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往事(六)

王欢庆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8日凌晨,地动山摇的瞬间,爷爷用宽阔的胸膛护住了奶奶的头部。天花板轰然坠落的刹那,房梁却稳稳的担在了书柜上,给了他们生存的空隙。</p><p class="ql-block">一天一夜的备战,解放军的铁锹钢钎清理瓦砾时,爷爷已经昏迷。后背深深嵌着房梁的木刺。奶奶的赤脚踩着碎玻璃,却死死攥着爷爷的手。</p><p class="ql-block">父亲接到消息时正在北大荒收获时。他连夜去佳木斯坐上了去往唐山的火车,当他冲进简易病房,爷爷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枯瘦的手摸索着抓住父亲的衣服:"北大荒...别撂下..."这句话成了爷爷最后的遗言。</p><p class="ql-block">葬礼以后,父亲回到北大荒,也带回了奶奶。</p><p class="ql-block">奶奶依旧是清高的王者,母亲向来是个温和的人,面对奶奶的挑剔,总是默默忍受着,把委屈都藏在心里。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饭,然后跟着父亲去田里劳作。繁重的农活压在她瘦弱的肩上,可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p><p class="ql-block">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直到有一天,奶奶突然生病了。她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眼神黯淡。母亲心急如焚,放下手中的农活,日夜守在奶奶的床边。她精心地照顾着奶奶,喂药、做饭,无微不至。</p><p class="ql-block">父亲依旧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他牢记着爷爷的遗言,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片土地上。他和垦荒战友们开垦荒地、种植庄稼,让北大荒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秋天到了,北大荒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那是一片金色的海洋。父亲和垦荒战友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挥舞着镰刀,收割着沉甸甸的麦子。</p><p class="ql-block">1977年的深秋,大批的知青开始返城。</p><p class="ql-block">寒风裹挟着初雪掠过北大荒的旷野,农场车站堆满了打包好的行李,帆布包和返城的战友。父亲和一众留在荒原的战友为他们送别。“彩连,真不跟我们回唐山了?”徐国珍把最后半袋红糖塞进父亲怀里,”父亲直起腰,望着远处被暮色笼罩的小城,那是他们经过二十年的成果。“我不走了,老家没有了亲人。北大荒也需要人。”</p><p class="ql-block">知青们离开的那天,火车汽笛声撕开了荒原的寂静。父亲站在月台边,看着熟悉的面孔在车窗后渐渐模糊。</p><p class="ql-block">1982年的春寒来得格外汹涌,奶奶的咳嗽声撕碎了清晨的寂静。母亲颤抖着将红糖熬成糖水,瓷勺在碗里搅动出细碎涟漪。当老人枯瘦如柴的手攥住母亲袖口时,浑浊的眼泪滴落在母亲的手臂:"孩子...难为你了..."母亲别过脸,让泪水坠落在褪色的棉鞋上,像五年前在唐山废墟里,赤脚踩过碎玻璃的隐忍。</p><p class="ql-block">如今,当年的知青点早已变成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中心。父亲也故去了十多年。他的身躯和魂魄也早已和北大荒的霜雪融为一体。每当深秋的风吹过北大荒,沙沙作响的稻浪中,仿佛仍回荡着无数拓荒者的低语,他们的故事,早已化作黑土地永恒的心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