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土地 我们的青春——五十年后再回首

刘丽玲

<p class="ql-block">昔日知青上山下乡经风雨 </p><p class="ql-block">今朝老友回首往事念真情</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一群十六七岁充满青春活力的懵懂少年,来到了原常德县蔡家岗公社延寿庵大队。在这遍土地上,我们生活、劳动、学习,度过了一段人生值得回味和纪念的美好时光。那是我们共同的知青岁月;那是汗水浸透衣衫,梦想照亮前程,青春热血铸就的峥嵘年华。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刻骨铭心、无法忘怀的记忆。 </p> <p class="ql-block">养育我们的那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延寿庵园艺场负责人张富林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中央委员刘春樵来茶园看望我们。</p> <p class="ql-block">部分知青参加民兵训练</p> <p class="ql-block">知青参加公社组织的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在延寿庵园艺场知青住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延寿庵大队副支书杨国华合影</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知青岁月</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3日,我们30名知青代表一路舟车辗转,从四面八方会聚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延寿庵社区,参加原延寿庵大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天,延寿庵社区广场中央两座拱门气势如虹,遥相辉映,巨大的红色气球悬掛着一幅幅热情洋溢的欢迎标语。社区党支部书记涂跃及其工作人员一行早已在此等候我们。当年的老支书毛阳春、副支书杨国华和民兵营长郭志平等社区代表全程参加了我们的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参观了蔡家岗镇发展史存列馆,在这里,看到了蔡家岗和延寿庵当年的旧貌和今天的新颜。大家对蔡家岗和延寿庵的巨大变化,交口称赞。</p> <p class="ql-block">  之后,大家来到延寿庵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欢聚一堂,回忆往事,畅叙友情。</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知青代表刘建华主持。</p> <p class="ql-block">  刘建华满怀深情的回忆知青生活往事,并朗诵了他为此次活动而作的诗:《蔡家岗重唔》“五十年光一晌逢,相看各是白头翁。堤边老柳还相识,摇落春寒说旧踪”。</p> <p class="ql-block">  现蔡家岗镇延寿庵社区党支部书记涂跃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  原蔡家岗公社延寿庵大队党支部书记毛阳春讲话。</p> <p class="ql-block">  原蔡家岗公社延寿庵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杨国华讲话。</p> <p class="ql-block">  原蔡家岗公社延寿庵大队民兵营长郭志平讲话。</p> <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代表李寄湘的发言激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  他首先感谢蔡家岗镇延寿庵社区的领导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五十年前给知青关怀帮助的公社、大队、各生产队、林园场的各级老领导老同志。对在座的毛阳春支书、杨国华支书、郭志平营长深深致谢道:是你们带领我们盖房子建知青点,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进步,操心费力,鼓励包容。衷心感谢当年在自身生活条件并不宽裕情况下,给我们吃、留我们住的父老乡亲们。 在回忆五十年前知青岁月时,他说:那些日子里,艰苦和快乐相伴,苦闷和开心随行。知青生活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是那么深刻、久远。虽然劳动很累,生活艰苦,却磨励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深情的说道:“为什么我们对这片土地如此难忘,因为我们的青春之歌从这里唱响”。</p> <p class="ql-block">  自由发言环节,知青们纷纷回忆当年的劳动、生活的情形:夏季“双抢”时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常常累得枕着扁担睡着了;在抗洪抢险中,为使水坝顺利合拢,跳到激流中手挽手形成人墙;去城里屠宰厂,运输做肥料用的散发恶臭的猪肠,钉耙用不上,只得用手捋,手上身上的臭气持续好几天;知青中的基干民兵把半自动步枪带回知青点,其他知青看到真枪真弹,趋之若鹜,爱不释手,羡慕不已。有的知青学会了耕田,有的学会了做茶,有的学会了嫁接桔子树。</p><p class="ql-block"> 有知青深有体会地说道: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开始理解了农民的辛劳,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开始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桩桩往事,把知青们的思绪带回到五十年前,唏嘘感慨之声在会议室飘荡。</p> <p class="ql-block">  随后,知青们在杨支书、郭志平营长和回乡知青陆小平的引导下,来到当年知青生活劳动过园艺场旧址。这里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下午,按照组委会的安排,知青们分成几个小组看望当年所属生产队胜似亲人的住户。</p> <p class="ql-block">  还看望了当年守护我们知青和乡亲们身体健康的赤脚医生周爱国。</p> <p class="ql-block">  知青代表上门走访慰问延寿庵社区困难户。</p> <p class="ql-block">  在延寿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还安排了一场卡拉OK活动。知青们兴致勃勃,引吭高歌。</p> <p class="ql-block">  之后,大家来到院子里,照相留念,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晚宴上,大家把酒言欢,依依惜别,相约再聚。</p> <p class="ql-block">今昔对比</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从延寿庵走出去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知青感言</p> <p class="ql-block">  《蔡家岗延寿庵大队知青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发言》</p><p class="ql-block"> 李寄湘</p><p class="ql-block"> 今天春光明媚,山清水秀,蔡家岗延寿庵大队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很高兴和大家欢聚一堂,回忆当年,畅叙友情。</p><p class="ql-block"> 首先,向蔡家岗镇延寿庵社区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社区给这次活动提供这么好的条件,圆拱、气球、横幅、对联,又隆重又热烈,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非常谢谢!谢谢!(鞠躬)衷心感谢五十年前给我们关怀、指引、包容,带领我们这群16、7岁、青春正旺的懵懂少年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蔡家岗公社党委、延寿庵大队党支部、大队部、各生产队、林园场老领导老同志,衷心感谢在座的毛阳春支书、杨国华支书、向支书、郭志平营长,是你们带领我们盖房子建知青点,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进步,操心费力。衷心感谢当年在自身生活条件并不宽裕情况下,给我们吃、留我们住的父老乡亲们。向领导和乡亲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感恩。(鞠躬)</p><p class="ql-block"> 当年,从常德市到延寿大队的下乡知青共有42位,于1975、1976、1977三年里,分几批来到这里。我是第一批。</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5年的3月1日,我们23人,告别家人,带着行李,坐大客车来到了蔡家岗延寿庵。在公社会议室,受到公社领导和延寿大队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款待。之后,各自跟着接我们的住户进入农家,开始了下乡知青生活。从此,1975年3月1日成为我们的人生纪念日,延寿庵成为我们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我在延寿庵大队下乡2年10个月,有些同学时间短一些,有些更长。那些日子里,艰苦和快乐相伴,烦闷和开心随行。“为什么我对这片土地如此难忘,因为我们的青春之歌从这里唱响”。每当我们知青在一起,回忆那时的劳动、生活、学习的场景、那些难以忘怀的大事小情的时候,深感知青生活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是那么深刻、久远。</p><p class="ql-block"> 春耕、双抢、冬修、烧砖,劳动强度大,环境艰苦,难以忘怀。春耕时节,乍暖还寒,光脚站在刺骨的水田里平田犁田,冻得受不了时,就跳上拖泥巴的小船缓一缓再下田;夏天双抢,骄阳似火,田里的水烫脚,白天挑秧运稻,晚上扯秧、收拾禾场,时常夜里十二点多才收工,冲到池塘三分钟洗完澡,因为蚊子太多不敢久留。刚刚睡下,五点半天还没亮,刺耳的钟声和喇叭里的歌唱又催促大家“出工了”。常常有人在田间休息时,枕着扁担睡着了;冬天修水利设施、基本农田改造,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天亮,一日四顿,两顿在工地吃;农闲时搞副业,烧砖是大项,打砖坯装窑出窑,燃烧的煤矸石浓烟刺鼻,烟雾中,知青和社员们挑着3、40块砖坯、150到200斤的重担,踩着又窄又长的跳板,在砖窑里上下穿梭,那场面是真正的“热火朝天”。</p><p class="ql-block"> 虽然劳动很累,生活艰苦,却磨励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后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更多的自信和办法应对。</p><p class="ql-block"> 也有高兴快乐的时候,那就是春耕双抢冬修上岸的时候,和装窑出窑任务完成的时候。那天必有一顿好饭:每人一碗红烧肉。那个期待的心情,那个好吃的味道,难以形容。</p><p class="ql-block"> 还有,常常在吃完晚饭后,或者雨雪天不出工时,同学们唱歌、学二胡、拉提琴、吹口琴、练武功、排节目,诗朗诵,唱样板戏,热闹得很。在知青点,唱得最多听得最多的歌,是洪湖水和北风吹,传看最多的杂志是《诗刊》,里面有一首郭小川的诗《团泊洼的秋天》。有时去田里抓青蛙,下池塘捕鱼,到鸽子湾水库找地木耳,嬉笑打闹,活泼快活,想起来也蛮美好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做错的事情,那时叫错误,现在是笑料,下去再聊。</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延寿庵早已旧貌换新颜。山水依然在,旧屋难寻覓。可是仔细思量,依稀感到,我们当年种下的橘子树仍在结果,浇灌的梨树还在开花,培育的茶园绿满山岗,和乡亲们一起建设的大块基本农田依然稻浪金黄。</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忍不住眼含泪水。</p><p class="ql-block">我们很高兴,很满足~~~。</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延寿村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刘建华</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p><p class="ql-block">三十多个名字,</p><p class="ql-block">被春风轻轻一吹,</p><p class="ql-block">就落在延寿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影子很长,</p><p class="ql-block">长过垄间的芝麻花,</p><p class="ql-block">长过山上的栆梨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后,</p><p class="ql-block">桔子树上数着白银,</p><p class="ql-block">数不完的,</p><p class="ql-block">是泥土里未说完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阳西斜时,</p><p class="ql-block">我们掏出记忆比对——</p><p class="ql-block">哪片云偷藏了,</p><p class="ql-block">当年遗落的稻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途的班车,</p><p class="ql-block">碾碎一地蝉鸣,</p><p class="ql-block">而延寿的泥土,</p><p class="ql-block">正把我们的脚印,</p><p class="ql-block">酿成新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 《难 忘 知 青 岁 月》</p><p class="ql-block"> (2025.5.5)</p><p class="ql-block"> 李敬拉</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春末夏初,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满怀喜悦并带着对往事的回忆来到了50年前作为知青曾经生活劳动的地方——蔡家岗公社延寿大队,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们曾经历了一段人生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时光。那是我们共同的知青岁月;那是一段被汗水浸透、被梦想照亮、被青春热血铸就的日子,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刻骨铭心、无法忘怀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恰逢“五一”佳节,我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朝夕相处的30名知青,重返旧地,在此开展知青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正是通过活动唤醒我们那份深埋心底的“乡愁”,让记忆中的山水人情与今日的乡村发展交织成动人的时代画卷。</p><p class="ql-block"> 1975年3月,延寿大队迎来了首批一群刚刚走出中学校门,16-7岁还未成年的年轻人。后来陆陆续续来了一批又一批,知青队伍不断扩大,达到42人。那时知青响应党的号召,带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来到了这里。虽说知青的日子是艰苦的,也是充实的。晨曦初照,男知青们已肩扛锄头,步入田间地头,与泥土为伴,与汗水共舞;女知青们背着竹篓,步入茶园,指尖在茶叶上跳动;冬天冒着严寒,兴修水利;盛夏顶着酷暑,插秧割稻;喂猪放牛,样样都干。晒黑的是皮肤,收获的是毅力。每当夜晚来临,大家又忘记了白天的劳累与烦恼,三五成群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梦想。特别是在劳动之余,我们也没有忘记对文化的追求。读书朗诵、跳舞唱歌、琴棋书画,球类运动等等,这些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文化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开始理解了农民的辛劳,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开始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同时,延寿大队这片土地也因知青们的到来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转眼间,那段知青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依然会涌起一股暖流。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共同度过的难关,那些欢声笑语的夜晚,都成为了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那份纯真的情感、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一个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5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让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山乡巨变。曾经的泥泞乡道已经被宽敞的马路取代;昔日的荒山沟壑已经化作了果园、花园和产业兴旺的田园;过去的平房矮屋也不见踪影,到处建起了一栋栋楼房小院。这些变化让我们既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又让我们在这熟悉的土地上难以找到曾经奋斗的痕迹。当我们看到旧貌换新颜的景象,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们深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过青春的汗水;我们感恩,因为这片土地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使命。知青岁月,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一段无法忘怀的岁月。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了我们的欢笑和泪水。虽然时光不能倒流,但我们的心,对那段最纯真、最热血的岁月久久不能遗忘。</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再次聚首,谈起那段知青岁月,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会闪烁着泪光。那是对青春的缅怀,更是对生活的赞歌。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岁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续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p> <p class="ql-block"> 《忆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 钟莉</p><p class="ql-block">锄头落处土生香,汗透衣衫日影长,</p><p class="ql-block">几垄春风青穗浪,一肩星斗旧行囊,</p><p class="ql-block">苦中酿得情如酒,别后方知梦亦良,</p><p class="ql-block">莫道年华随风去,心田犹种那时光。</p> <p class="ql-block">  《知青五十载聚欢》</p><p class="ql-block"> 任国林</p><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梦悠长,五十周年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往昔艰辛成故事,今朝故事韵流芳。</p><p class="ql-block">田间记忆心中刻,共议青春话热肠。</p><p class="ql-block">岁月难销情谊厚,欢颜同映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p><p class="ql-block"> 《愿》</p><p class="ql-block"> 艾伟</p><p class="ql-block">知青会集,</p><p class="ql-block">重回故里,</p><p class="ql-block">半百已逝。</p><p class="ql-block">忆初下乡时,</p><p class="ql-block">少年嫩稚;</p><p class="ql-block">天真烂漫,</p><p class="ql-block">无忧无虑。</p><p class="ql-block">上山采茶,</p><p class="ql-block">下田种地,</p><p class="ql-block">烈日下挥汗如雨。</p><p class="ql-block">结友谊,</p><p class="ql-block">艰辛困苦日,</p><p class="ql-block">同舟共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茶园已无旧址,</p><p class="ql-block">觅当年记忆无踪迹。</p><p class="ql-block">时间去哪了,</p><p class="ql-block">白驹过隙;</p><p class="ql-block">人生短暂,</p><p class="ql-block">行乐及时。</p><p class="ql-block">古稀将至,</p><p class="ql-block">耄耋可期,</p><p class="ql-block">美好夕阳更珍惜。</p><p class="ql-block">待明日,</p><p class="ql-block">我们再相聚,</p><p class="ql-block">金樽高举。</p> <p class="ql-block">  蔡家岗延寿庵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结束了,短短的一天,是美好快乐的一天,难以忘怀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本次活动组委会的精心安排。</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朋友!再见了青春!喜迎夕阳亦朝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