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从马来西亚槟城《星槟日报》1973年5月4日当天报纸发现萧逸《鹤舞神州》连载,连载当中存在以往版本中不存在的开篇三段章节,属于本篇小说前提简介。笔者不确定这三段文字是否为萧逸亲笔,姑妄记录在此,以飨同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u>日本南北朝分互凡五十七年复合,足利氏十数传而替,政权下移陪臣,于是称雄割据,互为兵争,成战国之势。</u></b></p><p class="ql-block"><b><u> 适中国侠士区飞(</u></b><b style="color:rgb(237, 35, 8);"><i><u>注:应是匡飞之误</u></i></b><b><u>)一名,游侠东瀛以笠原桑二之名,避居乱世,为足利氏所义结,数十年长居异域,娶妻生子,不说故国久矣,其子“笠原一鹤”因不知离奇身世,日昔受武士习风熏陶,乃为一典型日本武士,足利氏期以重任,在其父策划下,持贡物一松,密扎一封,暗渡重洋,其目的乃在面谒中国皇帝,请讨救兵!</u></b></p><p class="ql-block"><b><u> 时在大明永乐二十一年秋,朱棣帝北征方归。</u></b></p> <p class="ql-block">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萧逸创作此篇小说,总体上历史背景考据严谨,大致故事背景发生在明太宗永乐皇帝第五次北征蒙古结束之后(1423年),而且也是在这一年郑和结束了第六次下西洋活动,总体故事走向方面涉及朝堂的历史情况总体没有偏差,至于故事后段的倭患,我个人理解为是为了故事情节需要的前移或者后移(1419年望海埚大捷之后,明朝前期几无倭患。),无伤大雅。</p><p class="ql-block">但是如若加上上述三段文字,反倒出现了粗心的地方,这里提到日本南北朝时期凡五十七年,这个无误,但后文“政权下移陪臣,成战国之势”这里,又把南北朝和战国时期两段历史时期混为一谈,时间线极度压缩,导致失真。</p><p class="ql-block">这里再提一嘴,这一年日本的大事是,室町幕府也正式开始闭关锁国,加之1419年的倭患问题,太宗皇帝拒绝接见日本使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导致当年的勘合贸易没有顺利进行,从而在之后被迫中断。当年四代将军足利义持退位,称之为“大御所”(可粗暴理解为等同于中国的“太上皇”)。新将军是其子足利义量。总体而言,这时候的日本全国政局总体平稳,不可能出现向明朝“搬救兵”的行为,所以说如果吹毛求疵,这个开篇的前置条件有点荒唐,完全可用其他理由替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以笔者认为这篇小说在时间线考据方面相对很严谨的情况下居然开篇出现这种错误,很可能这些文字不是萧逸亲笔,记录在此,无非是聊备一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