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遇见达利

炎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是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以荒诞梦幻的画风与标志性的翘胡闻名,兼具画家、雕塑家、电影创作者等多重身份,被称为画坛“怪才”、“20世纪艺术魔法大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小他就与他人不同,作品也都是千奇百怪,透露着诡异。《记忆的永恒》是达利的代表作之一。与布努埃尔合作《一条安达鲁狗》,其戏剧化公众形象与跨界艺术实践深刻影响了20世纪现代艺术。他的作品充满符号隐喻,展现对时间、死亡与人性欲望的哲学探索。与毕加索、马蒂斯并称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记得前年10月,我在美国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曾欣赏到他的《记忆的永恒》和《回顾女人的半身像》。 那么,我在南京怎么会遇见达利呢?当然多亏有博物馆——让文明占C位,越古老越香。空间不是距离,越艺术越无国界。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只有一个目标——到南京市六朝博物馆三楼展厅~看达利的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展《遇见达利》有三个部分,一是围绕达利的代表作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插画创作;二是对马匹这个形象的独特诠释;三是对但丁《神曲》插图的哲学思考。虽然不算达利顶级代表性,但它汇集了达利多个时期的作品,包括版画、水彩等不同媒介,涵盖超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主题,梦境,幻想,神话与历史,通过看展,领略艺术家如何运用想象力重塑现实,并感受其作品承载的深邃哲思与非凡创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了展览才知道,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经典《爱丽丝梦游仙境》达利为它画了插图,艺术家放下身段为孩子们创作~特别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还是最近陪孙女到书店读书见过,主要说故事,就没注意插图怎么样?插画家是谁?虽然没有比较,但是达利为我们提供了解读仙境的另一种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65年冬,牛津大学基督学院的数学教师查尔斯-道奇森以路易斯-卡罗尔为笔名出版了这部奇幻小说。大约一个世纪后的1969年,达利受邀于美国兰登书屋的一位编辑之请为这部小说创作插图,并发表在同月期刊上。一经问世迅速火遍全球且经久不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从爱丽丝梦见跟着一只兔子掉进洞里,开始了完全不合逻辑的怪异动物们的一场奇异冒险之旅,在这奇异疯狂的世界里,爱丽丝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我是谁”?在天马行空的探险中发现并认识自我,渐渐成了大姑娘,当女王要将她斩首时,才猛然醒来,发现自己的角色不过是一张纸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丽丝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爱问为什么?或者说“不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笔下的这个女孩是他常用的跳绳女孩原型,而跳绳女孩的形象曾于1935年至1936年分别出现在《怀旧的回响》以及《有跳绳女孩的风景》两幅油画作品。把跳绳女孩与爱丽丝联系在一起,像图标一样出现在每一幅插图中,突出了这次配图主题的同时也呼应了卡罗尔小说卷首诗中的那句话:“下次接续这个话题”“现在就是下次”。就像下一页分解。我们都懂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也有烦恼默默掉眼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小兔子到毛毛虫、素甲虫以及小猪等个个是角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虾四人组-看到这儿有点想吃蒜蓉龙虾了,罪过罪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谁偷走了馅饼?让我想起曾经风靡全球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后的槌球场和疯狂茶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的怪诞画风与原著中的戏剧式情节特别契合,并推向多元的解读,于是卡罗尔和达利被公认为是梦想与想象力的终极探索者,他们虽处不同时代,但是因为这次偶然的“量子碰撞”成就了彼此在文学与艺术多维度传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幻想与奔腾,达利笔下的马——</b><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不同视角展现了马在神话、文学以及历史中所承载的不同意义,实用的和艺术的,平凡或高贵,骄傲与勇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腊神话中的C位。为攻陷特洛伊城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巨型木马。</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下来的几匹马都有名字的。比如多西南多、克拉维莱诺、涅普敦、珀伽索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黑马斗牛士与斗牛士的战利品是当年寻常场景与道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役马》和《春天的马》表情与肢体语言都很“卷”——劳碌命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卡利古拉的马和亚力山大的马这两幅点明马的主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从不吝啬留给后人对其画作的想象空间,马或许只是马,但骑在马背上既有历史或神话的英雄,更是现实社会的芸芸众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死亡骑士、中世纪骑士,罗马骑士、红衣骑士,每个人都有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吸引我的是马背上的——戈迪瓦夫人。金色长发飘飘宛如一道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百夫长这幅画给观众的关注点在马屁股,想起一部老电影中的著名台词“马尾巴的功能”——捂嘴~不敢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喜欢这幅《赛马》或者说喜欢画上的英俊少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显然,我们很难看懂达利所说的“意义”。这位看似疯狂的艺术怪咖,实则是最清醒的自我营销大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与超现实主义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归属与被归属,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双重游戏,一场怪诞表象下的理性展示。所以,参观第三部分——达利用版画破解《神曲》密码时,我先喘口气,搜一下相关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意大利政府为庆祝但丁诞辰700周年 ,委托达利为《神曲》绘制插图。虽然这一提议后来因为文化归属的争论而作罢,但达利深受《神曲》的想象力的启发,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创作了100幅水彩画以对应《神曲》不同段落,每一幅都精准捕捉到各章节的精髓,展现了艺术家对这部伟大史诗的独特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的笔触用朱红与靛蓝在湿润的纸纤维渗透,灰调水痕层层叠加,空灵的渐变色阶让颤抖在晕染中呼吸——精妙绝伦的构图,引领我们踏入到比文字更多种艺术想象的殿堂——又一部神曲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圣的存在 这一组得用视频来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祈祷在最高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什么在最高层?精神还是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使的形象与创造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使在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作品不仅继承了文艺复兴绘画的精髓,更融合了艺术家的无限想象,使文学作品不再是文字所限的意象世界,而是一个跃然眼前,直击心灵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丁,感觉长得有些像我们的孔夫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丁的狂喜或新怀疑应该也是达利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艺术创作上,达利运用他首创的"偏执狂批判法",通过有意识地诱发幻觉状态,看似是对潜意识的臣服,实则是对无意识的绝对控制。本文前面提到的《记忆的永恒》中那些柔软的钟表,《回顾女人的半身像》头顶貌似装置艺术的“摆件”都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密构思的视觉谜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将超现实主义推崇的"自动写作"转化为一种高度控制的技法,在看似混乱的画面中植入严格的秩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说构成达利传奇生涯中最富争议的话题——在20世纪艺术界,商业成功常被视为艺术纯粹性的对立面,但达利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他不仅不掩饰对金钱的渴望,反而将商业活动本身变为艺术表演的一部分。从为香奈儿设计珠宝到为嘉宝拍摄广告,从在电视节目中表演到出版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等,达利打破了艺术与商业、高雅与流行之间的界限。这种姿态激怒了艺术界的清教徒们,却预示了后来沃霍尔等波普艺术家的道路。达利实质上预见了当代艺术的商业化趋势,他那些看似"出卖灵魂"的行为,实则是超前于时代的艺术策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传奇的持久魅力,恰恰源于这种表面疯狂与内在理性的永恒张力。他不是一个被超现实主义定义的艺术家,而是重新定义了超现实主义可能性的变革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达利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文化中艺术家人格的演变——从神圣的创造者到自我营销的实干家。他的"怪咖"形象不是天生的;而是精心设计的艺术项目,是对艺术家作为品牌这一概念的早期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利的艺术是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奇观,他通过超现实主义语言,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边界,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念 ,文艺复兴的绘画技法以及个人幻想融为一体,流动的时间,扭曲的空间和玄妙的象征隐喻,给观众不尽的回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懂或似懂非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门口的南京市六朝博物馆成全了我们这样的超时空看展,《遇见达利》这个特展非常贴切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日益模糊的今天,达利的前瞻性愈发清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超现实的形象下,是对现实最精明的把握。这或许就是达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思精神遗产:在人人都在表演的时代,如何既成为站在人生舞台上的C位,又做自己最冷静的主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