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地区,是清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建筑群,素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之称。 这座王府始建于乾隆年间,历经和珅、庆亲王永璘、恭亲王奕訢等历史名人居住,现存府邸与花园占地约6万平方米,包含30多处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最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和第”,其选址什刹海风水宝地,建筑规格逾越亲王等级。1799年和珅被赐死后,嘉庆帝将宅邸赐予庆僖亲王永璘。1851年咸丰帝将府邸转赐恭亲王奕訢,由此得名“恭王府”。民国时期产权几经辗转,曾归辅仁大学所有,新中国成立后经28年腾退修缮,2008年全面开放。</p> <p class="ql-block"> 花园(萃锦园)占地2.8万平方米,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于一体,以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园内假山堆叠技法源自故宫御花园,曲水流觞设计体现传统园林精髓。</span>建筑装饰大量采用蝙蝠纹样(现存9999只蝙蝠雕刻),与康熙御笔“福”字碑共同构成独特的“万福”文化体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代王府制度与建筑艺术的活化石,见证乾隆至清末的政治变迁,保存有完整的清代贵族生活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的藏宝楼是和珅建造的,窗户设计多样,包括圆形、方形等,每扇窗户对应不同宝物种类。和珅通过观察窗户即可知藏品种类和位置,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财富管理的独特结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