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柳绿下江南(八)

亚辉

4月2日(星期二) 篁岭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们结束了安微宏村、西递的游览,接着往江西婺源篁岭景区进拔,下午1点半左右就到达了我们订的民宿(篁岭云水溪叙民宿,位于篁岭景区外晓鱅村),住在村里,可以免去排队坐缆车之苦,但是不敢恭维村庄的规划、卫生条件,停车等硬件设施,有点无语了。我感觉就是谁老大谁就可以画地为牢,就我最大。篁岭景区开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于是满村房屋搭建拆建铺天盖地,进村的道路可以用羊肠小道比喻也不为过。我们好不容易在山上垃圾堆旁找了个车位,免强停下,电话至民宿老板,他开了个“三蹦子”来接我们及拉行李,可谓是惊心动魄,我们四个人坐在拥挤不堪的“三蹦子”上,老板驾着“三蹦子”不停地躲避着前后来往的车流、人流,在路况极差的羊肠小道前行,我们大气都不敢出,总算较安全到了他家。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建议还是住山下,坐缆车上下山好得多。扯远了,重回主题吧。我和秋看到时间还早,便决定立马上山到景区去。的确住在村里最大的好处是凭住宿可以买票直接进入景区。我们住的民宿离景区门仅300米远左右。林哥、刘哥他们没去,我和秋马不停蹄地奔向景区。</p> <p class="ql-block">篁岭景区位于婺源县东江湾镇篁岭村,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距今有 580 多年历史,这里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筑和文化风情,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p> <p class="ql-block">游览云梯人家,梦幻田园之称的篁岭,村落群山环抱,房屋鳞次栉比,每到春季,这里是金黄的油菜花与徽派建筑、梯田、云雾交织成诗画般的景致。是国内赏油菜花的天花板。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映衬着白墙黛瓦,直接美成了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卷。可惜我没有遇上云雾缭绕的云上梯田人家。</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却正值盛放,宛如一位位待嫁的少女,羞涩而娇艳。置身油菜花梯田之中,满目金黄,那无边的花海似海浪般涌动,美得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欣赏了油菜花的绚烂金黄,我们缓缓沿着梯田蜿蜒而下,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一个深邃约600米的峡谷,仿佛是大地裂开的一道神秘缝隙。连接着这片秘境与村庄的是一座桥梁,它宛如一条优雅的丝带,轻盈地跨越在峡谷之上,它就是垒心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的中间,视野豁然开朗,油菜花梯田尽收眼底。垒心桥桥面采用了玻璃材质,透过它往下望去,仿佛置身于一片虚无之中,脚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令人不禁心跳加速,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我惶恐地快速过桥,不敢在桥上慢慢欣赏风景,过了桥,坐在荫凉处等秋过来,扑通乱跳的心脏才慢慢缓过来。</p> <p class="ql-block">篁岭古村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现存100多栋明清古建,是研究徽派古建遗存的重要样本。2012年2月,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以“产权置换,搬迁安置”的模式,在山下建设篁岭新村,山上的村民几乎都搬到山下了,然后对这些明清建筑进行维修、加固、改造等,并将附近村民1000多亩荒芜土地流转过来,打造成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特色梯田(春赏菜花、秋赏稻谷),在短短几年中,打造出全国知晓的旅游景区,是一个打造古村落旅游景点的成功案例。</p> <p class="ql-block">爱国墙因其形状酷似中国地图而成为篁岭的热门打卡点,这面墙由白墙斑驳脱落而形成,人们称其为爱国墙。</p> <p class="ql-block">婺源篁岭晒秋是“最美中国符号”,彩色的晒匾将古村装扮得明朗可爱。篁岭晒秋,晒的是四季果蔬,晒的是乡村风景,晒的是浓浓的乡愁。走进篁岭,如走进万花筒,让游客目光不停,镜头不闲,总是看不够,拍不完,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婺源怡心楼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遗存,兼具居住功能与艺术价值,现为篁岭景区内展示传统婚俗的文化体验场所‌。</p> <p class="ql-block">怪屋位于婺源篁岭景区内,是一栋小小的二层小楼房,怪屋整个屋子里面的物件都是倒着放的。人走在里面感觉在晃动,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我在下一楼的时候,基本上是扶着墙东倒西歪冲下去的,差点摔倒,出了门头还是晕的。不过去体验一下还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个楼的木雕了得</p> 4月3日(星期四) 江湾 <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大早,吃了民宿老板做的早餐,老板依旧开着“三蹦子”将我们送到停车的地方,与之告别后,我们向下个目标一景德镇驶去。</p> <p class="ql-block">路过江湾,刘哥说去看看。我们下了车,我和林哥曾经来过,林哥在外休息,我和秋、刘哥去转了一圈。</p><p class="ql-block">江湾古镇,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聚居,原称“云湾”。北宋神宗时期,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后改称江湾。据说江湾的江姓族人是西汉开国功臣萧何后裔,唐末,宰相萧遘因“朱温篡唐”蒙难,其子萧祯便来到安徽歙县隐居,并“指江为姓”,后其第八世孙江敌迁至江湾,并在这里江湾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望族。</p> <p class="ql-block">在江湾景区的入口就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宗祠,它便是萧江宗祠。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如今我们看到宗祠很新,主要是因为近代以来的两次文化浩劫,但新建后的宗祠无论是雕刻、用料都是十分讲究,贵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徽州自古重文重教,即使是徽商,依然重视宗族文化和家族教育,自宋至清,江湾先后走出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如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江谦等。走在古镇里,可以看到古镇里依然保存着大量明清徽派古建筑,如敦崇堂、培心堂等。</p> <p class="ql-block">江湾人家,即滕家老屋,明末滕家出了个“滕百万”,建了这座“滕家老屋”。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富商江有炎买下了滕家老屋。</p><p class="ql-block"> 主厅“由礼堂”</p> <p class="ql-block"> 滕家的砖</p> <p class="ql-block">滕家巷也是江湾古村最古老巷子。隋末唐初建村时,就有滕姓人家在此居住生息。沧海桑田,如今滕姓人家早已迁出江湾远走他乡,可滕家巷,滕家老屋依然留存,滕家的故事依然在说,从那斑驳的高墙,依然看得出当年“滕百万”的富有与显赫。</p> <p class="ql-block">三省堂是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祖居屋。堂名语出《论语学而》,寓意子孙铭记“吾曰三省吾身”之道德修养。江谦(1876年-1946年)字易园,号阳复居士,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曾为南通张塞创办通州师范,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校长,江苏省教育司长。成绩卓著,孙中山曾授予三等嘉禾章。</p> <p class="ql-block">江永纪念馆是纪念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皖派经学的创始人江永。江永一生蛰居乡里,以教书为业,著述颇丰,其多部著作被《四库全书》收录。</p> <p class="ql-block">北斗七星井位于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景区内,北斗七星井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系。北宋初年,南唐国师何令通遭贬来到江湾灵山隐居,与萧江六世祖江文采交往甚笃,便指引萧江氏族人由旃坑迁居风水宝地云湾(现为江湾)。萧江先祖在他的指引下,利用风水学的最高原理,对江湾的水系环境、建筑布局、街衢走向,山脉走势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族人自迁云湾后人丁日益兴旺、科第举发,其中村内的北斗七星井便是国师运用风水学的典范。中国古代的四个方位分别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而江湾的地势是玄武(后龙山)偏低,朱雀(对面攸山)偏高,朱雀属火,也就是说南方火势较旺,是一个较为不利的地形。当时何令通便想出在村中挖七口井,并按北斗七星状分布,以七井之水镇住攸山火势。而北斗七星分布又是呈勺子状的,从此,村内即有了充足水源又有了舀水的勺子,攸山之火自然就被镇住了。</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30日上午,在江西考察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来到江湾,看望任教40年的退休老教师江启昌,与老教师亲切交谈。该宅按原样陈设。</p> <p class="ql-block">这是住在景区的村民住宅,特意标出了这个门是非游览区,清游客不要擅自进入,干扰村民生活。</p> <p class="ql-block">编辑:亚姐</p><p class="ql-block">摄影:亚姐及队友</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