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门,太原历史遗迹

乐游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安府街(上党门),山西省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上党门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位于长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隋代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在衙署内大兴土木,增建飞龙宫、德风亭。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余间。金元之际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鼓楼。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飞龙宫‌是位于长治市的一处历史建筑,其名称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飞龙宫最初是由唐玄宗李隆基在担任潞州别驾时增建的。李隆基在潞州期间,对衙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增建了飞龙宫和德风亭,使得当时的建筑群达到了280余间之多‌。</p> <p class="ql-block">‌德风亭是唐玄宗李隆基在潞州别驾任上修建的一座亭子‌。德风亭的名字取自《论语:颜渊篇》中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寓意君子之德如同风一样影响他人‌。</p> <p class="ql-block">‌上党门和德风亭是长治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东周风云,长治分水岭出土文物专题展图片</p> <p class="ql-block">东周风云,长治分水岭出土文物专题展图片(士兵与骏马)</p> <p class="ql-block">东周风云,长治分水岭出土文物专题展图片(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市东周时期的牛车‌在考古发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长治市分水岭墓地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的牛车遗迹。这些牛车多为独辕双轮,车厢为方形或长方形,车辕前端缚有一根叫“衡”的横木,衡两边各缚有人字形轭,用以系马或牛‌‌。</p> <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市东周时期的铜镜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长治市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东周时期的铜镜,其中包括日光连弧纹镜、昭明连弧纹镜、四乳四虺镜、四乳四兽镜和规矩纹镜等‌。</p> <p class="ql-block">象首蟠虺纹玉瑗‌:出土于1961年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53号墓。这件玉瑗的玉料呈白色,器表有光泽,直径为5.2Cm,孔径为2.8Cm,厚度为2.7Cm,呈扁圆体。其内外边缘雕成突起的弦纹,两面皆雕琢隐起的六组象首纹和蟠虺纹‌。</p> <p class="ql-block">在长治市分水岭墓地,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与马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马骨架、青铜马、陶马等,展示了东周时期马匹的形态特征和用途。例如,出土的青铜马和陶马都按照真马的比例塑造,反映了当时马匹的真实形态。此外,墓地中还发现了车马坑,进一步证明了当时马车在交通和运输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有铤箭镞‌:这是东周时期最常见的箭镞类型。其特征是在箭镞的后部有一个较细的铤,增大了箭镞和箭杆的接触面,使得结合更为牢固。有铤箭镞在商代开始流行,并贯穿整个青铜时代,直到西周时期仍然占据主流‌‌。</p><p class="ql-block">‌无铤箭镞‌:虽然有铤箭镞是主流,但无铤箭镞也存在。无铤箭镞通常形状为三角形,没有后部的铤结构,但其设计也较为精细,具有锋利的锋刃和倒刺,以增加杀伤力‌‌。</p> <p class="ql-block">宏门街位于长治市古城东大街北侧,城隍庙正门南面的街,因庙门宏伟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巷内。</p> <p class="ql-block">瑞日祥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安府城隍庙古建筑群内,是该建筑群中一座汉白玉石牌楼,属元至清代古建筑,现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p> <p class="ql-block">长治城隍庙的宏门街上有两座牌楼,其中木牌楼背面刻有“圣德广施”四字,与用户问题中的“聖德广施”字样一致。该牌楼为四柱七楼式,顶饰琉璃,可能与宗教或历史颂德主题相关‌。</p> <p class="ql-block">长治城隍庙的宏门街上有两座牌楼,其中木牌楼背面刻有“圣德广施”四字,与用户问题中的“聖德广施”字样一致。该牌楼为四柱七楼式,顶饰琉璃,可能与宗教或历史颂德主题相关‌。</p> <p class="ql-block">扁额:泽施四海,对联:威镇潞安扶社稷,恩敷漳河佑黎民。</p> <p class="ql-block">扁额:潞安府城隍庙;对联:但得回头便是岸,何须到此悟前非。</p> <p class="ql-block">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始建于元代。</p> <p class="ql-block">潞安府城隍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m,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城隍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长治市潞州区大北街庙道巷,是元代至清代建筑群,供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府级城隍神,职责为守护潞安府(长治古称)城池。</p> <p class="ql-block">锦绣太原:傍晚的五一广场,暮色给“锦绣太原”匾额镀上暖金。灯影里古建筑轮廓柔和,晚风掠过街角的老字号,车流与人潮织就流动的彩锻,一城烟火在黄昏里酿成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原五一广场城楼(首义门)‌是太原市标志性历史建筑,原为明代承恩门,历经辛亥革命、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后拆除,2021年复建竣工。其以明代太原府城为蓝本,兼具古城风韵与现代城市精神,现已成为展示太原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太原五一广场城楼下的太原旧城模型‌是一个展示太原历史文化的重要展品。该模型展示了明太原城的缩影,包括城墙、城门和主要街道,生动再现了明太原城的辉煌历史。模型中,城墙高约12米,有8个城门和4个角楼,规模宏大,体现了“锦绣太原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副厅级建制,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人类生计方式;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山西地区的人类生计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时期,人类从依赖狩猎采集逐渐转向以农业为主的生计方式‌。具体来说,这一转变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和工具演变的推动。</p> <p class="ql-block">人类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大约从距今250万年至1万年前。在这个时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如石刀、石斧和石镞,用于捕猎动物和加工食物‌‌。由于食物资源有限,人类需要经常迁徙以寻找新的猎物和植物。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了部落的形成,即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p> <p class="ql-block">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如石刀、石斧和石镞,用于捕猎动物和加工食物‌‌。</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p> <p class="ql-block">7000~4000年的陶瓷(瓷盆)</p> <p class="ql-block">7000~4000年的陶瓷(彩色瓷盆)</p> <p class="ql-block">距今9000~7000年两大农业区的耕种人类</p> <p class="ql-block">距今9000~7000年陶瓷器具</p> <p class="ql-block">距今7000~4000年的陶瓷,涂料瓷器</p> <p class="ql-block">距今9000~7000年彩绘陶瓷盖瓷器</p> <p class="ql-block">土鼓(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的土鼓</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壶,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的彩绘陶壶</p> <p class="ql-block">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70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直口肥足鬲,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醋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瓮(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山西省太原市光社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甗,夏(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鼎,商(公元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直口足鬲,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鼎,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斝,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弦纹爵,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酒务头商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鸮卣,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二郎坡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云雷纹鼎,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马铃,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林遮峪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庄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的“晋国霸业”展厅是“晋魂”基本陈列的核心部分,以晋国六百年兴衰史为主线,通过大量两周时期山西出土的珍贵文物,结合现代展陈技术,系统展现了晋国从肇基到称霸再到三家分晋的历史进程,凸显了晋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鸟尊为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国宝</p> <p class="ql-block">鸟尊,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114号墓出土;也是知名度最大的“鸟”,晋候鸟尊。</p> <p class="ql-block">青铜鼎,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铙,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世纪)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晋候温鼎,西周时期的金属器,山西博物院藏,于1992年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13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晋候断壶(晋候臣斤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鸟盖人足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兔尊,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晋侯卧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晋候苏钟,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杨姞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63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楚公逆钟,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6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兽目交连纹方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6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方罍,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云目纹铜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人足方盒,西周(公元前11世纪——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幕地63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虞侯政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1980年山西省文物商店收购</p> <p class="ql-block">蟠龙纹方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侯马市上马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荀候匜,春秋(公元前11世——前771年)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虿父己卣,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翼城县凤家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附耳蹄足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候马市上马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络绳纹罍,春秋(公元前770——前476了年)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270号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斜角云纹,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侯马市上马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附耳蹄足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太原市一电厂赵氏墓地出上</p> <p class="ql-block">为壶,春秋(公元前770——476年)1952年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文物室收购</p> <p class="ql-block">交龙纹壶,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山西省定襄县中霍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民族熔炉”展厅以“开放与包容”的民族品格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了山西在汉唐之间文化汇集和民族融合的历史。展厅内的文物包括 金器 、 铜器 、陶器、石雕、木板彩绘等,这些文物再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对峙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内迁山西,相继崛起并称雄,最终在4世纪末,拓跋鲜卑建立北魏,推进汉化,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和发展,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展厅内的具体展品包括太原市王家峰村徐显秀墓出土的“彩绘石雕墓门”和“黄绿釉带盖罐”、“釉瓷灯”,以及襄汾县吴兴庄村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雁鱼铜灯”,榆社县出土的北魏神龟年间的“方兴石棺”,朔州市出土的西汉年间的“高奴庙钫”,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胡傅温酒樽”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也反映了各民族在山西的交融与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胡傅酒樽,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雁鱼铜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襄汾县吴兴庄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嵌贝铜龟镇,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庄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清河太后中府鍾,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太原市东太堡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胡傅温酒樽,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鸡冠帽武士俑,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宋绍祖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牛车,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宋绍祖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伎乐俑和舞俑,北魏(386年——534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杂技俑,北魏(386年——534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去</p> <p class="ql-block">兽面镇墓兽,北齐(570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兽面及人面镇墓兽,北齐(570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武士俑,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绿釉带盖罐,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山西省太原市王家峰村徐显秀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绿釉龙柄凤首壶,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山西省太原市王家峰村徐显秀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釉莲花尊,北齐时期,于山西省寿阳县贾家庄库狄迴洛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北齐(550年——577年)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p> <p class="ql-block">骑马俑,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仪仗俑,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山西省祁具白圭村韩裔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武士俑,北齐.天统(567年)山西省祁县白圭村韩裔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按盾武士俑,北齐.河清元年(562年)山西省寿阳县贾家庄村库狄迴洛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胡人吃饼骑驼俑,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山西省太原市沙沟村斛律彻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红陶牛,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 的“ 佛风遗韵 ”展区是山西博物院“ 晋魂 ”基本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从北朝到明清时期山西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大佛,北朝——唐朝时期的佛风遗韵,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菩萨头像(山西博物院珍藏)</p> <p class="ql-block">石雕供养人头像(山西博物院珍藏)</p> <p class="ql-block">菩萨立像(山西博物院珍藏)</p> <p class="ql-block">释迦立像,东魏(534——550年)山西省交城县王村慈民寺征集</p> <p class="ql-block">白石雕释迦立像,东魏(534——550年)山西省昔阳县征集</p> <p class="ql-block">菩萨立像,东魏(534——550年)2001年山西省榆社县福祥寺出土</p> <p class="ql-block">周亮造释迦立像,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山西省稷山县大郝村征集</p> <p class="ql-block">释迦立像,隋(557——618年)1956年山西省万荣县文化馆征集</p> <p class="ql-block">西山大佛,凿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西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蒙山景区内,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p> <p class="ql-block">释迦头像,北齐(550——577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五尊像,北齐(550——577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佛半身像,唐(618—907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文管所征集</p> <p class="ql-block">解氏造弥勒坐像,唐(618—907年)山西省万荣县征集</p> <p class="ql-block">白石雕释迦坐像,唐(618—907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文管所征集</p> <p class="ql-block">李村十九人造弥勒像,唐—天堂四年(745年)山西省稷山县征集</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准提菩萨像,明(1368—1644年)山西省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金饰品展,这些金饰品不仅展示了山西博物院丰富的藏品资源,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工艺水平。通过这些展品,游客可以更好地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金带饰,西周时期的珍贵文物,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8号墓,由15件金带饰组成,总重量459.3克</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内的金饼‌是汉代文物,主要用于皇室贵族间的赏赐与馈赠。这些金饼呈圆饼形,一面凸起,一面凹陷,表面粗糙,直径在5.6-6.6cm之间,平均重量约247.11克‌。</p> <p class="ql-block">金贞佑宝券是金代货币,铸于金贞佑年间(1213-1217年),长33.7Cm,宽17.9Cm,重5652.5克。钞文为真书,顺读,这在金代所发现的钞版中极为少见,存世极罕。该钞版为研究金代货币制度提供了可靠的实物数据‌。</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内的金条展品主要包括明代洪武金锭和金贞佑宝券</p> <p class="ql-block">金条(黄金展品)</p> <p class="ql-block">萬字金条</p> <p class="ql-block">金条中绣刻有文字</p> <p class="ql-block">感谢各位的到访,关注、分享、欣赏,了解山西省博物院山西文物遗产及珍贵展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