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于书而书自神"格言书法系列二

随机漫步

<p class="ql-block"> "无心于书而书自神"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心态和状态。这里的"无心于书"指的是书法家在书写时应当达到一种无我、无意识的状态,即不刻意追求技巧和形式,而是让心灵完全放松,忘却技巧和形式的存在。在这种状态下,书写的动作变得自然流畅,不受拘束,从而达到"书自神"的效果,即书法作品自然流露出神韵和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格言(97* 45)</p> <p class="ql-block">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p><p class="ql-block">【译文】 好事做得不多,就不能够成名;坏事不做绝,也够不上毁灭自己。</p> <p class="ql-block">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礼记•大学》</p><p class="ql-block">【译文】自己先有这样善行,然后才要求他人照着做;自己先没有这样过失,然后再责备他人改正。</p> <p class="ql-block">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 •公冶长》</p><p class="ql-block">【译文】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p> <p class="ql-block">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p><p class="ql-block">【译文】志士仁人,不肯贪生而损害仁义,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义。</p> <p class="ql-block">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策三》</p><p class="ql-block">【译文】宽厚的人,不诽谤别人而使自己得到好处;有仁爱心的人,不危害别人而树立自己的名声。</p> <p class="ql-block">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p><p class="ql-block">【译文】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不一定会说得好,说得很好的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好。</p> <p class="ql-block">天下至大,方身则小;生为重矣,比义则轻。《隋书•诚节传传论》</p><p class="ql-block">【译文】天下是最大的,和个人身体性命比就小了,生命对于人是最贵重的,和正义比就轻多了。</p> <p class="ql-block">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荀子•不苟》</p><p class="ql-block">【译文】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掩饰自己的短处,无保留地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象这样就可以称为正直高尚的人。</p> <p class="ql-block">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荀子•非十二子》</p><p class="ql-block">【译文】,不因为地位显越而傲慢地对待别,不因为才智过人而有意使别人难堪。</p> <p class="ql-block">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p><p class="ql-block">【译文】终日伏在马棚里的老千里马,其志向仍在驰骋干里,壮志凌云的人,即使到了晚年雄心也丝毫没有减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