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红色故事的长白山第一村奶头山村

老李成蹊

<p class="ql-block">  步入长白山下第一村奶头山村,那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红色传奇。晴朗的天空下,建筑外墙上的“奶头山村”格外醒目,让人不禁驻足凝视,心中涌起一股对这片土地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足迹清晰可见。地图上标注的“奶头山村”,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更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的组织序列表,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历史画卷,将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画中的军装人物,或行走或站立,旗帜在风中飘扬,仿佛在宣告着他们的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这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扛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东满党组织创建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奶头山抗日游击队在王德泰的指挥下,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并依托密营展开游击战争。这段历史,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标语,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帜,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痕迹,通过照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中共东满特委召开会议,部署建立游击队的任务。在王德泰政委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开展了游击战争,打击敌人,扩大游击区域。</p> <p class="ql-block"> 为了冲破日军封锁,东满党组织带领抗日武装撤离安图车厂子抗日根据地,挺进奶头山建立抗日根据地。这里山势险峻,森林茂密,为抗日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p> 这使奶头山一带具备了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地理环境、粮食供给和群众基础等条件。随后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迁到奶头山。1935年11月,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率领军部和第二团,在抗击敌人秋冬季“讨伐”后,从车厂子转移到奶头山,并创建了以奶头山为中心的根据地。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的文字牌匾,讲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故事,并配有一幅黑白照片展示当时的场景与活动情况,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红色展板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历史结构和重要成员名单一一呈现。团长王德泰等领导人的名字及其职务分工,让我们对这支英勇的队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1935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抗日斗争形势却变得日趋严峻,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迫在眉睫。1935年9月中旬,日伪军开始对东满地区进行秋冬季大“讨伐”。为了冲破敌人的军事“讨伐”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保存对敌斗争实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主力等部队于10月初撤离了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由王德泰率领挺进奶头山,创建了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6年3月上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在安图县迷魂阵召开了中共东满特委和二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魏拯民、王德泰、李学忠、周树东、安凤学、金日成、钱永林等。 <p class="ql-block">  一幅画描绘了一场会议场景,多人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这是1937年东满特委书记董长荣主持召开的一次会议,确立了武装抗日的方针。</p> <p class="ql-block"> 创建反日游击队的板块,通过地图展示与历史背景介绍,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历史照片记录了军民团结保卫奶头山的过程,包括工厂迁入、设立团部、军事行动及后勤保障等内容,展现了军民一心、共抗敌寇的壮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农民政权团体组织发动群众的场景,以及地图标注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四张黑白照片展示了不同的历史时刻与活动情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着先辈们的英勇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浮雕表现了几位身穿军装的人物手持武器,在山林间行走或准备作战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一幅铜制浮雕作品描绘了几位士兵正在进行战斗场景的画面,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旁边的女性雕像,象征着对抗战的支持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 根据地留守部队发起冲锋的情景以及奶头山根坑地保卫战主阵地的照片,附有关于战役的文字解说,让我们对这场战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红色背景墙上的文字详细讲述了保卫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战斗的故事,强调了王德泰军长指挥部队机智果断作战的重要性及取得胜利的过程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展示着关于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历史资料与绘画作品,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展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在安图的战斗历史。一张张历史照片,一段段文字说明,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着先辈们的英勇无畏。</p> <p class="ql-block"> 红色背景上展示着“第三部分”字样及历史事件介绍,右侧墙上挂着一幅描绘战斗场景的照片,并附有关于迷魂阵会议改编的文字说明,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部的照片墙,墙上有多幅红色边框的历史照片与文字说明牌,展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成立地纪念碑碑文及抗联战士遗骨等实物资料,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一面墙上有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图案以及金色文字“永远跟党走”,旁边还写有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伟大与壮丽。</p> <p class="ql-block"> 红色背景上的白色大字标题为结束语,下面的内容回顾并总结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历史进程及其意义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刘汉兴任参谋长。吸收原救国军史忠恒部和一部分反日山林队,扩编成3个师,第二军下辖3个师和由军部直属的教导团、少年营,全军兵力达2000余人。在王德泰牺牲后,魏拯民一人承担起领导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和指挥部队作战的双重任务。他率部转战于长白山区各县,出没于深山密林,攻打城镇据点,伏击日伪“讨伐队”。同时,整顿队伍,调整干部,确定部队活动方针。在杨靖宇牺牲后,挑起了抗联第一路军的领导重任。魏拯民抱病出征,亲临一线领导抗日游击战,先后指挥了大浦柴河镇战斗、抚松县城战斗、辉南县城战斗、岔沟突围战、大沙河连环战、寒葱岭伏击战等,给日伪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p class="ql-block"> 奶头山村位于长白山地区的一个风景名胜区入口处,这里的建筑风格具有地方特色,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p> 奶头山村背靠长白山,是距离长白山景区最近的村落,有着“长白山第一村”美誉。这里生态良好,物种丰富,植被茂密。漫步村中小路,听山间鸟鸣,有种归隐田园的舒适感,一切事物都细水长流。 红色文化是奶头山村的宝贵财富,红色旅游体验也成为这里的一个特色。我们可以重走抗联路,穿上抗联服饰,扛起“步枪”,身临其境地“战斗”。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教育点,正位于奶头山村。修复的炮台、纪念碑、作战指挥室、密营等相关景观设施,将奶头山村历史遗迹及朝鲜族特色充分体现在你面前。 如今的村子上还有度假酒店,真是今非昔比。 <p class="ql-block"> 奶头山村一隅景色宜人,新建房屋采用圆形设计富有特色,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周围环境整洁有序,远处山脉隐约可见,增添了几分自然气息。</p> 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奶头山村内有抗联密营地战斗指挥部遗址——抗联小路等红色遗存。近年又建设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下,一座乡村景象映入眼帘,房屋与栅栏相间排列整齐,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卷。</p> 参观长白山第一村奶头山村有了另外的收获。我们对这个红色小村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