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B门前的小路走到尽头,拾级上山,约二十来分钟,便到了蒙雷阿勒 Monreale。在山坡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片风光旖旎的景色:脚下是肥沃的山谷,满山遍野的橄榄树,杏仁树和柠檬树;远处巴勒莫 Palermo 城区粉墙红瓦,密密麻麻,一直延伸至第勒尼安海湾,几乎与天际线相拥。 蒙雷阿勒是座美丽的小山城。不过,最吸引人的当属这座伫立于中心广场、享有“世界遗产”桂冠的大教堂。蒙雷阿勒大教堂建于12世纪,呈诺曼-拜占庭风格。当时在山顶小镇建造大教堂有历史根源。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统治了西西里,立巴勒莫为首府,随即驱逐了巴勒莫大教堂主教。大主教流亡来到蒙雷阿勒,在此小山村造了一座小教堂。1072年诺曼人征服了阿拉伯人,一统西西里。不久,国王威廉二世决定在小教堂的旧址上建造一座大教堂。 蒙雷阿勒大教堂的外表看似朴实无华,雕饰甚少,既无哥特式建筑的冷峻挺拔,也未有巴洛克风格的雍容繁复。 不过,一踏进大教堂,眼前精美细腻、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墙饰,尤其是金色辉煌的巨幅基督马赛克像,着实令人惊讶震撼。大殿里,每个游人的惊叹溢于言表。 大教堂内殿整个墙面,尖拱廊,直至天花板,全是马赛克装饰,镶嵌了金、银、珐琅、玻璃等,总面积达6,400 平方米之多。 当时12世纪,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请来了顶尖的能工巧匠,有的来自君士坦丁堡,有的来自威尼斯。这些工匠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这项巨大、精美细致的工程。 的确,一头栽进如此恢宏繁复细腻的马赛克墙饰大殿,有些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片震惊后,再定睛细看,你会发现有些是熟悉的圣经故事,如上图,显然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所有的马赛克墙饰描绘了圣经《旧约》和《新约》中的故事,或是圣徒,或是君王。<div> 上下两图为耶稣基督行善布施、接济穷苦弱者的故事。<div> 当时的中世纪,一般平民信徒读书识字的甚少,大多文盲。这些马赛克墙饰不仅美观,也起到了帮助教民“看图”理解基督教义的作用。<br></div></div> 这些马赛克确实又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人物塑造细腻丰满,立体感强。很难想象用细小的马赛克颗粒碎片拼制成如此惟妙惟肖的精湛画作,得花多少功夫!令人惊叹不已! 这幅描写了圣经《创世纪》中雅各布与天使较劲争斗的故事,最终他得到了天使的祝福。 这面墙上的马赛克色彩特别丰富,其中一幅不难看出是"最后的晚餐"故事。 蒙雷阿勒大教堂的马赛克艺术精华核心之最,该属这座立于祭坛上方的巨幅基督像。镶嵌在金光耀眼的马赛克(由黄金制成)背景之中,基督左手持福音书,似乎在传播上帝的福音,眼神里充满仁慈和同情心。他的目光仿佛从各个角度凝视着你,让你感觉得到保护,得到祝福...。<div> 不得不赞叹当时这些拜占庭工匠的精湛手艺!他们极其精确细致地描绘了这位上帝之子、万物之主的全能。他的感召力,让人敬畏,让人感觉卑谦渺小...。<div> 一时间,你感觉被一股强烈的信仰力量所征服,或是被一种卓越的艺术魅力所感动,抑或两者兼而有之...!</div></div> 蒙雷阿勒大教堂的拜占庭马赛克艺术,规模宏伟巨大,经典细腻,堪称意大利之最,胜过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可与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清真寺媲美! 蒙雷阿勒大教堂是一座融合多元文化的建筑丰碑,它不仅包括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拜占庭马赛克,诺曼风格的建筑外观,还拥有阿拉伯建筑文化特有的几何图案装饰。大殿里,几何图案的大理石地板与拜占庭马赛克墙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在大教堂这一端,你发现这里的大理石地板尤其精美复杂,彩色玻璃镶嵌拼制而成的阿拉伯几何图案装饰,几乎每个图案都不尽相同,瑰丽多彩。<div> 1811年大教堂曾遭遇火灾,因此这里的大理石地板仍留有焚烧的痕迹。可惜!</div> 太多美丽的图案,就选两个吧。<div> 仔细看,这个亮晶晶的图案由八条鱼组成。在基督教中,鱼是常见的象征,代表耶稣基督。</div> 此图案呈螺旋状,代表了时间的永恒循环,周而复始,寓意深刻,精美漂亮。 登上塔顶之前,从过道的窗口望见祭坛前的大理石几何图案。 除了拜占庭马赛克、阿拉伯风格的几何图案大理石地板,大教堂还有很多值得一看。<div> 上图是大教堂左侧的唱诗班席与管风琴,右侧是相对应的唱诗班席与管风琴。</div> 位于左侧后殿上方的圣彼得马赛克画像,圣彼得是耶稣基督十二使徒中最主要的一位。 旁边还有个小教堂,称圣十字架教堂,特别地华丽花俏,全是巴洛克风格装饰。鲜艳的大理石彩绘地板,细腻繁复的镶嵌装饰,与大教堂拜占庭马赛克形成鲜明对比。<div> 圣十字架教堂改建于17世纪,采用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尽管有些格格不入,但也不足为奇,每个年代都有其代表性特征,对吧。</div> 在大殿的这一端,埋葬了西西里国王威廉一世(1120-1166)及其儿子威廉二世(1153-1189)。如前面提及,蒙雷阿勒大教堂是国王威廉二世(白石棺)提议创建。应该说蒙雷阿勒大教堂这座多文化元素建筑丰碑的建成,国王威廉二世功不可没。愿安息!RIP! 随后,我们登上了教堂塔顶,俯瞰美丽精巧的蒙雷阿勒山城,还有远处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巴勒莫城区。 本笃会修道院是蒙雷阿勒大教堂的一部分,较早关门了,我们错失机会入内参观,只能在塔楼上俯瞰这一规模宏大的修道院及其回廊。<div> 这是欧洲现存最精美的回廊之一,每个尖拱顶由一对白色大理石柱支撑,石柱表面饰有彩金玻璃马赛克,在阳光照耀下灼灼生辉,非常漂亮。遗憾的是未能近距离欣赏。</div> <div> 走出蒙雷阿勒大教堂,坐在广场中心的长凳上,一边品尝gelato,一边欣赏这座海神特里顿 (Triton)喷泉雕塑。特里顿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祇,他是海神波塞冬和女神安菲特里忒的儿子,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记得在葡萄牙辛特拉佩纳宫曾见过特里顿雕塑,感觉那个海神很丑陋笨拙;这个特里顿蛮可爱的,年轻矫健,满脸沾沾自喜,大概在为制伏了大鲸鱼而高兴吧。</div> 下山回家的路上,见到这一处的蒙雷阿勒大教堂外墙,非常独特。墙面上雕刻着美丽的图案,彩色马赛克镶嵌,粗旷中带有细腻,很典型的诺曼-拜占庭-阿拉伯风格的完美组合。 蒙雷阿勒小山城街景小巷一瞥。 我们在这家小酒吧尝了北非风味的羊肉卷,绝对地好吃。 黄昏时分,我们恋恋不舍地走下山坡,不时回头再望一眼这座美丽的小山城,还有那集多元文化于一体的建筑丰碑——蒙雷阿勒大教堂。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