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 第一四四讲

山野村夫

<p class="ql-block"><b>【第一百十一回】</b></p><p class="ql-block"><b>邓士载智败姜伯约</b></p><p class="ql-block"><b>诸葛诞义讨司马昭</b></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在这一回里,叙述了蜀军段谷大败,从此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应的北伐了,魏国对外作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司马昭在无外战之忧的情况下,对内开始清理门户了。</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战争论"的封神之作,《孙子兵法》在<b>谋攻篇</b>中强调:<b>能精准判断一场战争在什么时空段可以打,在什么时空段不可以打的指挥员,必胜!</b></p><p class="ql-block">曹魏西部战区的最高长官(安西将军)邓艾,就是这卓越的人!</p><p class="ql-block">他判断:</p><p class="ql-block">(一)姜维虽然新败,却是小败,由于蜀军洮西大胜在先,姜维必然以此优势,卷土重来。这是在分析对手的<b>心理状态。</b></p><p class="ql-block">(二)蜀军是诸葛亮生前训练过的北我军,有作战经验;我军采取轮换制,缺乏训练,蜀军占优势。这是在分析双方的<b>人员构成。</b></p><p class="ql-block">(三)蜀军走水路,我军在旱地,敌逸我劳,于蜀有利。这是在分析双方面的<b>地理条件。</b></p><p class="ql-block">(四)蜀军一路进攻,我方需四处防御,蜀军以一分四,我军消耗很大。这是在分析双方的<b>战争消耗。</b></p><p class="ql-block">(五)蜀军出祁山,沿途掠抄秋谷为食,解决军粮问题。这是在分析蜀军的<b>后勤保障。</b></p><p class="ql-block">战争力忌单纯的军事观点,要全面考量<b>时机,地理,经济,心理,士气</b>等诸多因素,由于哪方面都有利于蜀军进攻而不利于魏军防御,所以蜀魏间这场仗不可避免!但是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b>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b></p><p class="ql-block"><b>知可以战</b>绝不是被动地卷入战争,而是既然要打就要打胜,打个明白!邓艾的作法是:先于蜀军在重点地段做好周密防卫,待蜀军放弃正面进攻,留下小股部队佯攻,主力则迂回到<b>上邽</b>(音gui,今甘肃天水市境内),开僻新突击点吋。邓艾则令精锐冲垮蜀军的佯攻部队,尾随蜀军向上邽进军,<b>粘住他,切断蜀军退路。</b>这种<b>打蛇随棍上</b>的打法,是蜀军姜维万万没想到的。</p><p class="ql-block">更令姜维没想到的是:邓艾对战场的地理了如指掌,在地势险要的<b>段谷</b>(今甘肃天水西部山地)地区设伏。待姜维进入伏击圈后,四面被围,损失惨重。段谷之役后,蜀军彻底伤了元气。</p><p class="ql-block">这个过程就是<b>邓士载智败姜伯约</b>,是三国后期的一个经典战例。利用地形打伏击,在中国抗战史曾写下辉煌战绩。林彪<b>首战平型关,</b>刘伯承<b>七亘村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b>,都给日寇以最沉重的打击。</p><p class="ql-block">邓艾与姜维的战场博弈,值得我们深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邓艾智败姜维,曹魏西线无战事。司马昭此时也露出狼子野心。出行时三千铁骑前后护卫,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凡国事要事从不上报朝廷,只在府中自行裁处。</p><p class="ql-block">司马昭身边的有个心腹谋士,叫贾充。贾充是魏晋时代一个最重要人物,他不仅劝进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还运作自己的女儿<b>贾南风</b>做司马炎的儿媳妇。</p><p class="ql-block"><b>贾南风个人生活靡乱,每天都要抓个英俊小伙伺寝,用完后第二天便杀掉。然后再抓再杀。父女俩把司马氏三代人哄得迷迷糊糊。</b></p><p class="ql-block">此时贾充以赴东方各地劳军为名,实际上是在为司马昭篡位吹风通气,探虚实。这招很损也很阴,是在暗中给各地方官员排队站队。这次排队结果,确定镇东将军诸葛诞是反对司马昭篡位的。于是司马昭亲自出京讨伐诸葛诞。又是贾充献计道<b>:“将军出京远离皇帝,一旦皇帝落入别人手中,对你将是大大的不利啊!"</b>结果司马昭听从贾充的计谋,要皇帝曹髦御驾亲征,实际上是把皇帝牢牢控制在自已身边,这事做得有点损!</p><p class="ql-block">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诸葛亮在世时,很长时间不被曹魏信任。直到诸葛亮死后,曹魏才正式启用他。闻之司马昭裹胁皇帝向他兴师问罪,自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便投降了东吳。</p><p class="ql-block">此时孙峻已死,吴国大权握在孙𬘭手中。孙𬘭这个人性暴而少谋,注定不会有大作为。诸葛诞投奔东吴,显然不会有好的结局。</p><p class="ql-block"><b>欲知后事,请继续欣赏</b></p><p class="ql-block"><b>2025 5 26 初 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