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体操队国家级体操<br> 名将戚玉芳在平衡木上表演,稳如泰山 ▲ 当年国家体操队来沪访问,戚玉芳等国家级<br> 体操名将到虹口中学指导工作。虹中体操队<br> 队员亲临表演现场,观模、学习、取经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9年前有篱笆墙),<br> 虹口中学就建起了一支“技巧队”,是<br> 上海市众多中学里独一无二的体育团体。<br> 虹口中学“技巧队”队员就是在“武进<br> 路86号”校园露天操场的体育垫上<br> 刻苦训练,动作惊险难度大<br> <div><br></div><div> 1961年8月,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和锻炼,我们从虹口中学初中毕业。随后,有的同学升入高中继续深造学习;有的同学考入中专学校,有的同学则进入社会参加工作。</div> ▲ 虹口中学61届初三(4)班(49人)<div> 学生名单——<div> 原甲班:杨丽玲、王 琼、钱君慧、朱 民;</div><div> 原乙班:易庆棠、陈固明、崔正翔、李黎耀</div><div> 等 8人来自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红杠)<br>注:初一(4)班班主任陈 理(数学);<br> 初二(4)班班主任金明玉(美术);<br> 初三(4)班班主任徐佩珍(数学)</div></div> ▲ 1961年8月,虹口中学61届初三(4)班<div> 毕业照<br></div> ▲ 1961年8月,虹口中学61届初三(4)班<br> 部分女同学合影留念。照片中——<br> 前排左起:许文箴、王 琼、钱君慧、<br> 徐佩珍(班主任,数学);<br> 后排左起:忻苏华、杨兰琴、蔡鲜玲、<br> 殷雪楚 ▲ 1961年7月,虹口中学61届初中毕业生<br> 邵存娣的“虹口中学初中毕业证书” ▲ 1961年7月,虹口中学61届初中毕业生<br> 冯章亮的“虹口中学初中毕业证书”<br> ▲ 1961年8月考入上海市虹口中学高中的有<br> 原甲班:翁海珊、王 琼、钱君慧、<br> 章 娴、 冯章亮、朱 民;<br> 原乙班:谈詠琼、盛安仪 、李芳琴、<br> 周福宝、陈定国、池访明、<br> 朱世贤、崔正翔、陈增德、<br> 李黎耀、李 平、夏维靖<br> 原丙班:程钦勇<br> 原甲班6人 (2男,4女);<br> 原 乙班12人(8男,4女);<br> 原丙班1人 (1男) 编入上海市虹口中学61级高一(3)班的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58届毕业生有王琼、钱君慧、盛安仪 、李芳琴、周福宝、崔正翔、夏维靖等7人。 ▲ 上海市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王琼,<div> 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甲班学生</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盛安仪,<div> 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乙班学生</div>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的原虹口区<br> 第二中心小学同学钱君慧、周福宝、<br> 夏维靖、李芳琴、崔正翔小学毕业<br> 55年后的合影照片(拍摄于2013年<div> 3月18日)照片中——<br> 左起:钱君慧(甲班)、<br> 夏维靖(乙班)、<br> 周福宝(乙班)、<br> 李芳琴(乙班)、<br> 崔正翔(乙班)</div>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5)班男同学在<br> “武进路86号”校园围墙内的攀爬架<div> 上玩耍(拍摄于1961年9月)<br>注:照片中虹口中学围墙内的攀爬架所在<br> 位置就是原游泳池的位置。</div>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5)班五位男同学在<br> 武进路86号校园原“第二中心小学”的<br> 三层教学楼前合影留念(1961年9月)<br>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5)班三位女同学与<br> 在“武进路86号”校园大操场上<div> 学骑自行车(拍摄于1962年5月)<br> 照片中——<br> 左起:唐丽华、吕家燕、王秀凤</div>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5)班部分男同学与<br> 班主任甘代媛老师在“武进路86号”校园<br> 的大礼堂和五层旗楼之间位置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前排:左1林德培、左4陈定国、左6冯章亮;<br> 后排:左2薛德荣、左5甘代媛老师<br> ▲ 1956年~1967年期间,盛一平出任<br> 虹口中学党支部书记 ▲ 虹口中学校长顾芳三(左1)正在作报告,<br> 副校长于运联(左2)在主席台上就座 ▲ 上世纪六十年代,虹口中学全体政治教师<br> 和政工干部与校长、书记在校大门前合影<br> 照片中——<br> 前排左起:陈章召、宋义英(政治)、<br> 李飞伦(校大队辅导员)、<br> 史君芝、萧雪珪、方惠兰<br> (政治)、盛一平(书记);<br> 后排左起:黄永祥(政治)、赵泽寰<br> (校长)、修广余(政治)、<br> 李炳钟(校团委书记)、<br> 沙浩(政治)、陈文潜<br> (政治)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班主任 <br> 高东升(化学),中共党员,曽是 <br> 虹口中学教师合唱队队长兼指挥 <br> (2013年3月18日拍摄)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54人)<div> 学生名单<br> 原甲班:王 琼、钱君慧;<br> 原乙班:李芳琴、周福宝、崔正翔、<div> 夏维靖、盛安仪等7人</div><div> 来自“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红杠)</div><div><div>注:高一(3)班上学期班主任秦文(语文);</div><div> 下学期班主任宋伯淳(体育);<br> 高二(3)班 、高三(3)班班主任均为<br></div></div><div> 高东升(化学)。</div></div> ▲ 1964年8月,上海市虹口中学高三(3)班<br> 全体毕业生与校长、书记及老师合影留念<div> 照片中——<br><div> 第一排左起:吴惠琪、易友人、吴爱芳、<br> 胡昌旭、鲍婉仪、盛一平、<br> 顾芳三、于运联、范克安 、<br> 高东升、周福宝、周逸华、<br> 陈菊英;<br> 第二排左起:王 琼、唐惠珠、王舜华、<br> 姚寿梅、 薛秋珍、郁勤香、<br> 陆 莹、 祝如琳、刘凤琴、<br> 盛安仪、 陈士伟、李芳琴、<br> 许洁芬、 王维娜、忻苏华、<br> 梁圣芳、 钱君慧;<br> 第三排左起:王国明、 郭志豪、王酉君、<br> 张家鸿、 王国辉、左元中、<br> 尹雷方、 赵文正、胡龙根、<br> 毛本大、 冯志毅、甘祥云、<br> 蒋旗龄、 路志青、赵大熙;<br> 第四排左起:林维德、 林道明、 赵明富、<br> 薛建夫、李仁德、 盛耀华、<br> 崔正翔、 姚重光、金国祥、<br> 刘朝明、 李中兴、丁钟伟、<br> 夏维靖、 荀宏良<br> 其中——<br> 校长:顾芳三,书记:盛一平,副校长;于运联,<br> 班主任:高东升(化学),化学教研组长:鲍婉仪,<br> 俄语教师:胡昌旭, 体育教师:范克安<br></div></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div> 团支部集体照(1964.8)<br> 照片中——<br> 第一排左起:夏维靖、盛耀华、姚重光、</div><div> 崔正翔、盛一平、顾芳三、<br> 于运联、高东升、李仁德、</div><div> 刘朝明;<br> 第二排左起:周逸华、王 琼、薛秋珍、</div><div> 忻苏华、许洁芬、王维娜、<br> 李芳琴、祝如琳、陈士伟、</div><div> 唐惠珠、钱君慧、周福宝;<br> 第三排左起:路志青、冯志毅、王酉君、</div><div> 王国辉、丁钟伟、赵明富、 <br> 尹雷方、毛本大、林道明、</div><div> 张家鸿、荀宏良、王国明、</div><div> 赵大熙<br> 其中——<br> 顾芳三(虹口中学校长),</div><div> 盛一平(党支部书记),</div><div> 于运联(副校长),<br> 高东升(虹口中学64届</div><div> 高三(3)班班主任)<br>注: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团支部共有</div><div> 团员31名,其中,男团员19名,女团员12</div><div> 名,占全班人数的57.4%。</div> ▲ 1964年7月,上海市虹口中学颁发的<br> 高中毕业证书。由校长顾芳三,<br> 副校长于运联签发的冯章亮<br> 高中毕业证书 ▲ 1964年7月,上海市虹口中学颁发的<br> 高中毕业证书。由校长顾芳三,<br> 副校长于运联签发的崔正翔<br> 高中毕业证书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翁海珊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div>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沈文龙考入师大附中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div> ▲ 北京清华大学校大门<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王琼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南京大学外语系</div><div> 俄语专业</div> ▲ 南京大学校大门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钱君慧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南京邮电学院</div><div> 有线通信系有线通信工程专业</div> ▲ 当年的南京邮电学院学生证 ▲ 当年的南京邮电学院学生校徽<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朱民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华东水利学院<br> 工程力学系,应用工程专业</div> ▲ 華東水利學院(南京)校大门 ▲ 当年的華東水利學院学生校徽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刘文才考入复兴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上海师范学院数学系,</div><div> 毕业后,担任中学数学教师。刘文才</div><div> 曾是二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委员</div>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马碧燕考入新力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div><div> 毕业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div> ▲ 1964年9月,上海师范学院全景<br> ▲ 当年的上海師範學院学生校徽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胡建初(刘建初)考入</div><div> 虹口中学初中</div> ▲ 1961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br> 甲班的刘建初考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div> 1964年8月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div>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乙班的陈定国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div>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br> 乙班的陈增德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br> 1964年8月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 上海复旦大学的校大门 ▲ 当年的上海复旦大学学生校徽<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甲班的宣海源考入光明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div> ▲ 位于西藏南路上的“上海市光明中学”<br> ▲ 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乙班的张综喻,<div> 1950年9月~1952年7月入九龙路幼稚园;</div><div> 1952年9月~1956年7月就读于虹口区</div><div> 第二中心小学1~4年级;</div><div> 1956年9月~1958年7月转学至虹口区</div><div> 第三中心小学5~6年级</div>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乙班的张综喻考入复兴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5年8月考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div> ▲ 当年的上海科技大学学生校徽<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br> 乙班的池访明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br> 1964年8月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 ▲ 当年的山东大学校大门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br> 乙班的赵可妮考入复兴中学初、高中;<br> 1964年8月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 ▲ 当年的上海中医学院校大门 ▲ 当年的上海中医学院学生校徽<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乙班的周福宝考入第五女子中学初中,</div><div> 1961年8月考入上海市虹口中学高中;<br></div><div> 1964年8月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div> ▲ 位于虹口区武昌路556号的“上海市<div> 第五女子中学”教学大楼</div> ▲ 当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校边大门 ▲ 当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学生校徽<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乙班的李平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br> 1964年8月考入北京地质学院<br></div> ▲ 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全景 ▲ 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学生校徽<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乙班的夏维靖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div> ▲ 当年的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大门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乙班的朱世贤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div> ▲ 当年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学生校徽<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br> 甲班的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br> 1964年8月考入北京机械学院 ▲ 1964年8月,冯章亮考入北京机械<br> 学院,后因身体原因未能就读,<br> 留在上海市虹口区当中学教师。<div> 照片为“录取通知书”</div> ▲ 当年,北京机械学院的校大门<br> ▲ 1958年8月,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div> 乙班的崔正翔考入虹口中学初、高中;</div><div> 1964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br> 炮兵工程学院炮兵兵器系</div> ▲ 1964年8月8日(星期六)上午,崔正翔在<br> 虹口中学拿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br> 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 炮兵工程学院校园大门(坐南向北)<br> 北面门梁上正中是“八一军徽”,两边<br> 是军标“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 炮兵工程学院校园大门南面门梁上是<div> 1951年毛主席为解放军炮兵题词——<br> 《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砲兵而奮斗》<br></div> ▲ 2014年11月15日(星期六)是<div> “虹口高级中学65周年校庆”返</div><div> 校日。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发小</div><div> 陈定国(虹中64届高三(5)班)和</div><div><div> 崔正翔(虹中64届高三(3)班)在</div><div> 广粤路138号虹口中学新校区教室中</div><div> 相遇,合影留念</div></div> ▲ 2019年11月16日(星期六),在广粤路<br> 138号虹口中学举办的《虹口高级中学<br> 校庆70周年》庆典上,崔正翔与虹口区<br> 第二中心小学乙班发小陈定国【虹口<br> 中学64届高三(5)班】合影留念<br> <div><br></div><div> 1966年~1976年,中国大地席卷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虹口中学同样也经历了苦难的十年“动乱”。</div> ▲ 虹口中学林丙义老师(1965年时28岁)。<div> 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分配</div><div> 到虹口中学担任历史教师</div> ▲ 1965年12月3日,《文汇报》以通栏标题<br> “关于《海瑞罢官》问题的讨论(4)”<div> 为题,号召读者根据“双百”方针,</div><div> 发表不同意见。于是 刊登了林丙义</div><div> 撰写的文章《海瑞与<海瑞罢官>》</div><div> 文章敢于驳斥“文痞”姚文元的谬论</div> ▲ 1966年5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br> 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br> 委员会通知》(即《五 · 一六通知》)。<br> 《通知》宣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br> 在全国范围开始 ▲ 1968年初,时任武进中学领导成员的<div> 林丙义老师遭批判,被关进“牛棚”。</div><div> 1979年3月,他被彻底平反。林老师</div><div> 认为:“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与</div><div> 姚文元做一番斗争,也为人生留下</div><div> 一个值得回首的痕迹。”</div> ▲ 1968年春节后的那一天下午,天气晴朗,<br> 阳光明媚。虹口中学“武进路86号”<div> 校园大操场上聚集着20位来自全国</div><div> 各地的64届高三(3)班同学,他</div><div> 们是男生14人,女生6人。当时在</div><div> 大操场上小聚后,拍摄了一张校园</div><div> 合影照。 照片中——<br> 第一排左起:林维德、丁钟伟、王国明、<br> 赵大熙、路志青、王国辉;<br> 第二排左起:周逸华、许洁芬、 薛秋珍、<br> 祝如琳、王维娜、钱君慧;<br> 第三排左起:赵文正、左元中、李仁德、<br> 姚重光、崔正翔、李中兴、<br> 金国祥、冯志毅</div> <div><br></div><div> 1976年10月,上海市虹口中学度过了十年“动乱”时期,终于迎来了新生。</div> ▲ 1977年,位于海南路10号虹口区政府<div> 大院对面的“武进中学”并入虹口中学。</div><div> “武进中学”的师资大多来自虹口中学,<br></div><div> 回归虹口中学,也算是“回娘家”</div><div> </div> ▲ 1978年虹口中学被上海市教育局重新<br> 确认为区重点中学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适应社会对各类<br> 人才的需要,上海市虹口中学开设了<br> 四年制“文书中等专业班”,前后共<br> 办了八届,培养了3600名合格、<br> 优秀的文秘人员(拍摄地点:<div> 虹中“武进路86号”校大门)</div>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校长于运联在<br> 虹口中学“武进路86号”校园大门口<div> 挂牌“上海市虹口中学文书中等专业班”<br> 下的留影</div> ▲ 一九八六年六月,四年制“文书中专班”<br> 学员毕业照。(拍摄地点:虹口中学<div> “武进路86号”大操场)</div> ▲ 上世纪九十年代,虹口中学将校园东部<div> 原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的三层教学楼</div><div> 的人字铺瓦屋顶拆除,加高到四层,</div><div> 与相连的由日本人建造的教学大楼</div><div> 齐平(红框所示的那幢四层楼)</div> ▲ 与此同时,虹口中学将临靠武进路的南<div> 围墙拆除,建造起“东-西新五层楼房”,</div><div> 取名为“宏中大楼”,作为学校多种</div><div> 经营基地。该大楼底层出租给商户开店,</div><div> 2~5层为学校用房(红框标出虹口中学<br> 拆除大礼堂后,新建起的“南-北新五</div><div> 层楼房”位置)</div> ▲ 从虹口中学大操场内看“宏中大楼” ▲ 虹口中学原大礼堂被拆除,留下人字<div> 屋顶痕迹。在原大礼堂地面上,</div><div> 盖起“南-北新五层楼房”</div> ▲ “南-北新五层楼房”的南面与“宏中大楼 ”<div> 相接,北面与原四层教学边楼相连。</div><div> “南-北新五层楼房”内,设新礼堂、</div><div> 校史陈列室、校友会办公室及其他</div><div> 办公用房 <br></div> ▲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虹口中学<div> 原“武进路86号”校园模型<br></div> ▲ 于是原来冷清安静的武进路东段变成了<br> 繁华热闹的商业大街 ▲ 武进路东段顶端为“宏中大楼”的起点 ▲ 武进路东段,盖起“宏中大楼”后的<br> 虹口中学“武进路86号”校大门<div> 模样及其位置</div> ▲ 盖起“宏中大楼”后的虹口中学<div> “武进路86号”校大门模样</div> <div><br></div><div> 2006年前的上海市虹口中学校庆都在“武进路86号”校园举办纪念活动。忘不了这片多情的土地——真情还在老地方!</div> ▲ 1949年~1979年上海市虹口中学建校<div> 三十周年纪念。“武进路86号”校园风光</div> ▲ 1989年11月26日(星期天),虹口中学<br> 校庆40周年,部分师生在“武进路86号”<br> 校园大操场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3丁淑华、左4胡昌旭老师(俄语)、<br> 左5顾育祎老师(物理) ▲ 1994年11月20日(星期天),虹口中学<br> 45周年校庆,65届高三(2)班与会<br> 师生在“武进路86号”校园大操场上,<br> 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第二排:左3顾育祎老师;<br> 第三排:左4郑正明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请继续阅读《百年沧桑的武进路86号地块<br> 之变迁-5》<br></div> 撰 稿人 崔正翔 (虹口中学64届<br> 高三(3)班校友)<br><br>完稿时间 202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