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生生不息我有步履不停

夏荷

<p class="ql-block">初夏,追寻着茶的清香和水的清凉,行走河南一行踏足信阳,品茶、小憩、逗嘴、发疯(附带学习),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治愈)旅行。</p> 第一站:文新茶园 <p class="ql-block">从文心茶园出发到黑龙潭瀑布虽不远,但已过晌午没有农家,就在河边支起桌子,亮出吃着自家的精致小烙馍,里边卷几棵小葱,拌上荆芥,榨菜、海带丝,别有一番风味。</p> 第二站:黑龙潭 <p class="ql-block">顺着山路走了几公里就到了黑龙潭,到底有没有瀑布我们一看究竟。踩着石块小心翼翼的逆游而上,和游野线珍珠谭的情境颇有几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提前做功课了解到新县的九镇十八湾值得一去,我们就锁定目的地“丁家湾”,途径西河湾和“毛铺大湾”。</p> <p class="ql-block">香山湖:豫南山水间的碧玉明珠。</p> 第三站:西河湾 <p class="ql-block">一条河的旅程——潢河</p><p class="ql-block">潢河发源于新县万子山,自南向北贯穿光山、潢川两县,最终在淮滨县汇入淮河。这种由南向北的逆流特征,使其成为淮河上游罕见的"倒淌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家白桦在《孔雀河》中描写:"潢河水洗过伤口,也洗亮过刺刀"。</span></p> <p class="ql-block">西河湾的水不清澈,水中游鱼若现;</p><p class="ql-block">西河湾的杨不直挺,树干藤蔓缠绕;</p><p class="ql-block">西河湾的书苑不大,屋内香薰雅致;</p><p class="ql-block">西河湾的住户不多,留给我们的是舌尖上的记忆。</p> 第四站:毛铺大湾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迎着朝阳上路,途径毛铺大湾,就下车随便走走。清新自然宁静的山村风光让双脚不得不慢了下来,走进巷子,走进这里的铁马冰河。</p> <p class="ql-block">被河水的绿挡住了前行的路,右手边的停车场也刚刚好。这时看到一个导览牌“香木碓”。</p> <p class="ql-block">顺着渠水往下,看到了保留下来的“香木碓”,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制香工艺很有智慧——环保绿色无污染。</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河南新县香木碓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在河南新县大别山深处,潢河上游的幽谷中,曾有一座名为“香木碓”的古老水碓坊。相传明末清初,当地山民为利用水力舂米,伐香樟木制成碓身,因木料自带清香,得名“香木碓”。碓坊昼夜不息,舂出的稻米晶莹如玉,蒸煮时竟散发淡淡樟香,渐成贡品,名扬豫南。 </p><p class="ql-block">清咸丰年间,一云游道士途经此地,称碓下藏有“木精”,乃千年香樟树灵所化。道士以符咒封存灵气,嘱村民护碓以保风调雨顺。此后,香木碓被奉为神物,每逢旱涝,乡民皆来祈福。 </p><p class="ql-block">20世纪中叶,潢河上游筑坝,水碓渐废,香木碓残躯移至村口古树下。如今碓身斑驳,香气犹存,老人仍向子孙讲述“木精佑乡”的传说。香木碓不仅是农耕记忆的载体,更凝聚着山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存智慧,成为新县山区一道隐秘的文化符号。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在田间小道,一坑一景,这坑儿育稻苗,那坑儿插稻秧。</p> 第五站:丁家湾 <p class="ql-block"> 《题丁李湾》</p><p class="ql-block">半亩荷裙舞夏柔,水湾幽曲抱村流。</p><p class="ql-block">雕甍勾住檐牙月,六百烟波未锁秋。</p><p class="ql-block">《题丁李湾》通过“荷裙”“水湾”展现古村灵秀风姿,“雕甍”暗喻徽派建筑群,“六百烟波”指村落六百年历史积淀。诗中“勾住”“未锁”等动词活化时空,使荷香、古建、秋水浑然一体,暗合丁李湾“河南最美古村落”的雅誉。</p> <p class="ql-block">走进鄂豫皖苏区英雄纪念馆也就走进了鄂豫皖苏区,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横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实践典范。</p><p class="ql-block"><br></p> 最后一站:襄城汝河湾 <p class="ql-block">信阳留给我们的是茶的味道,还有那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一片叶子在这里走完了它的旅程,一条河流川流不息的奔向了它所谓的远方,一代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一颗颗栗子树和树下的脚印见证了生命从舒展到淬炼的涅槃重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的自述】</p><p class="ql-block">我在晨雾中睁开眼睛时,整座大别山还在沉睡。</p><p class="ql-block">露珠顺着叶脉滑落,在芽尖凝成水晶坠子。这是谷雨前第三个清晨,昼夜温差在叶底织出细密的绒毛,像新生儿脸颊上的胎毛。记得刚抽出嫩芽那日,老茶树枝桠轻颤,把积攒了整个冬天的月光都喂给了我。此刻山岚漫过梯田,远处采茶女的碎花头巾在云雾里忽隐忽现,恍若飘在青绿茶浪上的花瓣。</p><p class="ql-block">"一芽一叶,心要像捧露水。"采茶女的指尖带着薄茧,却比春风还要温柔。她的指甲缝里嵌着去年秋天的茶渍,那是时光给茶农盖的印章。当我的叶柄发出细微的断裂声时,她手腕轻转,把我放进垫着青竹的背篓。这里已经躺着许多同伴,我们在幽暗里交换山间的记忆——某夜流星擦过叶尖的温度,布谷鸟求偶时震落的晨露,还有被野兔啃过的老茶树又在断口处萌发的新绿。</p><p class="ql-block">杀青的铁锅烧得发白时,我闻到了自己的青春味。茶把式布满裂口的手掌在二百度的锅底翻飞,像在火中采撷某种看不见的花。我的身体卷曲又舒展,水汽蒸腾成头顶的云。这让我想起去年深秋,山脚下炒茶坊的灯火彻夜通明,那些在竹匾上摊晾的兄长们,是否也在相同的温度里完成了蜕变?</p><p class="ql-block">最后的炭火烘焙持续了整整七个小时。松木香渗进我的经络,把山魂锁在每一道褶皱里。当老师傅用拇指捻开我的叶脉检查成色时,窗外的映山红正开得灼眼。他眼角的皱纹和茶树皮的纹路如此相似,让人疑心是同一双手雕刻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此刻我躺在白瓷盖碗里,滚水冲下的瞬间忽然读懂了自己的命运。银毫在琥珀色茶汤中舒展,重新变回云雾缭绕时的那片新芽。穿月白旗袍的女子正对着我呵气如兰,她的瞳孔里倒映着整座茶山的春秋。而窗外,新一茬茶芽正在雨水中悄然萌发。</p> <p class="ql-block">茶之涅槃:一片叶子的生命史诗!</p><p class="ql-block">目睹青叶在铁锅中翻飞的刹那,我忽然懂得茶叶是植物界最伟大的炼金术士。那些曾在晨雾中舒展的嫩芽,经由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的层层淬炼,在高温中褪去青涩,在挤压中重塑筋骨,在静置中酝酿蜕变——这恰似人类文明对生命本质的叩问。</p><p class="ql-block"> 老茶人常说"茶有三次生命":枝头青翠是草木之命,杀青焙火是匠人之命,遇水重生是饮者之命。武夷岩茶历经九道炭焙仍能保持活性,普洱在岁月流转中持续转化,这不灭的生命力超越了植物学定义。当茶气在喉间化为太虚,我们终将明白:真正的永生,是让每个生命阶段都完成自己的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