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喜洲古镇离大理古城不远,只有18公里处,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白族聚居的城镇,保存了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华中大学西迁至此,老舍、徐悲鸿等文化名人在此任教,留下“东方剑桥”的美誉。1959年电影《五朵金花》在此取景,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 古镇里老屋改造的书屋,里面也有些文创,还有些年轻人在这里玩音乐,挺适合休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体验扎染的地方很多,但喜洲是白族第一镇,拥有白族扎染技艺,来这里体验也是不错的。我们还没有那个时间,只是到这些场所看看,其实在各类综艺也看到过的很多。</p> <p class="ql-block"> 在斑驳的墙壁上写着“欢喜之洲”,这可能就是喜洲的真正含义吧。</p> <p class="ql-block"> 来云南连续走了5、6个古城、古镇,街面上大同小异,所以没拍几张照片,喜洲古镇游人还是不少的,可见其有自身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严家大院是喜洲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座具有典型白族民居风格的古建筑。我进去溜达了一圈,没有拍什么照片,只拍了这一堆铜钱,其他东西没有引起我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喜洲镇中心——四方街,是由店铺围成的小广场,这里竖着一座石坊,石坊叫“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候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把名字刻上。</p> <p class="ql-block"> 转角楼是喜洲古镇的一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们必打卡的景点之一,这座古老的半围楼与厦门的鼓浪屿转角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饱含着大家对转角浪漫的幻想。转角楼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白族和西方建筑结构的元素,构建出外圆内方的独特美学。</p> <p class="ql-block"> 在喜洲古镇的东街,两边的蓝花楹把街头装扮一新,又成为古镇又一亮点,对古镇有审美疲劳的人注入了一股强心剂。</p> <p class="ql-block"> 本来我们走到四方街、转角楼就准备打道回府的,被蓝花楹又提起了兴趣,又把这边的一条街逛完。</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拍摄地,到处都有一些痕迹。</p> <p class="ql-block"> 美女们都在这里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旅拍的年轻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 喜洲古镇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田园风光,有一大片田地,我们去的时候麦子已经成熟被收购了,只剩下麦根,但色彩还是金黄的,虽然没有了麦浪,也还算不错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麦田的小火车,坐的人还不少,虽然不是假日,每次小火车都坐满了人。</p> <p class="ql-block"> 看着麦田发呆,看别人坐小火车,看云卷云舒,在有风的地方吹吹风,何尝不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在喜洲的春宗棠吃了一顿午餐,这家餐厅位置特别好,直击田园风光,边吃饭边看风景,不是人多等位真想多坐一会。</p> <p class="ql-block"> 吃的是还有特色的野生牛肝菌铜锅焖饭,味道特别好,自制云南玫瑰酸奶也好吃。</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饭店的窗外,其实饭店是开放式的,在里面吃饭坐着就能看到外面,你也随时可以出去,与麦田来个亲密接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