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蕴哲</p><p class="ql-block"> 冬的枝桠,仿若在清晨一夜之间,便生出了一群灵动的“叶子”。它们是那么鲜活,是会唱歌的“叶子”——那正是一群欢闹的麻雀。</p><p class="ql-block"> 是啊,在北方的冬天,万木凋零,天地间一片萧索,光秃的枝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显得格外孤寂。夏日里,那些在枝头尽情跳跃、婉转欢唱的鸟儿们,大多已不见踪影。而麻雀,却成了冬日里最忠实的常客。它们活跃于枝头,许是为了抵御严寒,身体比夏天时臃肿了许多,毛茸茸的模样,越发憨态可掬。它们就像大自然派来的精灵,用灵动的身影装扮着枯槁的冬天;它们蹦跳于房前屋后,寻觅着人们丢弃的残羹冷炙,叽叽喳喳的叫声,为寂寞冷清的冬日注入了勃勃生机,忠诚地陪伴着人们熬过漫长而寒冷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人们亲切地把麻雀唤作“家雀儿”。这一称呼,饱含着家乡人对它的喜爱之情。麻雀世世代代与人为邻,才得以获此殊荣,这是其他鸟儿难以企及的。也正因这份亲近,麻雀的故事,有欢喜,也有悲伤,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与人过于亲近,有时候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招来灭顶之灾。犹记那个特殊的年代,麻雀竟被列为“四害”之一,与人人喊打的耗子同列。那时,地里庄稼收成不好,粮食匮乏,人们饿得头晕眼花、腿脚发软,走路都得扶着篱笆墙。而麻雀却懵懂不知,常常成群结队,黑压压一片,与饥肠辘辘的人们争夺那少得可怜的粮食。于是,人们将心中的愤懑迁怒于麻雀,“家雀儿”一下子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家贼”。一时间,田间地头、房顶之上、树林之中,到处都是人们驱赶麻雀的身影。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把麻雀吓得惊慌失措,整日里惊魂不定、胆战心惊。那场轰轰烈烈的“除雀行动”,让麻雀数量锐减。可即便如此,粮食依旧短缺,在那个连人都自顾不暇的岁月里,又有谁会去怜悯这些小小的生灵呢?</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鸟类中,我独爱麻雀。它与人们长相厮守,固守着一方家园。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它的身影、它的啼鸣,总能给人带来一丝温暖与慰藉。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仿佛在不停地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当大雪纷飞,万物沉寂,唯有麻雀依然在欢闹嬉戏。每当我感到孤独时,只要看上一眼这些活泼的小生灵,心头便会不自觉地涌起几许欢快,烦恼也仿佛随之消散。再看那燕子,夏日里,它们偏爱在人家屋内筑巢,不仅弄得满地鸟粪,还常常在清晨叽叽喳喳,搅得人无法安睡午觉。可一到秋天,它们便毫不犹豫地远走高飞,哪有麻雀这般长情?</p><p class="ql-block"> 我爱麻雀,更因为它曾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小时候,可供玩耍的东西少之又少。我和几个调皮的小伙伴,经常结伴去掏鸟窝。那些刚被掏出来的小麻雀,粉嘟嘟的,嫩黄的小嘴一张一合,发出“叽叽”的叫声,还以为是妈妈来喂食。我们满心欢喜地带着这些“战利品”蹦蹦跳跳地离开,全然不顾一旁鸟妈妈焦急愤怒的抗议。它在巢前痛苦地鸣叫着,久久不愿离去,眼中满是无奈与哀伤。如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件无比残忍的事。我那时的快乐,竟是建立在麻雀的痛苦之上。麻雀啊,我真心地向你们道歉,希望你们能原谅我当年的年幼无知。</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代早已不同。人们衣食无忧,不再计较麻雀会吃掉几粒粮食。更何况,麻雀平日里主要以害虫为食,对庄稼生长也有贡献。然而,曾经那天空中黑压压一片,群鸟齐飞的壮观景象,却再也寻觅不到了。现在,我常常憧憬着这样一幅画面:“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唾食,人至不去”。可现实中,麻雀远远望见人影,便会惊慌失措地飞走。或许,在它们的基因里,还深深烙印着祖辈们遭受驱赶捕杀的恐惧记忆。</p><p class="ql-block"> 小麻雀啊,你们就安心地在这里生活吧!我们一定会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让你们食有粮、居有所,能够自由自在地繁衍后代,与人类和谐共处。</p><p class="ql-block"> 麻雀,归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