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25日,商洛市老体协健步走专委会丹江骏马健走队,一行70多位队友,专程前往西安,参观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些五零、六零、七零后的人,打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对那些革命先辈啊,心里头满是无限的敬重!走进旧址,摸着旧桌椅、看着老照片,—— 眼眶子都热乎了,这股子深情,咋都忘不了!</p> <p class="ql-block"> 踏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木门,青石板路上的阳光碎成了片,仿佛能看见穿灰布军装的身影在院落里匆匆而过。作为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五零、六零、七零后的我们,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那些在记忆里泛黄的历史,突然有了扑面而来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列室里的旧桌椅,坑坑洼洼的桌面还留着钢笔划过的痕迹,褪色的煤油灯旁,放着已经磨破边角的《论持久战》。当年周恩来同志就在这样的桌子前,和国民党代表谈判到深夜。指尖轻轻抚过桌沿,忽然就想起先辈们常说的“小米加步枪” —— 原来真实的战场,不是影视剧里的宏大场景,而是这样一盏孤灯下,用智慧和胆识筑起的“无声防线”。</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们喉头一紧的是那间地下室。逼仄的空间里,一台老式电台静默地立在角落。想象着报务员蜷在黑暗中,借着煤油灯的微光发送情报,每一个按键声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墙上挂着的电报稿里,“延安”“前线”“紧急”这些词被红笔圈了又圈,像一团团跳动的火苗,烧得人眼眶发热—— 这并非是一台冰冷的发报机!分明是连接着生死存亡的“红色生命线”,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守住的“希望通道”。</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的老槐树沙沙作响,树下的展板上,密密麻麻列着从这里奔赴延安的青年名单。有穿长衫的知识分子,有扎麻花辫的女学生,最小的不过十六岁。他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个小院,又带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念,冒着枪林弹雨走向前线。展柜里的搪瓷缸上,“永远跟党走”的字迹虽已模糊,那却是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写下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时,当午的阳光正烈。回头望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匾额在蓝天下格外醒目。耳畔忽然响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此刻站在这儿才明白,这话里藏着多少血与火的故事。那些在课本上读过的 “抗战精神” ,此刻都化作了院落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沉甸甸地压在心上。</p><p class="ql-block"> 风穿过雕花窗棂,送来远处的汽笛声。如今的西安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但七贤庄的青砖灰瓦间,永远藏着一段不能忘记的岁月。“ 不忘初心 ”不是挂在嘴边的漂亮话,而是要把先辈们的热血与信仰,化作今天的工作动力与努力奋斗的底气。就像院子里的老槐树,根深才能叶茂!—— 我们这些后来人,也得把根深深扎进历史里,才能在新时代的风雨中,站得直、走得稳、走得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张建伟</p><p class="ql-block"> 图:杨书民 雷红 张建伟</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