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沃高原山外山》

大李

<p class="ql-block">《雪沃高原山外山》</p><p class="ql-block"> 在鸡形目雉科的门户下,有不少高颜值鸟儿让人瞩目,比好说白腹锦鸡,当初次遇到它们时,你有可能瞬间发楞。因为这种雄鸡的外羽,至少有七八种色彩混搭在一起,但看上去却杂而不乱,甚至还有一种恰到好处或格外出彩之感。尤其是雉鸡的体形比一般林鸟要大上若干倍,所以在视觉效果上,给人的冲击力就会更强。除了高颜值之外,还可以看到,个别雄性雉鸡某个部位的装饰羽尺度较大,似乎还暗藏着几分夸张成色,见上一面就会忘不掉。比如说白冠长尾雉,它的尾巴比身子还要长出去一大截,如果在风中竖立起来,自会让人联想到招摇、潇洒那几个字的含义。还有绿孔雀雄鸟,更是尾大不掉,它的尾上覆羽遍缀闪亮眼斑而堆叠成屏,若遇开屏时,无数个眼斑灿若星河,煞是好看。雉科中竹鸡、石鸡虽名列其中,但颜值一般,能被人记得其憨厚形态已是不错。只是鹧鸪类有些特别,许多人只关注其个样差异,并不会与某种古词牌名联系到一块。</p><p class="ql-block"> 鸡形目雉科中,另有两种中国特有种世间少见。所谓中国特有种,就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别的任何国家根本都不存在这些物种。而所谓世间少见,就是说若非人迹罕至之处,别的任何地方也根本无法见到这些物种。我说的这些中国特有种,一种被称为马鸡,共分四种,即藏马鸡、蓝马鸡、白马鸡和褐马鸡。这些马鸡个体较大,全身上下主打一种色彩。在边远山区寺院附近生活的马鸡不太怕人,方便近距离观察。另一种人称虹雉,共存世三种,其行头和装饰却自成一派,用雍容华贵或锦绣绚丽来形容也不为过。除棕尾虹雉喜欢越界生活,并被尼泊尔尊为国鸟之外,白尾梢虹雉和绿尾虹雉都没有什么争议,因为它们一直生活在中国境内,并无意持多国护照的实际想法。然而,这三种虹雉尽管十分诱人,但在我国西南部边远山区的极个别地区才有分布,即使当地人,想见到它们的概率也不大。所以说,这也是至今为止,它们一直被人苦苦追求却极少有人言及它们现状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我还是挺有眼褔的那种人,因为在我的西藏之旅中,去一趟洛扎县拉康镇的卡久寺,就近距离观赏到了棕尾虹雉。卡久寺高悬于边境线中方一侧,隔着一条沟谷与不丹王国接壤。由于在此修行的扎巴待棕尾虹雉如亲朋好友一般,还经常投喂它们,所以棕尾虹雉一直把卡久寺当自家小院看待。它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其存在感之强,出勤率之高,简直世间少有。除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棕尾虹雉是个看点之外,四川康定两河口村附近出没的绿尾虹雉相对稳定,也是老夫此生必看项目之一。但说起来轻巧,一旦付诸实际行动却并不那么容易。说来也是的,时光如流水,只转瞬间,一年光景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今年暮春时节,我整理行装再次出发,兜兜转转之间,又来到了泸定城。我没有在该县打尖住店的打算,而是转投到离泸定县城只有二、三十公里路程的姑咱镇住下。毕竟,姑咱镇离两河口村更近一些,大约还剩余80公里的山路待跑。此时,大渡河河谷地带湿热之气已渐盛,正午时分,单衣都有些穿不住。姑咱镇镇子狭长,只一条主街依山傍水。镇子上宾馆、民宿和苍蝇馆子不少,却一如其它许多城镇一样,对带宠物投宿者不甚欢迎。馆子里的炒菜非辣即麻,很有地方特色,大约不把身上的湿气逼出来,人也难得清爽一回。</p><p class="ql-block"> 抵达两河村是第二天黄昏之际的事。山路极其难行,因为要升级改造,大部分路面已遭破坏,加上不少地段临时封路,这样走走停停,数十公里的山路,硬是耗费了大半天时间。两河口村实际上没几户藏民,仅有村支书家可以投宿。我们抵达他家的时候,一场春雪正悄然而至,尽管不算大,却挟杂着高原固有的寒气和强度,吹打在脸上,显得格外生痛。只有一只高山秃鹫,并不在乎这种恶劣天气,它从我头顶滑翔而过,落到就近的山坡上,然后开始四处张望。晚餐相当丰盛,荤素各占一半,尽显主人的热情。据说多吃牦牛肉能减缓高山反应,为此我也多吃了几块。晚饭后依然没有见到杨书记,而杨书记的老伴也不善言辞,这让我对明天的具体安排一头雾水,早早躺下后心头一直在打鼓,却总也说不清到底在担心什么。第二天早起饭罢,才知道是藏民小罗带我和豆苗老师去拍鸟。豆苗老师可以说是鸟界达人,为了拍好绿尾虹雉,她已在此蹲守了大半个月时间。</p><p class="ql-block"> 说是去拍绿尾虹雉,实际上是把我们带到一个彻底无路可走的、更高海拔的无人区去现场寻鸟,那里群山环抱、沟谷纵横、灌木成林。那天赶上个大晴天,待天光大亮后,只见天边乱云飞渡、金山日照,近处山峦,山与山之间的褶皱处也顿时显得清亮起来。说来一切都像戏演一样,先是有一只绿尾虹雉飞身沿谷而下,当我还未回过味来时,又有一只绿尾虹雉从我们站立的位置上空呼啸而过。我虽然有些抓狂,一时也无法确定其落脚点并追踪拍摄,但却不忘安慰自己,毕竟,这种打招呼方式,也算是一种见面礼了。时间不知过了多久,我周围的山谷中,也就是在那些不同方位的地界里,有几只绿尾虹雉的身影终于显露了出来。有的绿尾虹雉正在高山杜鹃树下刨食,有的待在原地无所事事或继续打盹、发呆,有的开始飞来飞去,窜到一个新场所就大呼小叫起来。当然,有的专等母雉到来,就立即扇动翅膀,还半侧着身子献殷勤,或围着母雉打转转。在这一众鸟儿中,其实我最佩服的是那些由低到高,一直昂首挺胸又大气不喘,从高山草甸或灌丛中一路爬升上来的绿尾虹雉,因为它们才是这片苦寒之地的真英雄。同时我也十分欣赏那些气定神闲,敢于在悬崖峭壁的某块裸岩上伫立的绿尾虹雉,因为它们才配一览众山小,或独领风骚五百年。如果非要比较一下就知道,原来我们人类思想挺超前,身子却很真实,每次上高原或爬坡上坎时,都会低头看路或尽显弯腰驼背之态。这种神态,有人戏称为我们人类正对高山大川顶礼膜拜。此话也许没错,因为在这山山岭岭之间,已不知孕育出多少天地精灵和绚丽多彩之物。</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5日写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绿尾虹雉,本图为白腹锦鸡</p> <p class="ql-block">白冠长尾雉</p> <p class="ql-block">蓝孔雀</p> <p class="ql-block">棕胸竹鸡</p> <p class="ql-block">石鸡</p> <p class="ql-block">红喉山鹧鸪</p> <p class="ql-block">藏马鸡</p> <p class="ql-block">蓝马鸡</p> <p class="ql-block">白马鸡</p> <p class="ql-block">棕尾虹雉</p> <p class="ql-block">去两河口村路上见闻一</p> <p class="ql-block">去两河口村路上见闻二</p> <p class="ql-block">高山秃鹫</p> <p class="ql-block">山色</p> <p class="ql-block">两河口村唯一的民宿点</p> <p class="ql-block">丰盛的饭菜</p> <p class="ql-block">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绿尾虹雉栖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绿尾虹雉栖息地之二</p> <p class="ql-block">绿尾虹雉(含以下10图)</p> <p class="ql-block">绿尾虹雉雌鸟(含下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