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划到实践:教育评价改革的双向赋能与校本化探索

新💕相印

<h3> 规划若川流,赋能似春生。<br> 松柏承古韵,桃李沐新风。<br> 破茧书山径,凌云墨海灯。<br>  知行合一处,万象启鹏程。</h3> <h3> 2025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校长教育评价改革专题培训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班第二天培训继续在华师大厦酒店花城报告厅进行。</h3> <h3> 一、从规训到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转变<br> 5月26日上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操太圣教授在线上以“从规划到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转变”为题开展专题讲座。讲座聚焦教育评价体系的转型,提出从“工具性规划”转向“发展性赋能”的改革路径。 <br>  操教授围绕四大核心内容展开:一是教学与管理(评价)间的张力,强调需平衡行政管控与教育本质;二是教育评价作为规划手段的局限性及其改革必要性;三是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倡导兼顾组织制度完善与教师个性化需求;四是《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实路径,结合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框架,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等维度提出实践策略。他特别指出,评价改革需融入党建工作、德育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助力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br>  本次讲座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方向,强调以评价改革激发教育活力,赋能教师成长,构建良性教育生态。</h3> <h3>二、校长视野:以积极教育评价推动学校改革<br>  5月26日下午,东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中堂实验中学校长、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专家黄增武校长给我们带来了题为《从评价到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校本化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 <br>  黄校长的发言格局宏阔、简明扼要,以全局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何为新时代的以多种经典案例为我们循序阐复制述了其特点及现行评人才的价值导向。同时以学校管理者视角,为我们从育人观、育人环境、适性课堂等多个角度层层深入剖析其“让人幸福成长”的办理药方法,令我们豁然开朗。特别是“一核两翼三阶四维”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们深受启发。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即可充分运用“一核两翼三阶四维”体系,针对我们各自学校教师群体构建学校模型,并根据不同教师所在的阶段及时给予不同类型的帮助,进而以外聚合力与教师内生动力的作用下促进其发展,进而提升教师发展阶段与幸福感最终教师-学生达到全程、全体、全面的幸福。完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目的。 </h3> <h3>  三、小组学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br>  晚上,校长班的各组学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学习了如何在学校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br> 该平台为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数字化平台,致力于服务师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教学、家校协同育人,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h3> <h3>  当教育理想的浪花激荡时代长河,每一簇闪光都铭刻着求索的烙印,当潮水退去,留在心底的是对规律的敬畏、对方法的思辨和对使命的坚守。我们将在学校层面具体实施教育评价改革,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改革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第二天的培训让我们收获满满。</h3> <h3>撰稿:刘志光、成城<br>拍照:陈德新、裴崇武<br>编辑:陈德新<br>审核:陈仲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