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4月25日,下午要离开成都回广州了。半天时间也很宝贵,我们决定去成都天府广场转一圈。</p> <p class="ql-block">我们租住的公寓式住房楼下就有包点店,昨天早晨我们已在这里吃过早餐。顾客一拨接一拨,看来很受周边居民的认可,成了大家的早餐饭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花了17.5元买了小笼包、醪糟、黑米粥,两人吃了都很满意 。</p> <p class="ql-block">乘地铁来到成都天府广场。</p> <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p><p class="ql-block">四川省成都市城市中心广场</p><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一段86号,建成于2007年12</p><p class="ql-block">,是四川省及成都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形状为矩形,长比宽约1.5:1,地面由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天府广场正北方的是毛泽东雕像,高度达到30米。</p><p class="ql-block">广场分为东广场、西广场两大部分,由广场上太极云图中部的曲线分开。东广场为下沉式广场,西广场主要为喷泉景观。景观有太阳神鸟、鱼眼龙腾喷泉、黄龙云形水瀑、乌木雕刻立碑等。广场的太极云图是对道教阴阳太极的体现。巨大的太阳神鸟造型位于太极图案中心。</p><p class="ql-block">2018年,天府广场获“最美成都”十大人气地标奖。</p> <p class="ql-block">地铁出来就是西广场。</p> <p class="ql-block">出到广场地面,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广场周边的建筑上了。</p> <p class="ql-block">一眼望去,最醒目的就是毛主席的立像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塑像:1969年,人民南路广场(现天府广场)毛主席塑像建成。1979年,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更名为四川省展览馆,现为四川科技馆。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毛主席塑像伴随着成都人民,一起见证着成都的发展与繁荣。</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塑像工程中,仅成渝两地参加设计制作的雕塑家就达数十人;塑像经过泥胎和石膏定型后,决定选用整块汉白玉进行雕刻。经过在南江、宝兴、渡口(今攀枝花)等地踩点,雕塑组在渡口的一个山包上发现一个“比房子还大的孤石”。四川省地质队确认是汉白玉,而且没有任何缝隙。修了3千米的路上山,采下的最大毛坯重达56吨。专程从沈阳调了一个载重60吨的拖车来运送。从渡口到成都的路桥承受不起这重量,沿路很多老百姓参与加固路基和桥梁的工程。</p><p class="ql-block"> 现在毛主席塑像矗立在广场中央使我觉得这个天府广场有了天安门广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正北面的四川科技馆(前身是四川展览馆),科技馆共有四层,每层都各有主题,一楼为“三问”:问天、问水、问未来。二楼为“三寻”:寻知、寻智、寻迹;三楼为“三生”,分别为生命、生存、生活。</p> <p class="ql-block">要把整个广场看遍,先往西走,近距离看看天府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府大剧院</p><p class="ql-block">天府大剧院位于天府广场西侧,投资约10亿元,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天府大剧院除了引进先进的设施器械外,还设计有音乐厅、综合性剧场等多功能场所,天府大剧院建成后满足了国内外顶级文娱团队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城市之心大厦。</p> <p class="ql-block">百扬大厦。</p> <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西侧是成都博物馆,外观用了“金镶玉”设计理念:成都博物馆新馆建筑外形是从古蜀文明中最辉煌的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中获得灵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铜与玻璃结合的设计构思,源于古蜀文明对“金”“玉”的崇尚,其外饰面采用2万块德国造铜板进行装饰,金</span>色的铜与透明玻璃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阳光照射下呈现出金属的光泽与玻璃透明质感交相辉映的“金镶玉”视觉效果,</span>简洁有力,充满现代感,铜板幕墙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是目前已知国内最大的铜材饰面单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西北侧的四川省图书馆,其前身是1912年建立的四川省立图书馆,距今已经110多年历史了。全馆藏书量达750万册,共可容纳6000人;图书馆老馆位于成都蜀都大道总府路东侧。现在的新馆于2012年建成,新馆设计为简洁现代风格,整体造型神似汉代宫殿门阙,源于这里集市上毗邻原成都皇城所在,暗示成都这片土地的历史过往。在喧嚣的城市里,有这样一处静心之地,能安安静静地徜徉书海。</p> <p class="ql-block">四川美术馆与四川省图书馆隔街相邻,其整体形同一支横卧地面的“如意”的建筑体,从正面望过去,墙面宛若一幅拉开的帷幕,美观又有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图书馆的前身是1912年建立的四川省立图书馆,1927年更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1942年更名为川西人民图书馆,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图书馆,新馆2015年12月开馆运行。</p><p class="ql-block">截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图书馆藏有书籍500余万册,其中古籍65万册、民国文献22万册,数字资源达150TB;四川省图书馆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图书馆设有21个部门,共有职工220名。</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8日,当选“成渝潮流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转一圈,觉得挺好!</p> <p class="ql-block">特别要告知亲友们的是,查网络发现:毛主席在早期的四川图书馆借阅过珍贵的古籍哦。</p> <p class="ql-block">从侧面看,我觉得四川图书馆像一顶博士帽。但进入要从建筑正面拾级而上,我和老伴参观后想乘电梯离开,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直达地面的电梯。只好沿石级出馆。看来坐轮椅的人士要来此馆就难了哦。博士帽只为健全人?</p> <p class="ql-block">离开图书馆,往这个四川美术馆去。</p> <p class="ql-block">看看马路左边的成都博物馆,感觉从这个角度看博物馆,像一点“金镶玉“了。</p> <p class="ql-block">2013年新建完成的四川美术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街与人民西路交汇处,天府广场西北侧。与天府广场周边的四川科技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博物馆、四川大剧院等文化场馆一同形成天府广场“文化聚集区”,是一幢高38米的现代建筑,占地11亩,总建筑面积19779平方米。馆内设有6个展厅,其中5个常规展厅、1个藏画陈列厅,展览面积2646.46平米,固定展线613米,拥有专业学术报告厅约300平米。</p> <p class="ql-block">翰墨瑞意——馆藏近现代中国画的吉祥之美</p> <p class="ql-block">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p><p class="ql-block">福泽绵长</p><p class="ql-block">“福”,在甲骨文中是“双手举酒祭天”的象形,意为用美酒祭神,祈求神的保佑,并感谢神赐予的富足安康。后来扩展出顺利、幸运、吉祥、幸福等含义。</p><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鸡有“五德”,且“鸡”与“吉”谐音。雏鸡、鸡群,又有家族兴旺、子孙满堂的寓意。此外,果实累累的石榴等水果,也常有“多子多福”的含义。</p><p class="ql-block">“和合二仙”也是常见的祈福主题。二仙一手持荷叶荷花,一手捧宝盒,寓意家庭和睦。</p> <p class="ql-block">禄瑞吉祥</p><p class="ql-block">“禄”,引申意义为官员的薪水或俸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禄”通常与官职、富贵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鹿与“禄”字谐音,有升官、繁荣的含义。另外“柏鹿同春”“柏鹿呈祥”,还是常见的贺寿主题。</p><p class="ql-block">紫藤有“紫气东来”的含义,其藤蔓绵延、花朵繁茂,也常被视作家庭繁荣的象征。此外,紫藤和绶带鸟、金鱼等元素,组合为“紫绶金印”主题,有祈愿仕途通达的含义。</p><p class="ql-block">枇杷别称“金丸”,果实硕大饱满、色泽金黄,也可以用于表示家族的繁荣兴旺、财源广进。</p> <p class="ql-block">寿庆延年</p><p class="ql-block">“寿”,久也。在周代金文中,寿字的上部是老人,下部是田垄,寓意着土地的绵延和生命的延续。</p><p class="ql-block">松树经冬不凋,树龄绵长,是最经典的长寿象征。宋元以后,文人士大夫逐渐占据画坛主流,他们创作的祝寿图,尤其喜爱使用松柏或松、竹、梅“岁寒三友”元素,将文人趣味融入吉祥主题里,在恭祝长寿的同时,赞美对方的品格高洁。</p><p class="ql-block">在道教传说中,鹤“寿不可量”,长生不老。它们既是仙人的坐骑,也是神仙的化身。鹤既可以作为祝寿图的单独主题,也可以与松树组成“松鹤延年”“松寿鹤龄”等主题。</p><p class="ql-block">椿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寿享数千年的神木。古人常用椿、椿庭来指代父亲,用“椿龄”“椿寿”等词语表示高寿。</p><p class="ql-block">猫和蝶也是常见的祝寿主题,猫蝶谐音“耄耋”,也常与牡丹、紫藤等元素组合,形成“猫蝶富贵”的图案,寓意富贵长寿。</p> <p class="ql-block">莽原的浪漫——晁楣经典</p><p class="ql-block">木刻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前言 二十世纪的中华民族,伴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分水岭,历史演进与书写的底色从迷茫到坚定,从战争到和平,从贫弱到富强,本质是一条无比艰辛却堪称伟大的民族觉醒与百年复兴之路。站在如此现代化、全球化、数字化的今时,当我们回望,当下的人们已经很难真实地想象,也就在短短70年前,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莽原之上,徒手开创出今日的奇迹与辉煌。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面对“如何建构崭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体系”这样的世纪课题,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在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引领下,主动将自己的人生道路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们践行一生的浪漫事业。</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由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陆续来到北大荒,秉持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雪原上安家,向寒冬开战,命荒地交粮,硬是将滴水成冰的北大荒改造成了万亩良田的北大仓。其间,以晁楣、张作良、张祯麒、张路、杜鸿年、郝伯义等人为核心的北大荒版画学派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期的以人物刻画、黑白木刻为主的四川版画学派,及以风景表现、水印木刻为主的江苏版画学派不同,北大荒版画学派融汇了垦荒人的豪迈情怀与北大荒精神的理想主义,开掘出以大面积、多版次套色印刷为主要特色,以浓烈色彩、大开合法度架构为造型方法的崭新的视觉风范。</p><p class="ql-block">谈及“北大荒版画学派”,我们需要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将其纳入到新中国美术史与中国百年现代美术史的双坐标,方能窥见其本质与价值——正是“北大荒版画学派”与“北大荒精神”的深层联系,使得北大荒版画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伊始,便因其“创业”基因而烙上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现代主义烙印。正如晁楣在其北大荒时期日记中写下的那样,“荒原行动”是“决定我这一生命运的果断行动”,是“值得怀念的创业日子”。毫无疑问,对于当初那位“不知天高地厚”一头扎进北国雪原的青年晁楣而言,与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肉身垦荒同步的,是独属于他个人而又不乏战友同行的精神远航,他是如此幸运而又坚韧地,终其一生徜徉在艺术的莽原,并以北大荒版画的累累硕果,层层套印出独属于新中国一代人的生命浪漫。</p><p class="ql-block">2023年,四川美术馆形成馆藏版画体系系列研究展览自主品牌“研究与传播——来自神州版画博物馆的礼物”。作为系列的第三个个案,此次展览除展出12张馆藏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晁楣先生个人借展。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先生的荒原、林海、长河等重要系列作品,更对其一生代表作、重要创作节点和创作思路转向进行了展示与阐释。我们相信,通过这样一个极为经典的艺术个案,我们能够带领观众回到新中国初建时,那个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上充满了崇高理想与浪漫情怀的少年时代,那是我们的来时路,也终将为民族复兴照亮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看画家年谱,观画家作品。原来画家是大师还是参加过开垦北大荒的兵团战士。使我滿心敬意和爱意,但时间太紧,只好又匆匆拍几张就匆匆离开。</p> <p class="ql-block">晁楣</p><p class="ql-block">晁楣 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开创者、组织者代表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美术馆名誉馆长,黑龙江省版画院名誉院长、黑龙江省版画会会长,黑龙江省文史馆馆员。多次担当全国美展总评委会委员和全国版画展评委会主任。建有“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晁楣艺术馆” 晁楣现为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美术馆名誉馆长,黑龙江省版画院名誉院长、黑龙江省版画会会长,黑龙江省文史馆馆员。山东省菏泽市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分别建有以其名命名的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特意从网上下载这个视频。方便亲友们看看这个晁楣大师。</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些本次展览的部分作品。</p> <p class="ql-block">由四川省文联与达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喜看巴渠新气象、齐绘时代新华章”——达州市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于四川美术馆隆重启幕。本次展览汇集166件精品力作,涵盖美术作品50件、书法作品50件、摄影作品66件,以多元的艺术形式展现达州在新时代的发展成就与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匆匆流览整个美术馆的里里外外。感觉整个美术馆明亮大气,里面展览布置整洁有序,走在里面看展很是提神。</p> <p class="ql-block">出了美术馆,又往成都博物馆赶去。</p> <p class="ql-block">成都博物馆(Chengdu Museum),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小河街1号。</p><p class="ql-block">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7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万平米。</p><p class="ql-block">成都博物馆已有65年的历史。自新馆建成开放6年来已接待观众近1600万人次,有“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近世、民俗)”“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三大常设陈列。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民国时期,包括历史文物、皮影木偶、近现代书画精品等较为完整的藏品系列。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218289件/套,有珍贵文物1399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1404735人。</p> <p class="ql-block">偶戏大千:中国木偶展</p><p class="ql-block">“偶戏千姿——中国木偶展”位于成都博物馆第5层展厅北侧,面积400余平方米,展品实物200余件。展览追溯了中国木偶的历史,着重介绍了中国流传的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铁枝木偶戏、布袋戏与扁担戏的分布与特点,以及木偶表演和造型艺术的发展和发展史中传承并创造艺术的制作和表演艺术家们。</p> <p class="ql-block">看见这个小朋友在解说皮影戏。不禁停下匆匆的脚步,认真听了一阵。</p> <p class="ql-block">影舞万象:中国皮影展</p><p class="ql-block">影舞万象:中国皮影展位于成都博物馆第5层,展览有影人、皮影雕刻工具、影卷、演奏乐器、民间艺人演出影像资料。还设有制皮基地、皮影雕刻班和皮影表演队。使皮影这门活态的民间表演艺术采用博物馆的形式得到系统、完整和妥善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6年接国务院授牌“中国皮影博物馆”,是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位于博物馆2-3层,分为四个展览,分别是“九天开出一成都:先秦时期的成都”,“西蜀称天府: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成都”,“喧然名都会: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成都”以及“丹楼生晚辉:明清时期的成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近世篇)位于博物馆4层。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局,成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保路运动的重要策源地、抗战大后方的战略重镇、解放大西南的主要战场。这三座丰碑,将永载近代中国的百年史册。</p> <p class="ql-block">成都天府广场半日游在匆匆忙忙地游走和观赏中结束了。也算收获满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