拜妈祖,记住,得是拱手作揖,而不是双手合十哦。</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正殿,不知道怎么,就是很喜欢这种有屋脊,有木结构,有红墙的地方,就特别有闽南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为妈祖庙添砖加瓦,祈求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出来就是网上不少人推的秉正堂,整了点四果汤,话说不是很喜欢,太甜,喜甜的可以来试试…</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的重头戏,必须重生当一次蟳埔女。</p> <p class="ql-block">因为赵丽颖才知道的簪花围。簪花围是泉州蟳埔当地女性佩戴的一种鲜花头饰,被称为“头上花园”。蟳埔当地女性简称蟳埔女,是福建的三大渔女之一。蟳埔女从小就把头发留长,成年后系上红头绳梳成圆髻用骨簪盘起来,然后用鲜花串成花环围在头上,她们相信“头上有花,日子不苦”。所以蟳埔女都是穿着色彩鲜艳的花衣服,给人一种热烈而充满活力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簪花围演变出来很多创新:汉服配簪花围,旗袍配簪花围,礼服裙配簪花围..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是既然来到了蟳埔村,簪花围的起源地,一定要体验一次当地传统蟳埔渔女的簪花围,不光要有满头的花花,还要有金钗和金梳,然后穿上满身都是花花的大裾衫,配上大红“薛亮”的小包包,应了那句,土到极致就是潮,越土越好看。😁</p> <p class="ql-block">蟳埔网红阿嫲,咱也是和阿嫲合过影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看看,一个超圆的后脑勺!!!阿嫲说:一个圆圆的圆髻象征着幸福美满哦。</p> <p class="ql-block">大中午的阳光实在太强烈,水面波光粼粼的,反射的刺眼,很可惜不是返航的点,没遇到回码头的渔船,也没看到满载而归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蚵壳厝,就是蚵壳建造的房屋,在闽南语中,蚵壳就是海蛎壳,厝是房屋的意思。在蟳埔村可以看到很多这类的房子,特别有意思。</p><p class="ql-block">记得在古城看到过一句标语“探大钱,起大厝”,意思是赚很多的钱造大房子。这种蚵壳厝可不就是另类大厝嘛,毕竟人家还可以叫“蚝宅”呢。</p> <p class="ql-block">这堆是真实村里人家的牡蛎哦,想要拍到这个场景,还要看村里人有没有在这个点把牡蛎开完嘞。牡蛎真的真的真的很难撬,这么一堆牡蛎要开玩绝对是对技术和力气的考验,我都不想说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缝都插不进去😂。</span></p> <p class="ql-block">从最初的“今生带花,来世漂亮”到“今生带花,世世漂亮”,我就想说,现在带花,现在就漂亮。</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蟳埔村就是一个大型的簪花写真基地,小巷子四通八达,绕来绕去,写真店铺扎堆,毫不夸张的说一脚踩下去就能踩中一家写真店,一路各色头戴簪花各色美女争奇斗艳。就怕到现场一抹黑的浪费时间,也是提前在小红书上找好了一家当地人开的店,为的就是尝试传统的簪花围,为此还找了个土生土长的跟拍小哥,那效果出来太满意了,原片直出,根本不用修,怒赞!</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南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泉州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南派少林武术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建寺者智空法师是嵩山少林寺的十三棍僧之一,以棍法闻名,曾救唐王于危难,后入闽中,在清源山创立了南少林寺,之后广收门徒,传授武艺,为南派少林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榕树下一圈围栏,每个围栏的柱子上都坐着一个小和尚,表情生动,神态各异,不自觉的就想模仿他们的动作来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与南少林寺相关人物有很多,师从南少林的五位前辈高手五枚师太 、至善禅师、 白眉道长、 冯道德、苗显称为“少林五老”。像洪熙官,是南少林至善大师嫡传武术“广东十虎”之首,还有黄麒英、方世玉、胡惠乾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都在“广东十虎”之列。黄麒英是黄飞鸿的父亲,方世玉还是苗显的外孙呢。记得小时候一系列关于反清复明的功夫片可没少看,什么《火烧少林寺》、《新少林五祖》、《洪熙官》、《苗翠花》、《方世玉》、《黄飞鸿》系列……如果早上来得够早,还能看到南少林寺的武僧团晨练。</p> 第三天 <p class="ql-block">第一站,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被称为“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曾经,有听过一个桥的介绍,说古人利用牡蛎加强桥墩的强度,所以桥墩上爬满了牡蛎,还说这个桥的底座像小船,远远看去就像浮桥一样。现在不止亲眼看到了,还亲身走在了桥上,从现场知道了什么叫“筏型基础”,什么叫“种蛎固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个古渡口,江海连接,风急浪高,没建桥之前每年在这里因大风沉船而受难的人非常多,百姓渡江需冒险乘船,没有安全保障,所以渡口取名为“万安渡”, 祈望万古安澜。当地百姓特别希望修建一座跨海大桥,但因建桥自然条件差而屡屡失败。后来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成功的桥就叫“万安桥”,南宋以后,“万安桥”逐渐以所在地“洛阳江”命名,改称“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万安祝”碑是洛阳桥上最老的碑刻之一,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万安祝”是对桥梁安全稳定的祝愿,“亘海长虹”则是对洛阳桥雄伟景象的赞美,这两块碑刻的寓意简直不要太好。</p> <p class="ql-block">宋代石刻“万古安澜”,寓意“千秋万代,浪静波平”。</p> <p class="ql-block">滩涂上有好多跳跳鱼和小螃蟹在活动,看的人心痒痒的。洛阳桥适合傍晚过来,大晴天,顶着太阳就会少了很多耐心,至少整座桥没走完,也没看到月光菩萨,宋代将军,镇风塔等一众网红。</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解放军烈士庙,西沙湾廿七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烈士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庙”,是全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不供奉神祇,只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庙宇。庙里供奉着在敌机轰炸中为保护群众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8军27名烈士。</p> <p class="ql-block">建庙者原名叫曾阿兴,是被解放军战士从敌机轰炸下救出的小姑娘。当年5名解放军战士为了保护她全部壮烈牺牲,从此她改名为“曾恨”。她为报答解放军的救命之恩,倾尽积蓄,带动群众踊跃捐款,建造庙宇。建好“解放军烈士庙”时,又把同一天在崇武海域牺牲的另外3位解放军英烈也“请”了进来,与西沙湾牺牲的24位烈士合并祭祀,更名为廿七君庙。</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崇武古城</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外墙用长方形条石作横直“T”字砌筑,城内跑马道挡墙用乱块石或卵石花砌,中间夯以五花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p> <p class="ql-block">城内关岳庙,一如既往的往房顶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景区讲解小姐姐肉肉的,穿着传统惠安女服饰,带点点闽南的语调,超级可爱。她介绍这个炮痕说,当年倭寇攻打城门,因为城门里面就是关帝爷,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就打歪了,落在石头墙上,给石头墙打了一个洞。可惜文字太冰冷,无法还原小姐姐那种娇俏的语调。</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惠安女。惠安女是福建的三大渔女之一,“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戴花头巾,穿短上衣,阔腿裤,已婚的腰间戴银腰链。未婚的不露肚脐为了守财,已婚的要露肚脐为了吸财。听到这里思绪不由得发散出去,已婚的露肚脐为了吸财?那肚脐越深,是不是越容易装的更多的财?</p> <p class="ql-block">封建时期的惠安女大多数从小就被定下娃娃亲。许多惠安女十二三岁,甚至七八岁就已经结婚。由于男性大量出海,惠安女的劳动能力被视作“妇德”的标准。为了避免自己被视作懒惰的女人,惠安女常常在承受繁重劳作任务的同时“不敢吃饱”、“不敢睡足”。新婚和没有生育的惠安女,出门时还要蒙上黑纱。这种黑纱就是传说中的“遮羞布”,是为了躲避见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只有晚上关灯睡觉的时候才摘下来,以至于有些夫妻在路上相遇,双方都认不出来。</p> 第四天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草庵。我国唯一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遗存,也是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他的教义是融合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 摩尼教有点像某个地方,最喜欢把别人的东西照搬照抄回来当成自己的还不算,还要说别人是抄袭他的,所以摩尼教就是别人口中的“魔教”。我们熟知的“明教”,就是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什么“围攻光明顶”、“四大法王”、“圣火令”等等。</p> <p class="ql-block">摩尼教教义信条《劝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p> <p class="ql-block">咱也是围攻过“光明顶”的人了…总以为“光明顶”应该在哪个悬崖峭壁上,至少是那种易守难攻的什么山头,今天的“光明顶”也就走了几步台阶而已,要是当年围攻“光明顶”这么容易,明教老早就被灭了吧。</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海上佛国洛伽寺</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其实是建在一个小岛上,涨潮的时候只靠一座桥跟陆地连接,四周都是海水,整个寺就像漂浮在海上,所以被称为海上佛国。</p> <p class="ql-block">又是因为李现才知道的洛伽寺,一批批的人也不是为了拜拜,就是冲着李现机位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已经修缮过了,李现来的时候还是破破烂烂的。</p> <p class="ql-block">超级有名的黄墙,p个字会好看些,只是懒病犯了,就原图上吧。</p> <p class="ql-block">say:“海~”</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是我目前所看到景点摄影最流水线的景点,根本不用想什么创意,固定机位,固定姿势,无脑拍就行。一些会做生意的摄影师就是不一样,别人是299元拍一个人,有商业头脑的摄影师就能299拍5个人,大大滴方便我们这种想拍又不想多拍的人,而且超极节约时间,就是风风火火的拍个打卡照都像在赶场有点搞笑。洛伽寺太适合长焦了,如果不赶时间的话,拎个长焦在里面慢慢排队,慢慢拍,还是很能出片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建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梧林传统古村落,它闽南出了名的侨乡。</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闽南红砖大厝,还有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堪称“华侨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有种属于找到“出片”组织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后面三层像碉堡一样的楼是修养楼,俗称“枪楼”,建于民国。为了挡广场上的小娘惹,不小心把楼也给挡了,但是架不住我被拍的又瘦好看啊,哈哈哈,嘚瑟。</p> <p class="ql-block">小巷子四通八达的,绕啊绕的,很容易迷糊,逛累了,顺道挂一挂…还可以找家古厝喝喝茶,欣赏一下木偶戏。</p> <p class="ql-block">点亮一个新技能,如何把腿拍的更长,哈哈哈,画面很有张力,不用p都能成功瘦身10斤。</p> <p class="ql-block">朝东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旅菲律宾华侨在梧林建造的第一栋西式洋楼。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旅行团都挤在里面了,全是个人,挤都挤不进去。</p> <p class="ql-block">朝东楼背面是一大片花田,紫色马鞭草开的很是热烈。</p> <p class="ql-block">梧林很好拍,三步之内必有一位小娘惹。小娘惹很好看,可惜没敢轻易尝试,等我瘦个10斤再来😄。</p> <p class="ql-block">超级好看的蓝花楹,一整棵树都坠满了紫色花花,特别浪漫。</p> <p class="ql-block">感谢刘小姐让我当了一回经纪人,我愿称之为“重生之我在给刘小姐当经纪人的日子”😎…</p> 第五天 <p class="ql-block">本次终点站清源山老君岩。</p><p class="ql-block">清源山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绿树成荫,一路上山有不少景点,爬到山顶还可以俯瞰全城。只是爬山是爬不了一点的,爬到老君岩就够够的了…</p> <p class="ql-block">老君就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末期卓越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作《道德经》。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后,尊太上老君为道祖,奉《道德经》为经典。道教“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是神格化后的老子。</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造像雕于宋代,是用整块天然的花岗岩石雕出来的,有五米多高,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有介绍说老君头带风帽,“藏目”“掩耳”, 先不说“藏目”,这个风帽确实没看出来,耳朵雕的倒是十分显眼,又宽又大的。“聃”有耳朵长大的意思,老子名耳,字“聃”,都是跟耳朵长大有关,如果是“掩耳”,那也有可能是风帽搭在耳朵上了,才有现在这个耳朵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老子道德文章被认为天下第一,因此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赫,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建立之后,皇室奉老子为李姓始祖,在信仰问题上,唐朝以道家为先,儒家为次,佛教为末。后来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但是,今天是“老子天下第一”,哈哈哈哈。</p> 途中的那些美食 <p class="ql-block">首推面线糊,想不到这种会自己生长的面线糊会这么好吃。</p> <p class="ql-block">靠海吃海没错,小海鲜都很不错,特别是那个花蛤,又肥又壮还没沙。还看到了儿时才吃过的“嘎啦瓢”,这玩意真的是有几年没见了,想想还是很小的时候,我爸就特别喜欢买这玩意吃,也不知道新安江还有没有了,哪天抽个空去菜场溜达一圈看看去。</p> <p class="ql-block">这个长得像番茄一样的东西,其实是百香果的囊,也是第一次尝,真的是又香又甜又好吃。</p> 后记 <p class="ql-block">泉州太适合压马路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超级有特色,俗话说“厝顶有戏出”,像开元寺、关岳庙、天后宫等,每一方屋顶,都像一个“戏台子”,各种人物花卉走兽精美绝伦,特别热闹,特别有看头,对颈椎特别友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泉州,白天看房顶,晚上看招牌也是种乐趣,</span>什么三味酥屋、无事斋、醉爱鸡公煲、螺里八嗦等等等…这块特别在于它的文字用了剪瓷雕拼的哎,把色彩鲜艳的瓷片剪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再镶嵌起来,我以为这种工艺只会放在房顶各种造型上,没想到店招也用上了,虽然不及房顶上的精美,但也很有当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定要普及一下滴水兽,它是闽南人的守家神兽,摆在屋檐需要排水的地方。有动物的,植物的各种形态。</p><p class="ql-block">白天没时间去压马路,也就没能看到现实中的滴水兽,没想到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竟然发现无意中竟然有拍到,只要是拍到房子的图片,都出现了滴水兽,真的是意外之喜。之前敦煌带回来的冰箱贴是玻璃的,好看是好看,碎也是容易碎。有了一次教训,这次直接选了树脂的,不担心会摔坏啦,萌萌哒滴水兽冰箱贴直接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泉州很好,下次还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5年5月11日-15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