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山西省武乡县洪水镇熬垴村

赵太生

<h1>5月26日,是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闭幕之日。</h1><h1>上午,我与武乡县文友孙俊堂老师,陪同开国少将、抗战时期八路军太行军区三分区司令员鲁瑞林(曾亲自指挥过发生在武乡的“蟠龙围困战”和解放段村的战斗)的女儿鲁晓云,去洪水镇熬垴村,寻找当年父辈战斗和生活的足迹。</h1><h1>一直以来,熬垴村是全县出名的先进村,与其相遇是在二十多年前。我大姐建平是熬垴村的媳妇,他们全家虽在外工作,但与村里联系非常密切。2003年,我与我大姐回我老家涌泉乡窊里村办事,在和村干部谈起熬垴村发展集体经济,村民生活逐渐走向富裕,成为先进村的时候,大家便产生到熬垴村参观取经念头。第二天,我开车带领“两委”班子的支书聂爱民,村主任聂国荣、村干部段建明、聂玉生、聂书云、崔秀忠、聂英豪等人到达熬垴村。参观后,熬垴村支书张庆云热情地在洪水镇饭店请我们吃午饭,边吃边介绍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林种,养牛、养羊、养鸡,多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事迹生动感人。参观回村后,当晚立即召开了党员大会,我和我姐也应邀参加。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窊里村的各方面条件都比熬垴村要好,但发展滞后。对照熬垴村学先进,找差距,村干部表态向熬垴村张庆云学习,把心操在群众身上,为民服务。</h1><h1>22年后,我再次来到熬垴村,让我大吃一惊,又是一场华丽蜕变。道路更宽阔,村庄更靓丽。村文化活动中心、剧场、村民公益食堂,设备齐全,整洁宽敞;戏台上层层白面摆放整齐,食堂里村里一群妇女正在包粽子,准备全村人在一起过端午节,一派喜乐温馨、祥和的气氛。走在村里的街道上,路面、小巷全部硬化,平坦干净,一尘不染。过去破旧的房屋不见踪影,代替的是错落有致的红砖瓦房,院内露天厕所也改造得清洁卫生了。村中裸露的土坡,如今被石头包砌起来,既美观又保护了环境,像城墙一样。街道上安装有太阳能路灯,村里的最高处是长达数百米的文化墙,彰显本村的红色底蕴和执政为民的初心。那幅<b style="color:rgb(237, 35, 8);">“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b>的标语,读起来多么亲切感人、温暖接地气。</h1><h1>望望山下的养牛场,感慨不已。村民成立的合作社,养的牛有200多头,养牛业已成为熬垴村的集体支柱产业。现在又建起养鹅大棚,圈养着3000多只,三个月后即可出栏卖出,又是一项不小的收入。</h1><h1>每逢节日,全村人都在食堂聚餐,笑在脸上,喜在心上,都夸好当家张庆云,他几十年如一日,心里装着老百姓,吃苦在先,无私奉献,硬是把一个破破烂烂,穷得叮咚响的村庄变了样,村民们口袋鼓了起来。</h1><h1>张庆云,因年逾古稀,已从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在村里仍有很大的号召力,仍是村“两委”的主心骨。村里的路坡大,下雪后村民自觉行动,扫除积雪,村规民约上墙,红白喜事由村干部管,打架斗殴、赌博等现象早已在熬垴村绝迹。张庆云笑着说,他如今主要是以牛为伴,放牛、照看牛,一天不见牛就“牛”不起来了。</h1><h1><br></h1><h1>熬垴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八路军野战医院、太行三军分区司令部曾在这里驻扎。“红色记忆墙”把陈锡联、鲁瑞林、彭涛将军的像和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写在上面,传承教育下一代。鲁晓云想不到,在熬垴村能够看到自己父亲的容颜,心情非常激动,感谢革命老根据地人民将父辈的功绩刻在时间的褶皱里,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h1><h1>在村委办公室的墙柜上,摆满了各种奖牌、奖状、奖旗,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红旗党支部……乡村振兴的模范典型村。</h1><h1>熬垴村,欣欣向荣,未来可期。</h1><h1><br></h1><h1><br></h1> 鲁晓云在熬垴村 熬垴村的地形。山大沟深。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我开车到熬垴村,开的北京吉普车,到了坡跟,得挂上前驱动,换成低速档,加大油门往上冲。新修的路坡度也比以前小多了,轿车都开进村里了。</p> 鲁晓云在熬垴村文化广场看到父亲的容颜,心情非常激动,感谢革命老根据地人民将父辈的功绩刻在时间的褶皱里,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 张庆云(左)向鲁晓云讲述当年发生在村里的故事。 听孙俊堂(左)老师讲当年的故事 与熬垴村村官乔美慧(右)聊天 鲁晓云为熬垴村留言 <p class="ql-block">鲁晓云在乡亲们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p> 鲁晓云与孙俊堂老师。 <p class="ql-block">我与鲁晓云。</p><p class="ql-block">我与鲁晓云是在网络上联系上的。那是在2018年,我受邀参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建馆30周年时,副馆长李国伟告我说,鲁瑞林女儿晓云在广州工作,要联系我,想要她父亲1988年9月3日参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剪彩时我拍摄的照片,之后,加了微信,通过微信发给她照片。我们经常在微信里聊天,但一直没有见过人,对不上号。今年,我们都住在关河小镇。25日中午,在驻地的大厅里,她见了我说,你是赵太生?这样,我俩聊了7年的微信朋友,在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上才“相识”。</p> 戏台上堆积如山的白面。 乡亲们手把手地教鲁晓云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