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逃避型和焦虑型俩其实是互相吸引,互相欣赏的一对恋人,但因为彼此不了解对方的运行模式,到最后就会造成彼此伤害,分道扬镳,以抱怨收场,最终走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来看看回避型的心理轨迹:</p><p class="ql-block"> 这两种类型的人刚认识的时候,简直就像齿轮和链条一样咬合。回避型独来独往的冷静和成熟,在焦虑型眼里就像大哥哥一样稳重;焦虑型热情似火的表达欲,在回避型看来则是生命力的具象化,每天笑嘻嘻的像一个小太阳。俩人觉得找到了灵魂伴侣。说到底这都是缺爱的表象。回避型用疏离掩饰自卑,焦虑型用热情掩盖不安,本质上就是俩个没长大的孩子在互相取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焦虑型一直在追着回避型跑。围着他转,把回避型的礼貌当成了温柔,把回避当成了不敢愛。当焦虑型隐约看见了回避型伤痛,心生怜悯,反而激发了焦虑型的圣母心:“偏想把这块冰块给捂热,以此证明她真的很爱他”。可回避型呢,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就开始犯滴咕,开始打小算盘了。他们把焦虑型的阳光热情当成威胁了,把焦虑型的爱当成绑架,当成入侵信号了,暗自盘算着:“这人情绪这么不稳定,这么欺负我,将来我还有活头啊!啥都要听她的,不听就翻脸,我跟不上她的节奏,我们不合适,还是不要交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彼此开始频繁出现矛盾,争吵不断,现实就变得鲜血淋漓。焦虑型发现那个清静沉熟稳重温柔的男人不见了,连“回个电话,回个微信”都要权衡三几遍才回复;这时候双方都像被戳破的气球,开始互相指责:“你根本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却忘了自己何尝不是戴着滤镜看对方。焦虑型还在幻想破镜重圆,回避型早已启动情感隔离程序,一个死命追,非要谢个说法,一个死命逃,用各种借口躲得远远的。</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如果大家都在学习,关注到这方面,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点,就会启动以下步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建立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这是两个缺爱的小孩在玩危险游戏。焦虑型像个激情澎湃的情绪输送者,本质是想换取等量的爱;回避型表面云淡风轻,心里却时刻在算计得失。当焦虑型患得患失地索要安全感,回避型反而觉得被看穿伪装——那个永远得体的人设要崩塌了。于是沉默成了武器,逃避成了盾牌,焦虑型在追问中精疲力尽,回避型在独处中筑起高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转换危机</p><p class="ql-block"> 焦虑型会在伤痛中找寻答案,寻找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原,完成成长蜕变。一旦焦虑型决定放下,那她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把过度付出的能量转化为自我滋养的力量。焦虑型天生就是个爱恨分明,非黑即白的这么个人。她会鼓励自己,先爱自己再爱人。可回避型的改变很难,他们像缩进壳里的乌龟,非要等伤口结痂才肯探出头。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逃避亲密,有些人却能在某个瞬间突然开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何要破这个局:</p><p class="ql-block"> 双方都得学会“开天眼”。焦虑型要明白,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换来回应,就像不是所有种子都能开花;回避型要懂得,适当暴露脆弱不是示弱,而是给关系开扇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理想的结局,是焦虑型教会回避型如何表达需求,回避型带着焦虑型学会独立自外。当两个曾经破碎的灵魂都愿意放下防备,彼此看见,彼此学习,彼此接受。那么那些棱角反而就能拼成完整的伴侣关系,走向更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底,没有哪种依恋类型注定悲剧。焦虑型不必为自己的热情羞愧,回避型也不用为疏离道歉。关键是要看清:我们既不是对方幻想中的完人,也不是天生就该互相折磨的宿敌。当两个缺爱的人愿意停止互相索取,转而成为彼此的充电站,或许就能明白——最好的亲密关系,从来不是谁拯救谁,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手拉着手在黑暗中找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