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2025年5月23日, 本周共学大家一起学习了郭文斌解读《弟子规》之四十六集“理为心时凡作圣”,本集围绕《弟子规》“泛爱众”篇展开,重点解读“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等训喻。</b></p> <p class="ql-block"><b> 郭文斌认为,只有懂得感恩、报恩,才能与生命的“根”进行能量交换,增益生命能量。他引用《了凡四训》中的“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强调报恩的重要性。他指出,父母生养之恩、天地滋养之恩、国家护养之恩、老师教养之恩、社会奉养之恩、食物营养之恩,缺一不可。当报恩心生起时,生命会与这些能量体系共振,提升能量。</b></p> <p class="ql-block"><b> 郭文斌老师强调,怨心对应杀机频率,怨心一起,体内的万亿细胞会被污染。因此,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但不能怨,还要报以德。他引用庄子的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指出如果人人忘却怨恨,甚至以德报怨,世界将充满和谐。</b></p> <p class="ql-block"><b>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的训喻,认为对弱势群体有慈宽之态,心境会越来越柔软、祥和、慈祥,能量也会更高。“理”字包含“道”,即天道、地道、世道、人道。依理就是循道,遵循宇宙、自然、天地和人伦的规律。他强调,只有依理而行,才能服人无言,达到“理为心时凡作圣”的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共学中韩雨辰同学认真记笔记,给大家分享了爸爸在单位里对待同事谦和恭敬,因此与大家相处融洽,韩栎源同学也分享了爸爸与叔叔们之间礼尚往来的事,孩子们都能从家长的身教中汲取能量,为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 吕老师面对女儿,回顾十年来的点滴,对于自己管教不妥的地方,当面对女儿说对不起,另所有在场的家长们动容。真正做到了有则改无加警。</b></p><p class="ql-block"><b> 赵老师分享报怨短报恩长,女人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像大地母亲一样包容万事万物。自己身边的友人因长期抱怨过往的婆媳恩怨自己过的不幸福,儿女也跟着牵连,所以说生活中要时常感恩,珍惜当下身边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徐老师通过给母亲修手机这件事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要多关注老人的生活细节,不要等父母向我们求助时才知道原委。很多时候父母跟我们一样也是报喜不报忧,让彼此的关怀更直接正向的传递。</b></p><p class="ql-block"><b> 王老师通过女儿上学迟到这件小事反思到还是大人没有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不能怪孩子拖拉,任何一件事情发生都要梳理一下前因后果,复盘然后做以调整。</b></p> <p class="ql-block"><b> 新华区李庄文明十二家的杨会长和两位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智慧,感恩当下陪伴我们现场学习的各位家人,常怀感恩之心,感谢这个时代和文明十二家这个平台,让大家有缘相聚,同学共修,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惠及家庭利益社会。</b></p> <p class="ql-block"><b> 早课共学环节,张广老师指出,持续的学习让我们的觉悟越来越敏锐,行动也迅速果敢坚毅。持续的学习致中和的能力,我高兴对方也如意,学习君子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风范,良好的家庭生态能够涵养身心,家庭是一个人心灵的归宿,一个家就是一座养心殿。</b></p> <p class="ql-block"><b> 本周家访大家来到了明礼之家,韩老师工作繁忙,李老师也倒班,两个孩子和家庭大小事务大部分由奶奶打理,李老师几年来一直担任社区的公益读书会的志愿者老师,有大爱勇于担当。一双儿女明礼懂事,每次公益读书会课程结束,韩一鸣同学总是主动收拾桌椅打扫卫生,为老师们解忧。言教不如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善良、勇敢、勤奋的美好品质,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b></p> <p class="ql-block">编辑:明信之家 王晓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