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洛河南岸的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以七十余载的悠悠光阴,将自己的生命与中医药事业紧紧交织,书写出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篇章。他,便是我的姐夫马郎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泥泞路上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姐夫出身于医药世家,他的父亲是老城一位颇负盛名的医药先生。在家庭浓厚氛围的熏陶下,他自幼便对中医药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中医专科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医之路。姐夫常说:“人这一生所走之路,皆是老天爷早已铺就。”对于这位 1933 年出生于孟津后洼村的中医药剂师而言,从朝阳镇后洼村到洛阳第四医院的十四里路程,是他生命中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这条原本寻常的乡道,在特殊年代因洪水冲刷变得面目全非。深浅不一的沟壑、塌方的砂石、疯长的野草、坍塌的隧洞,使这段路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险途。然而,无论风雨如何肆虐,道路怎样艰险,姐夫始终坚守着这份责任,日复一日地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腊月,年幼的我跟着姐夫前往洛阳城。凌晨时分,万籁俱寂,整个村庄仍沉浸在梦乡之中,姐夫便已背着装满药材的木箱出发了。清冷的月光下,月牙还悬在枯柳枝头,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刮在脸上,可我们的脚步却未曾停歇。走到半路,一道塌方形成的沟壑横亘眼前,碎石如刀般矗立,让人胆战心惊。姐夫不慌不忙地掏出腰间备好的竹竿,一边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沟壑的虚实,一边紧紧护着我。他的棉袍下摆早已结满冰凌,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冰凌碰撞的清脆声响。在这艰难的跋涉中,他始终保持沉稳的步伐,用自己的身躯为我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直到天光大亮,我们才终于抵达医院,而姐夫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疲惫,只有完成任务后的欣慰。</p><p class="ql-block">这条路上,姐夫遭遇过数不清的凶险。有一次巡诊归来,天色已晚,他在途中遇上了劫道的流民。那些流民为生计所迫,穷凶极恶,二话不说就将他随身携带的药材箱掀翻在路边的乱石堆里。姐夫深知药材和药方的重要性,他不顾自身安危,死死护着药方和贵重药材。在与流民的拉扯中,他挨了几记闷棍,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但他始终没有松手。直到流民抢不到想要的东西,悻悻离去,他才拖着受伤的身体,艰难地收拾散落的药材。还有一次,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姐夫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的背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回头一看,只见几双绿莹莹的眼睛在月光下闪烁,竟是一群野狼!那一刻,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令他脊背发凉。但姐夫没有慌乱,他迅速抄起随身携带的药杵,当作武器,死死地盯着狼群,不敢有丝毫松懈。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不知过了多久,狼群见无机可乘,才慢慢远遁。等狼群消失后,姐夫才发觉手心已被震出血痕,而他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p><p class="ql-block">马郎中年轻时,针灸箱总是不离身,闲暇时光心里总惦记着为乡村百姓义务诊治,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有的患者甚至寻到家里或医院找他,这一手独自为平民百姓解除病痛的技能,堪称他的绝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雨兼程的“扁鹊之路”</p><p class="ql-block">自 1952 年入职洛阳四院,姐夫便与徒步行走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段日子里,他的双脚丈量着洛河南北的每一寸土地,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后来,姐夫省吃俭用买了一辆二八自行车,初入手时,他对这辆自行车宝贝得不得了。车铃铛被他擦拭得锃亮,轻轻一按,清脆的铃声便在空气中回荡;车架上贴着他自制的防雨油布,生怕自行车被雨水淋湿。</p><p class="ql-block">此后的二十载岁月,这辆自行车陪伴着姐夫风雨兼程。车轮碾过洛河南北的沟沟坎坎,留下了深深的车辙。车胎磨损严重,他就用胶条层层修补,虽然简陋,却依然坚持使用。最冷的清晨,刺骨的寒风让双脚冻得失去知觉,他就下车跑上一段路,让身体暖和起来;暴雨倾盆时,他浑身湿透,却死死护住身后的药箱,生怕里面的药材被雨水浸泡。</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的某个深夜,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夜晚的宁静。邻村突发食物中毒,情况十分危急。接到通知后,姐夫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就往邻村赶。四十里的路程,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漫长。寒风呼啸,吹得他睁不开眼睛,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救人要紧!膝盖的陈年旧伤在骑行中隐隐作痛,可他顾不上这些,咬紧牙关,拼命地蹬着自行车。终于,他赶到了现场。月光下,他的背影被应急灯拉得很长,显得格外高大。来不及休息片刻,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诊断调配工作中。他神情专注,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迅速开出药方。药锅在灶台上咕嘟咕嘟地熬着中药,苦涩的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直到最后一个患者转危为安,日出已爬上山头,姐夫这才惊觉自己已连续工作了二十小时。此时的他,疲惫不堪,双腿发软,但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姐夫不仅医术精湛,更以仁心济世。在他眼里,治病救人远比金钱重要。乡邻们拖欠诊金,他总是淡淡一笑:“救命要紧,钱的事儿不着急。”遇到贫困户求医,他直接自己垫钱为他们抓药。药柜里常年备着“济世方”,那是专为贫苦患者准备的平价药方。他常说:“中医讲求阴阳调和,人情冷暖也要调和。”有一次,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诊所,他面色苍白,咳嗽不止,却掏不出一分钱看病。姐夫见状,二话不说,为老人仔细诊断,开好药方后,还亲自带着老人去抓药,垫付了药费。老人感激涕零,拉着姐夫的手久久不愿松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命运的刀与笔</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的风暴却在文革时期无情地向姐夫袭来。因为出身的标签,让他瞬间陷入了劫难之中,他写得一手好字,这竟成了各方争夺的对象。在批斗会上,他的双手被迫写下侮辱性的标语。每一笔,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割在他的心上。回到家后,他才发现右手无名指已落下永久的弯曲,这是那段屈辱岁月留下的印记。</p><p class="ql-block">更惨烈的是某个漆黑的夜晚,两派“红卫兵”为了争夺他这位“御用抄写员”,在街头大打出手。姐夫被卷入其中,遭到了无情的毒打。棍棒如雨点般落在他的身上,三根肋骨断裂的剧痛让他几乎昏死过去。他躺在野外,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冷风呼啸而过。那一刻,他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不能倒下,还有许多人需要他。</p><p class="ql-block">从死亡线挣扎起来后,姐夫忍着身体的剧痛,开始整理被损毁的医书。腰背在批斗中变得弯曲,行动愈发不便,但他的双腿却在为病人奔波中愈发稳健。在最为窘迫的岁月里,即便自身难保,他仍偷偷为邻居开方治病。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将药方中的贵重药材换成寻常草药,虽然知道药效可能会减弱,但他别无选择。每次看到患者因为药效不佳而病情反复,他的心中都充满了愧疚,可他依然坚持着,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医者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医者的“另类生活”</p><p class="ql-block">对于姐夫来说,天伦之乐仿佛是一种奢侈。家里常年人来人往,诊所变病房、客厅成药房。亲戚们听闻他医术高明,纷纷带着疑难杂症前来求医;乡邻们信任他的为人,也常常上门问诊。他的中药方常常能让患者转危为安,收获惊喜。而乡邻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总是带着土特产前来致谢,姐夫却只收下一把自家种的蔬菜,他说:“大家都不容易,心意我领了,东西就别拿了。”</p><p class="ql-block">最难忘某个酷暑,天气异常炎热,诊室里挤满了求医者。狭小的空间里,空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姐夫索性将药碾搬到院子里,坐在树荫下开方抓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的身上,汗水不断从他的额头滚落,浸透了后背的衣衫,但他却浑然不觉。他一边耐心地询问患者的病情,一边熟练地调配药材,口中还不时念叨着各种药方。在他的专注下,整个院子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小诊所,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和人情味。</p><p class="ql-block">晚年的姐夫,虽然生活逐渐安宁,但他的生活依然简单到极致。他的青砖小院里,种满了各种草药,这些草药就像是他的宝贝。每日清晨,他必定会巡视药圃,仔细查看每一株草药的生长情况。午后,他常常会在藤椅上打盹,享受片刻的宁静。然而,只要一听到患者的敲门声,他就会瞬间惊醒,精神抖擞地去为患者诊治。他曾笑着对我说:“我这老骨头啊,早就和药香混为一体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难蚀的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如今,姐夫已是杖朝之年,七十年的行医路,在他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也留下了数不清的感人故事。那些曾被他从死亡线上拉回的生命,如今有的成了医生,传承着他的医术和医德;有的远走他乡,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但他们都记得这位朴实的乡村医者。每年春节,总有许多素不相识的患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来新年祝福。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姐夫的感激和敬意。</p><p class="ql-block">去年深秋,我去看望姐夫,看到他正在整理几十年来的病例手稿。泛黄的纸页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每位患者的用药反应与康复过程。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每一个病例,都承载着一个生命的故事。月光透过窗棂,在那本手作的医案上投下斑驳光影,恰似他的一生——在苦难中坚持,在挫折里前行,用最朴实的赤子之心,书写着人间大爱。</p><p class="ql-block">医道传承,大爱无疆。姐夫用脚步丈量乡情,以生命践行着“大医精诚”的誓言。在洛河南岸,他谱写的医者之歌永不褪色。每当暮色四合,中药房里飘出的缕缕药香,仿佛都在诉说着这位中药师七十年的春秋故事,诉说着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诉说着他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守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