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一一</p><p class="ql-block"> 一 矿 不 朽</p><p class="ql-block"> 张福顺</p><p class="ql-block"> 人生总有一些事令人难以忘怀。我在一矿工作的经历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因煤炭资源的枯竭,曾经的一矿作为原鹤壁矿务局的重要成员,已经破产关闭多年。但它在鹤壁煤业历史上功绩永在,在我的脑海中也永不消失。</p><p class="ql-block"> 鹤壁因煤成局,因煤建市,而率先产煤的就是一矿,被称为鹤壁矿务局的老大哥。一九六八年,我下乡返城被分配到一矿机电科机修厂钳工组。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走向社会,况且工作是多少青年人羡慕的技术工种。为此我颇感自豪和幸运,立志要专心学技术,像我的师傅们一样,成为能工巧匠。</p><p class="ql-block"> 现实却并非如我所愿。三年学徒期满不久,我便被借调到矿务局团委工作,走上了政工路。又是三年多之后,我重回一矿钳工组,重新换上工装,操起扳手榔头。当时的社会观念注重基层锻炼,崇尚劳动光荣,并不把进机关当干部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并无特别的失落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平常。然而三个月之后,矿党委一纸调令,我来到矿党委宣传科,看来我于政工有缘,但从此我与技术梦绝了缘。</p><p class="ql-block"> 直到一九八零年底离开一矿,算起来,包括借调在外的一段时间,整整十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对一矿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尽管四十五年过去了,但我对一矿的情结并未被岁月磨灭,那些年一矿的人、一矿的事、一矿的种种情景还时时在我脑海里流淌。钳工组各位师傅的身影性格、音容笑貌我还记忆犹新:温情和善又技术超群的崔章锁师傅、爱说爱笑乐于传技的贾付先师傅、不善言谈却埋头实干的张丙午师傅、性格倔强但认真负责的周付安师傅、还有李胜凯、郭洪吉、贾宝树、汪顺喜等师傅,他们是普通的人,又是值得尊敬的人。我们每天工作在一起,油腻的工作服、忙碌的身影、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还有午间围坐在一起,各人拿出自带的午餐,大家边吃边聊天的场景,都令我念念不忘。大家平时早出晚归八小时工作是常态。也有许多时候,下班时间将到,忽然有紧急维修任务,延迟下班,也无人抱怨,无人要加班费,大家都习以为常。甚至夜半三更井下机械出了故障,也召之即来。因为人人都明白,保障设备运转是自己的天职。我和师傅们在一起,亲眼目睹了他们的付出和奉献。他们平凡的就像一粒粒煤块,只有井架上日夜旋转的天轮、煤楼里皮带运输机上滚滚流动的煤炭见证着他们的精神和价值。令人叹惜的是,上面提到和未提到的师傅们许多已经作古,如今只有怀念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矿宣传科工作的经历,让我的视野更开阔。由于通讯报道的需要,我接融到了矿内各单位的好人好事。有采掘一线的班组长,有后勤单位的先进人物,有身先士卒的领导干部和党团员,更多的还是普通工人。他们所处的艰苦环境和奋斗精神让我感动,他们所创造的业绩和成果令人振奋,从而也催生出我笔下一篇篇报道并通过媒体感动和激励着每一位读者和听众。全国劳模齐合只、全国煤炭战线劳模王虎只是一矿众多先进人物中的佼佼者。齐合只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就带领工友们创下岩巷独头掘进的全国最高纪录,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成为一矿的一面旗帜。王虎只多年如一日,每天上下班背着一只帆布袋,捡拾别人丢弃的废旧镙丝配件,上井后交公;坚持加班加点,并带着儿子到井下参加义务劳动,从不要报酬。他爱矿如家的事迹在职工中传为美谈。 他们是我笔下的模范典型,也是我钦佩和学习的榜样。众多齐合只、王虎只们铸就出的精神成为一矿的传家宝。</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矿期间,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原煤炭部长张灵之有一次到一矿视察,竟在矿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深入井下一线查看安全生产情况,视察完毕升井后才来到办公楼听取矿领导汇报。此事细节有几分真实尚不可知,但在一矿老一代职工们中口口相传,津津乐道许多年,表达了职工群众对党的优良传统和脚踏实地的干部作风的赞誉和期盼。</p><p class="ql-block"> 提起一矿,有说不完的故事,表不完的情怀。站在已破产多年的一矿广场环顾四周,回忆着曾经的单位部门位置:工会、图书室、调度室、一一队、一三队、通风区、北门旁边的蓝球场……唉!都消失了。高高的井架也不复存在,运煤的铁路已变身为公路,昔日的车间踪影全无,也没有了绞车转动的呜呜声、主井罐笼翻煤的轰隆声和车间内外铁器撞击的哐当声。四周静悄悄的,我有种似曾相识又身处异地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早年的办公楼已作它用。曾经在楼上的宣传科有我忘不了记忆:老干部石继朝讲述发生在本矿的廉政事例;同行马国栋向我善意指点写作迷律;我在这里通宵达旦赶写材料……</p><p class="ql-block"> 矿俱乐部还在,却没有了我记忆中的激情和活力,显得有些落寞。昔日俱乐部宽敞的会场里召开职工大会的情景还在我脑际闪现,夺高产的誓词言犹在耳。前厅曾有一张乒乓球台,我与矿球队的几位球友每天晚饭后在明亮的灯光下挥汗如雨。俱乐部对面曾是我们机电科的宣传专栏。记得庆祝建党五十周年的专栏里,还曾有我撰写的歌颂中国共产党的长诗。</p><p class="ql-block"> 作为鹤煤最早的单位,从一矿走出了许多优秀干部和工人。这些人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顶梁柱,也使一矿精神开枝散叶,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俱往矣!在一矿曾发生过的一切故事都已被历史长河湮灭。但那座保留至今的大门上“鹤壁矿务局一矿”几个大字还在讲述着一矿人艰苦奋斗的故事,那尊巍然屹立的伟人塑像也铭记着一矿人的光荣传统和不朽精神。</p><p class="ql-block">作于2025年5月1日</p> <p class="ql-block"> 一一一 </p><p class="ql-block"> 走进韩城访史圣</p><p class="ql-block"> 张福顺</p><p class="ql-block">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千古名言,曾被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可见司马迁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司马迁因《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成就而被称为史圣,更因毛泽东主席的推崇而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陕西韩城是司马迁故里,司马迁祠就座落在韩城芝川镇南边的高坡上。暮春的一天,我来到韩城,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故事和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少时勤奋读书,博学多才。曾任郎中之职,随汉武帝出巡西北,也曾奉命出使西南。父死后,循遗职任太史令,专司修史。后因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一事谏言为李陵辩护,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极严厉且极具侮辱性的宫刑。司马迁在遭受身体与精神巨大痛苦的情况下,仍不忘先父嘱托和社会责任,忍辱负重,坚持写完了“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一言”的纪传体通史《史记》。</p><p class="ql-block"> 来到司马迁祠园,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宽广的祭祀广场,司马迁铜像耸立在广场中央。铜像高十二米,寓意《史记》中的十二本纪;重二十六吨,合五十二万两,寓意《史记》五十二万字。塑像韵形兼备,气满神真,表现了司马迁刚正不阿、幽而发愤、秉笔直书的精神和气节。祠园内有一条祭祀大道,依据《史记》十二本纪而修建的雕塑景观园排列在大道两侧,分为五帝文化、夏文化、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吕后文化、楚汉文化、文景之治文化、武帝文化等,以直观明了的石雕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各部分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贯通。人们游览其间,仿佛徜徉在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p><p class="ql-block"> 穿过祭祀大道,有一条小河,古称陶渠水,因汉武帝在此採得灵芝草而改名芝水。跨河有一拱桥,其名“芝秀桥”,为杨虎城将军一九三六年所建,并亲笔题名。过了桥有一座古牌坊,上书“汉太史司马祠”。沿着徒峭的古石板路和九十九级台阶继续逐级向上,高台上有一座三开间大门,额题“汉太史司马迁祠墓”。据介绍,此大门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韩城古城东寺迁移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沿路共有四个高台,每个高台都有一个木牌坊。最顶端是司马迁墓。其祠院内古柏参天,青烟缭绕。周围有六十多座石碑,多为历代重修的记事铭文和文人墨客的吊咏石刻。坐西面东有三间献殿和三间寑殿,寑殿中供奉着司马迁塑像,司马迁身着红袍,长须飘然,双目平视,神态坦然,游客到此,无不肃然起敬。司马迁墓在祠院中央,为砖砌圆形。此墓始建于西晋,元代重建时,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史记》对匈奴历史有公正客观的评价,其民族大融合的观点符合元朝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于是令将司马迁墓建成蒙古包式的圆形。眼前的司马迁墓上有一古柏,枝干苍劲有力,盘如蛟龙。墓前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迁墓”,为清乾隆年间当地官员所书。</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一生经历惨痛,却理想高远。他少年随父亲司马谈学习,立志撰写一部留传后世的历史文献。为此他师从董仲舒研习《春秋》,并向孔安国请教《尚书》,二十岁起游览长江黄河流域,考察古迹名胜,广泛采集资料,博览群书典籍,为撰写《史记》搜集素材。但司马迁宏图未展,先遭厄运。因据理力争,秉书直言,引起龙颜大怒而获重刑。此时正值《史记》创作中。在功业未就、生死两难之际,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等先贤励志故事给了他勇气和力量。“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戳,岂有悔哉!”他决心以文王、仲尼等先贤为榜样,毅然选择忍辱负重,奋力前行,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千古壮举,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遗产。司马迁的宏图大志和不屈不挠精神充分展现在他的《报任安书》中。</p><p class="ql-block"> 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历史因《史记》而得以传世,司马迁也因编撰《史记》而流芳千古。司马迁舍生忘死、锲而不舍、顽强奋斗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华夏史笔唯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如今,这个曾经诞生史圣司马迁的地方,这个高岗上的司马祠,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符号和旅游热门景点,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距此不远,一座规模更加宏大的“史记城”正在建设中。司马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将得以更好的发扬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9日</p> <p class="ql-block">一一一 </p><p class="ql-block">《鹧鸪天.漫步金陵》</p><p class="ql-block"> 诗词/意林</p><p class="ql-block"> 六朝古都韵悠长,</p><p class="ql-block"> 漫步金陵意未央。 </p><p class="ql-block"> 秦淮河畔波光里,</p><p class="ql-block"> 桨声灯影梦初妆。</p><p class="ql-block"> 乌衣巷,旧时光,</p><p class="ql-block"> 香君方域两离殇。</p><p class="ql-block"> 明城墙边寻旧事,</p><p class="ql-block"> 水墨江南亦画廊。 </p><p class="ql-block"> 2025. 初夏</p> <p class="ql-block">一一一</p><p class="ql-block">七律.市老干部大学采风抒怀</p><p class="ql-block"> 傅中林</p><p class="ql-block">黉门耸立响河坪,</p><p class="ql-block">鹤发相逢笑靥盈。</p><p class="ql-block">玉宇琼楼悬日月,</p><p class="ql-block">梨园球榭映乾衡。</p><p class="ql-block">虽无菊酿茱萸酒,</p><p class="ql-block">却溢敬贤尊老情。</p><p class="ql-block">喜遇尧天呈胜景,</p><p class="ql-block">春风化雨沐耆英。</p><p class="ql-block">注 : 黉hóng门:学宫之门,代指学宫,学校。</p><p class="ql-block">靥yè:面颊上的酒窝。</p><p class="ql-block">菊酿茱萸酒:古代重阳节重要习俗饮品,反映了古人对健康长寿和避邪的向往。</p><p class="ql-block">耆qī英:高年硕德者之称。</p> <p class="ql-block">一一一</p><p class="ql-block">七律.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抒怀</p><p class="ql-block"> 傅中林</p><p class="ql-block">上庠巍峙映樱红,</p><p class="ql-block">曳影琼楼醉眼瞳。</p><p class="ql-block">八尺绿台迎挚友,</p><p class="ql-block">一丸玉子诉情衷。</p><p class="ql-block">菊梅并秀何争艳,</p><p class="ql-block">星月交辉耀碧空。</p><p class="ql-block">旧雨新知同把盏,</p><p class="ql-block">健身怡性乐无穷。</p><p class="ql-block">注: 上庠yāng:古代的大学。</p><p class="ql-block"> 旧雨新知:老朋友和新朋友。</p> <p class="ql-block">一一一</p><p class="ql-block">刘青获全国劳模 </p><p class="ql-block"> 赴京归来有感</p><p class="ql-block"> 张福顺</p><p class="ql-block">五一节里艳阳照,</p><p class="ql-block">人大会堂聚众贤。</p><p class="ql-block">领袖谆谆表深意,</p><p class="ql-block">群英济济握铁拳。</p><p class="ql-block">壮志雄心激情在,</p><p class="ql-block">脚踏实地佳绩来。</p><p class="ql-block">喜看后辈推前浪,</p><p class="ql-block">继往开来永向前。</p><p class="ql-block">注:喜闻侄女婿刘青获全国劳模赴京参会归来,赋小诗贺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5.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