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5.25 星期日 多云</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户外活动简单粗暴到无话可说,不远处一座平淡无奇的小山包,爬上去,然后掉头回来,原路下山吃午饭。按照今天原本计划的线路,等于是刚开始就结束了。原因也很奇葩,在这座距离雪野水库三、四公里的小山顶上,不知是何方神圣建了个“观景台”,号称“雪野水库最佳观景点”,不交钱就不许通过。</p><p class="ql-block"> 水库现在的样子当然还没什么看点,但假如日后培养出几只巨型水怪,届时这山上再配备一批高倍望远镜,保不齐就会天天人满为患了,这事想想也挺让人激动的。</p><p class="ql-block"> 照例寻一处小树林拴好吊床,没想到的是自己给自己送上了一份尴尬,因为带了一罐啤酒。这事其实也不复杂,但要说清楚还是需要费些个笔墨,且容我细细道来。</p><p class="ql-block"> 从小的记忆中,父辈们都不喝酒,爷爷也不喝酒。不是不允许喝,也不是不敢喝,是确实没有酒量,我也一样,属于家族的基因密码,不容更改。</p><p class="ql-block">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摄影协会组织的一次创作活动,其间聚餐,经不住众人劝酒,就多少抿了几口,很快便感觉头昏脑胀,整个人除了牙齿以外通体成了红色。当时的青年摄影家协会其光主席端着酒杯过来喊我,说今天全省的摄影名流都在这儿了,跟我过去敬个酒认识一下,以后投稿也方便。去敬酒不可能自己一口不喝吧,当时的感觉只有自己清楚,只能硬生生推却了这番好意。结果被其光一顿数落,说男人不喝酒不抽烟是个缺陷,回去好好练酒。</p><p class="ql-block"> 从此开始了练酒模式,先从啤酒开始。那个年代刚开始兴起啤酒,坊间多不屑,说有股马尿味。市面上散装啤酒两毛七一斤,力争每天喝点。效果也还算显著,一段时间过后,坐下慢慢喝,能够喝一瓶了。这酒量已经足可以在我们家随随便便横着走。</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回家,史无前例的说过年怎么可以没有酒,打开一瓶啤酒,也给老父亲斟上一盅,三钱盅。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没有三钱盅的概念了,就是一种很小的酒杯,把它量化一下,差不多一两酒可以倒这么三盅半。老父亲端着小酒盅,郑重其事的抿了几次,也没见下去了多少,就说不行,我要去躺一会了,你们喝吧。</p><p class="ql-block"> 只要喝酒,大概就没有人可以做到永不喝醉,特别是像这种酒胆比酒量还大的。我的最快记录是十五分钟。在朋友家里,酒桌距离厕所不过三米,感觉不好立马起身冲过去,手还没触到厕所门,杯中物便从嘴中呈喷射状还给了大地。</p><p class="ql-block"> 喝酒的年头也不少了,但从来都没感觉到有多么好喝,无论多好的酒,也从没有想喝的冲动,从喝第一口就难受,越喝越难受,直至喝吐,传说中那飘飘欲仙的感觉一次也没找到过。</p><p class="ql-block"> 但是,有一天,转机来了。</p><p class="ql-block"> 朋友入手一辆新车,约我出去试车。夏天,烈日当空,气温有没有四十度不知道,只感觉热。两辆车都没有空调,是自行车。出去市区,在公路上晃晃荡荡两三个小时,又都没带水,中午十二点多,又热又渴,终于看到路边有家饭馆,一头扎了进去。点好菜,要了两瓶啤酒。根本等不及上菜,先倒上啤酒一饮而尽。那感觉,我靠,前所未有!才知道喝酒也要有前提的,想要喝啤酒,先把汗出透。</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每到夏季出坡,基本都会带一罐啤酒。不巧的是今天行程有变故,就没出什么汗。中午十分天又阴了,还刮着风。看当地实时气温只有二十六度。就犹豫这啤酒还要不要喝,别人喝了酒身体会感觉热,我特马相反,喝酒会冷。想想背了一上午,再背回去也挺没劲的,还是把它喝了。躺在吊床上就觉寒意阵阵袭来,越是靠着吊床的部位就越冷,为了让身体受热均匀,只好不断变换姿势。最终结果是不但不敢睡,还烙了一中午的饼,就怕万一因为喝酒而感冒这事儿就说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中医把寻常感冒分为两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在我这儿又多出来一种,叫醉酒感冒,关键是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药。一般感冒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像我这种醉酒感冒大概就不太多见,不知会不会被归类到疑难杂症里面去。</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