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8日,正值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坐落于淮北市的濉溪口子酿酒遗址博物馆馆正式开馆,这是目前全国最大酿酒遗址展示馆。它的面世,让这座有着大运河厚重历史文化的城市,又有了另一重内涵。</p><p class="ql-block">作为目前全国发掘面积最大、酿酒工艺流程完备、出土要素全面的酿酒遗址,该遗址为明清到民国时期滩溪酿酒业的不间断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p><p class="ql-block"> 走进遗址,淮北再现"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滩溪酿酒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勘探面积达37万平方米,挖掘面积达3600余平方米。发掘显示,遗址主要集中在龙脊山路与武家巷之间,共分布四个酿酒糟坊,自西向东分别是信源坊、魁源坊、大同聚坊和祥源坊。遗址发掘过程中,共发现有锅灶5个,水井5口,晾堂3处,发酵池50余处,房址20余处,以及制曲房、店铺等若干,出土遗物约700余件,包括酒坛、酒杯、酒瓶、酒盏、建筑构件和石碑等,以及百余斤碳化小麦、大麦、高粱等酿酒原料。</p><p class="ql-block">该遗址是目前全国唯一覆盖蒸馏酿酒全流程设施的酿酒作坊遗址,较全面地反映了皖北乃至北方蒸馏酒制作工艺,且时代传承</p><p class="ql-block">有序、没有断层。发掘于大同聚坊的并排双蒸馏灶,在全国考古遗址中都很少见。可以清楚地看到,遗址内布局、功能分区清晰,坊与坊之间界限分明,分为制曲、发酵、蒸馏、摊晾、储存、店铺等区域,是明清时期北方保存较好的酿酒手工业遗存。 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内景"前店后坊"的酿酒格局在北方酿酒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濉溪酿酒遗址荣获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又荣获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p class="ql-block">如今,展示馆的建成开馆,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濉溪酒史、感触淮北的城市寻魂提供了新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为口子酒业以及淮北酿酒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p> <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