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之策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

微信用户

<h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同作风领域的顽瘴痼疾,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健康,阻碍着党和人民事业的稳健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更是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br><br>在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看似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实则缺乏实际行动和有效落实;有的在工作中热衷于搞花架子,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却忽视了实际效果和群众需求;还有的高高在上,对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呼声漠不关心,决策脱离实际,导致政策难以落地生根。这些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坚决整治。<br><br>要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需要深入调研,精准识别问题。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应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切身感受和真实诉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梳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制定针对性举措提供坚实依据。只有真正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确保整治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br><br>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止,与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密切相关。当前,应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减少单纯以文件数量、会议次数、台账资料等为依据的考核内容,增加对工作实际成效、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程度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同时,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关注工作的最终成果,也重视工作过程中的实际举措和创新实践。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br><br>此外,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专责,加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督机制,运用明察暗访、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手段,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线索,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要加大问责力度,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形成有力震慑。<br><br>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专题学习、警示教育、廉政文化宣传等,增强党员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制不良作风。同时,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教育,培养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为民情怀,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现新作为。<br><br>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我们的工作中无处遁形,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