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252)长相思·其二 初二、四班 汤童舒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长相思·其二<br>李白〔唐代〕<br>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如素 一作:欲素)<br>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br>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br>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br>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肠断 一作:断肠)<br> 韵译<br>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br>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br>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br>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br>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br>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br>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br>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br>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br>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br>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br>  注释<br>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br>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br>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br> 创作背景<br>  这三首《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此首便为其一。<br>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简析 《长相思·其二》是一首乐府诗。此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又运用夸张、排比、想象、暗喻等手法,从多个角度把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对出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言语浅显易懂,音韵曲调化,既强调了语气,又增加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