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端午节

简单轮回的生命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很早就有辟邪的习俗。它的来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屈原,值得商榷。到了汉代,端午节才成为特定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从一个“端”字,可以看出,这个字最早是“耑”字,后面才演化为“端”午节。“耑”,甲骨文意思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农历五月初五,正是江淮地区雨季来临之时,雨水多,植物生长快,非常茂盛;同时,动物也多起来,蚊虫、蛇等也多起来。所以人们就要在这天辟邪。端午节最早的习俗就是挂菖蒲、挂艾草,有的地方烧艾草,同时也要喝雄黄酒。记得《白蛇传》里的法海建议许仙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才现出原形。</p> <p class="ql-block">  “耑”字,是向上向下生长,这是“两端”的意思;同时,生长迅速,又有”快速“的意思。以后所有关于”耑“的边旁,都有”两端“或”快速“的意思有关。如:水流湍急(水流速度快),喘气(呼吸快),惴惴不安(心跳加快),踹一脚,揣在怀里;端正(上下正直),瑞(玉两端花纹漂亮等)。</p><p class="ql-block"> “午”,古代是“杵”的意思,后指“开始往顶端”的意思,如“上午、午时、午后”,这里指“五月”,又是开始“初五”。端午就是“五月初五”。</p> <p class="ql-block">  只不过端午节里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就和纪念屈原有关了。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热爱祖国和人民,性情正直,刚正不阿。他积极倡导法治,提倡以德治国,主张政治革新,然而,楚王和那些贵族阻挠发难,使其孤立。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郢都被秦国攻破,屈原无比痛苦,抱石投汨罗江而尽。</p><p class="ql-block"> 两千年来,人们每到这天,都要用划龙舟象征打捞他尸体的情景,吃粽子表示怀念之情(最开始是用粽子投放河里喂蛟龙,让蛟龙不要吃屈原尸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