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促变革 共研共进探新途

江门市蒋惠欢名教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门市蒋惠欢名教师工作室第十五次研修活动简报</p> <p class="ql-block">  5月23日,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小学英语·江门)暨新会区育人方式变革学与教研讨活动在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项目式学习(PBL)驱动育人方式变革”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专题研讨、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育人的创新路径。江门市教育研究院陈晓琼老师、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黎友芬老师、会城中心小学蒋惠欢老师作为特邀专家莅临指导,黎友芬老师和蒋惠欢老师工作室学员及新会区区直、各镇校骨干教师近200人到现场观摩,其余小学英语教师线下同步参与。</p> <p class="ql-block"><b>一、活动启幕:聚焦育人方式变革</b></p> <p class="ql-block">  新会圭峰小学周文斌书记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本次活动是落实省、市基础教育改革文件精神的重要实践。他指出,项目式学习作为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抓手,能够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周书记呼吁全体教师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引领、区域联动、校本实施三位一体的教研共同体,为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b>二、模拟课堂:项目式学习的生动演绎</b></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首个亮点是由黄秋群、刘瑞芳、雷雁婷、宋慧琳、梁晓娴五位教师联合呈现的模拟课堂。她们以粤教沪外版三年级英语下册《At School》单元为载体,通过“模拟授课+项目设计阐述”的创新形式,全方位展示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p> <p class="ql-block">  黄秋群老师以“哪吒数字人”这一虚拟IP形象作为课堂导入,瞬间点燃学生兴趣。她通过哪吒的动画形象和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并号召大家“遵守规则、文明礼貌”,为后续项目学习奠定情感基础。</p> <p class="ql-block">  接着,刘瑞芳、雷雁婷、宋慧琳、梁晓娴四位教师化身“学生”,依次阐述她们对本单元的整体设计和精心设定的项目实施过程。她们将总项目“制作校园规则绘本”拆解为三个层层递进的子项目:</p><p class="ql-block">1.打造梦想教室(学生需观察教室环境,用英语描述理想中的学习空间,并制定班级公约。) </p><p class="ql-block">2.制定校园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需为校园不同场景设计规则标语,并用英语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3.践行文明礼仪(学生需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强化规则意识。)</p> <p class="ql-block">  五位教师的展示不仅体现了项目式学习的系统性,更引发了在场教师对跨学科融合与人文性渗透的深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b>三、课例示范: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实践</b></p> <p class="ql-block">  陈小梅老师带来的课例Make our school civilized,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鲜活范例。课程以“创建文明校园”为主线,用真实任务驱动,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不文明现象(如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记录并讨论解决方案,并通过TED小组合作制定校规,用英语撰写校园文明公约,并设计配套宣传手册,合作设计校规宣传手册后,最终以视频形式展示成果,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高度参与、思维多次碰撞。陈老师以多元评价形式打破常规的育人模式,如:文明行为自查表、校规宣誓、主题歌曲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行为反思。她还巧妙运用TPR游戏、情境创设与AI数字工具,构建了“学生主体、项目驱动”的课堂模式,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生动的生成式课堂。</p> <p class="ql-block"><b>四、专题报告:理论引领与实践创新</b></p> <p class="ql-block">  何佩玲老师以《PBL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为题剖析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包括真实问题驱动、多学科融合、分层任务设计与多维评价体系。她以陈小梅老师的课例说明,如何通过PBL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协作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推动英语教学从“知识输入”向“能力建构”转型。</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助手曾丽华老师以《从小组合作到思维共生——基于项目式学习的TED小组合作实践探索》为题,从“理论解码、实践破局、效果反思”深入解析了圭小英语科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TED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路径。TED小组合作的“五步法”(独立思考、独立写、轮流说、一起议、随机挑)有效破解了传统小组合作中“优生主导”的难题,确保每位学生高度参与、深度学习。她以三年级《Meeting Your Friends》和五年级《Shopping on the Internet》为例,展示如何通过AI创设真实情境,融合多学科任务,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实现语言应用与核心素养双提升。案例中,学生通过TED小组合作设计侨乡视频号、策划募捐网购等实践,体现“思维共生”理念,为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提供可复制路径。</p> <p class="ql-block"><b>五、专家点评:高屋建瓴指方向</b></p> <p class="ql-block">  会城中心小学蒋惠欢老师以“精心、关心、用心”三词概括陈小梅老师的课例。她引用叶澜教授的“三声五实”理论,指出课堂设计层层递进,成功实现了项目式任务驱动与学生英语输出的结合。她特别赞赏AI技术融入与语言支架搭建的创新实践,认为这为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教学提供了突破性范例。</p> <p class="ql-block">  江门市教育研究院陈老师以“attentive(专注)”与“involve(参与)”为关键词,高度评价本次活动。她强调,活动通过PBL、TED小组学习等模式,真正实现了“知识传递”向“能力生成”的转型,为区域教学改革树立了标杆。</p> <p class="ql-block"><b>六、活动总结:示范引领向未来</b></p> <p class="ql-block">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黎友芬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项目式学习在育人方式变革与学科深度融合中的示范价值。她呼吁全区教师以本次研修成果为起点,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学生主体、问题导向”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教育探索永无止境,唯有携手共进,方能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江门市蒋惠欢名教师工作室将不断探索革新,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项目式学习研究,助力江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迈向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撰稿:陈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侯诗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曾丽华 张群友 蒋惠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