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子,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M

<p class="ql-block">在医院里,我们经常能够遇见下面这几个问题:①我不想拍片子,因为会致癌。②能不能不拍片子,因为我要备孕。③坚决不拍片子,因为我已经怀孕了。</p> <p class="ql-block">要不要拍X线片或CT等放射检查,最关键的是要看你的病情需要不需要。没有必要的辐射自然不必去“吃”,但如果需要的话,即使是冒着一定的风险,也是要狠心去“吃”的。比如,这边你车祸后性命攸关,需要拍片子检查,还考虑什么辐射不辐射吗?比如,你只是一个直径2MM的实性肺结节,需要隔三岔五就去复查胸部CT吗?所以,这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问题,切勿因恐惧辐射延误诊疗。更何况这种医疗检查中接受的电离辐射也罢,射线也好,根本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对电离辐射的过度恐慌已经从线下传播到了线上,已经从老年人的认识传播里到了年轻人身上了。大家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生在宇宙中,本身就无时无刻不被电离辐射着。因为来自宇宙射线、土壤、建筑材料等的辐射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概念叫做“自然本底辐射”,全球人均自然本底辐射,约为2.4 mSv/年。这个mSV是一种剂量单位,叫做毫西弗。还有一个单位名词是mGy,叫做毫戈瑞。这两个名词的区别在于msv是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的比值用来评估人体辐射风险的单位,mGy用来表示单位质量组织吸收的辐射量。拍一次常规胸片,也就是X线片,辐射是0.02-0.1mSV.做一次胸部CT的是5-7mSV。PET-CT要大一些,基本上在25-30mSV之间。比如你今天去医院看病,医生让你做一个胸部CT平扫,你就接受了5-7msv的辐射量风险,相当于 2-3年的自然本底辐射。看起来很多,但仍在安全范围内。那么,能够致癌的辐射剂量阈值到底是多少呢?单次或短期累积小于100msv的情况下,如连续做20次胸部CT平扫的情况下,也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会增加癌症风险。如果是大于100 mSv的话,有可能略微增加癌症风险。如果急性暴露于大于1000msv的情况下,却是会显著增加白血病、实体瘤风险。然而,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在现在的医疗设备下,不可能有如此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所以也远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风险。即使你某一次做了头颅、胸部、全腹部的CT,也不会超过50msv,这是远低于致癌阈值的,其风险是可忽略不计的。还有便是,孕妇到底能不能拍片子?有多大风险?胎儿剂量通常直接使用mGy,因胎儿组织敏感,所以国际标准直接用吸收剂量评估风险。大于100-200 mGy的话,可能增加胎儿畸形、智力发育迟缓的风险。如果超过500 mGy就会显著增加流产、先天畸形的风险。还是那句话,这种大剂量的辐射,在现在的检查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做一次胸片对胎儿的辐射剂量只有0.0001-0.01mGy,这几乎是没有风险的。只有做盆腔CT对胎儿的辐射剂量会达到10-50mGy,是有中低风险的。所以在妊娠早期,还是要尽量避免腹部/盆腔CT,除非是一些不得不做的特殊情况。而妊娠中晚期,必要检查也是可以谨慎进行的,优先选择低剂量方案。更何况,在检查时还会有一些保护措施。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备孕状态下的女性患者,病情需要检查时,却因为顾忌到电离辐射而不愿意检查,甚至耽误了病情。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诊断性X光对卵子的影响微乎其微,比如1次胸部X光的辐射为约0.02-0.1mSv。而且女性卵巢位于盆腔深处,拍摄胸部或四肢X光时,实际接受的辐射剂量<0.01mGy,这是远低于卵子自然损伤率的。而且如果穿戴了铅围裙的话,也可阻挡绝大多数辐射。只有达到100mGy的剂量,才有可能影响生育,而这相当于连续5000次胸部X光或连续 20次盆腔CT。正常看病情况下,可能吗?对于看病拍片检查来说,几乎不可能致癌。所谓频繁做CT可能容易致癌,那要看你多长时间内做多少次CT。每年一二次,和每天一二次能相同吗?这个所谓“容易致癌”其实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万分之一和百万分之一都可以用来解释。所以,对于网络上那些充满煽动性和蛊惑性的谣言,大家要谨慎看待。然而,现实却是,对于这些恐慌于电离辐射、妊娠者和备孕者,却有着被“过度不医疗”的遭遇。因为一旦真出现了问题,不管是不是和医疗检查的电离辐射有关系,可能都是一场难以自证清白的漫长官司。所以,多巴胺上面这些介绍,也只是给大家看一看,自己了解一下罢了,不作为医疗建议。最后还是忍不住要提醒大家:该做的检查还是要做的,不该做的检查不要做。医疗辐射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必要时切勿因噎废食。常规检查的辐射量是安全可控的,根本无需过度恐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