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偏好

Bible

<p class="ql-block">一代又一代百姓的辛勤劳作与繁衍生息,所以真正的江山不是谁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而是由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的建设起来的。我们读历史的意义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记住那些权力更迭的年表,更该去体察历史的细节,尊重那些在历史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那些对帝王歌功颂德的历史,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联,甚至可以说,对帝王的孤独崇拜,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饱受苦难的亡魂的一种亵渎。同样,那些为帝王效力,助纣为虐的人,无论后人如何美化,也掩盖不了他们对这个民族所造成的苦难。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权利的最终解释权很多时候并不在遥远的皇上手中,而在那些离我们更近的乡绅手中。天高皇帝远,他们往往与地方势力勾结,共同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或许对于皇上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底层。</p><p class="ql-block">的稳定,希望韭菜们能够安分守己,这样才不会妨碍他们的统治和他们自身的利益。这或许才是历史长河中一些权力运作的真实面目,去探寻影响我们这个社会运转的一些深层逻辑。有人说,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真正控制中国社会的并非高高在上的天子或者皇上,而是那些离我们也许只有几百米的乡绅。这并不是说皇上不愿意将权力延伸到最基层,而是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皇上空有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技术条件达不到。在古代,朝廷能将政令传达到县一级,就已经用尽了当时的手段,但是仅仅控制了县一级,皇上的统治就像扎根在淤泥里,随时可能动摇。所以为了维护基层的稳定,皇权在县以下的地方,更多的是依靠地方的乡绅,为了让这些人帮助朝廷稳定地方,皇上自然要。</p><p class="ql-block">给予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的权力,这就形成了古代社会底层那种相对野蛮的丛林法则,谁家实力大,谁家底子厚,谁心狠手辣,谁就说了算。这样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乡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上势单力薄的家族注定要受到压榨和欺辱。这或许也是过去中国农村社会热衷于生男孩的原因之一。男孩多才能在那种丛林法则下抢夺更多的资源,这也是中国宗族思想盛行几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流水的王朝,流水的皇帝,唯一不变的是相绅在在不同的朝代,他们有不同的称呼,但他们的权利始终存在于县级以下。所以有人认为,无论朝廷的政策多么英明,传到乡绅那里往往都会变了味儿。天高皇帝远,很多时候,底层的百姓其实很难真正感受到来自皇上的恩惠,反而使身边的乡绅更能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或许皇上们更在乎的是底层的稳定,希望韭菜们能够世世代代安分守己。</p><p class="ql-block">这样才不会妨碍他们的子孙在上层享受荣华富贵,这或许就是绵延几千年的历史统治术的某种本质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