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搭积木,童心向小学——悦畅(三)班五月游戏案例

.

游戏缘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们想上小学吗?”“你们最向往小学的什么?”……一系列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在和好朋友的谈话中,共同书写关于“长大、自由、未来”的美好愿景。每一句愿景和回答,透露出孩子们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渴望和期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的直观认识,缓解入学焦虑,我们开展了“我向往的小学”主题搭建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自主选择牛奶纸盒、彩色纸杯、麻将、泡沫积木等低结构材料,通过合作搭建表达对小学的理解与想象。</p> 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小学 第一次搭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次搭建时,孩子们仅通过观看小学的图片和视频获得印象,没有提前绘制设计图。他们凭借直观感受自由发挥,虽然充满热情,但搭建过程较为随意,建筑结构不够稳固,功能分区也不够明确。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现场实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琪琪(将牛奶盒叠高):"这是教学楼!要有四层!"(刚搭到第三层就倒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帅帅:"不行,纸盒太轻了,我们得想办法固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航航(用彩色纸杯围圈):"这是操场跑道!红色杯子是跑道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伊(摆麻将):"这些是课桌,要排整齐。"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琪琪(突然发现):"咦,我们忘记搭校门和厕所了!" </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与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观察发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搭建缺乏整体规划,各区域分布零散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建筑结构不稳,容易倒塌(如纸盒叠高无支撑)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功能区域缺失(如图书馆、厕所等)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空间布局混乱,缺乏合理动线 </p><p class="ql-block">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引导讨论:“小学里有哪些重要地方?它们应该怎么摆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提供经验:展示更多小学实景图,重点观察建筑结构和功能分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技能支持:示范加固方法(如用胶带固定纸盒、增加纸板底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计划引导:“下次搭建前,我们可以先画设计图吗?”</p> 第二次搭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一次搭建的基础上,孩子们先分组绘制设计图,明确小学的布局和细节。有了设计图的指引,搭建过程更加有序,建筑更稳固,功能分区也更完整。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空间规划能力明显提升。 </p> <p class="ql-block">因设计图带来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目标明确:按设计图分工,效率提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结构稳固:懂得使用地基(纸板)和加固方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细节丰富:增加黑板、书架、升旗台等。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合作顺畅:小组分工明确,减少争执。 </p> 游戏现场实录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睿睿组:“教学楼要在中间,先用纸板做地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彬彬组:“跑道必须是椭圆形!我们用纸杯摆标准形状!”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思组(用麻将+积木):“教室要有黑板!用纸盒剪一个贴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琪琪组:“图书馆要有书架,食堂要靠近操场!”</p> 搭建成果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与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观察发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设计图有效提升了搭建的计划性和完整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孩子们能主动解决问题(如加固结构、调整布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对小学的认知更加系统化。 </p><p class="ql-block">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材料升级:提供吸管、黏土等辅助细节装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角色扮演:开展"小学生的一天"模拟游戏,深化体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家园合作:建议家长带孩子参观真实小学,丰富经验。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次"我向往的小学"建构游戏中,幼儿巧妙运用牛奶盒、纸杯等材料,经历从自由探索到计划搭建的成长过程。通过两次搭建实践,孩子们掌握了结构稳固技巧,合作完成包含多功能区的校园模型。活动不仅培养了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更通过亲手操作深化了对小学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材料支持,有效促进了幼儿从随意拼接到系统建构的能力提升,为幼小衔接奠定良好基础,充分体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向师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审:彭幸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袁思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