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校的故事

一颗糖👄🍬

<p class="ql-block">初遇·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p><p class="ql-block">2003年的那个初秋,13岁的我和龙凤初中第一次相遇。学校坐落在一条不知名的小道尽头,道旁充斥着琳琅满目的文具和生活用品,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声不绝于耳,“吱呀”作响的铁大门叫得让人心烦。陈旧简陋的教学楼,黑色沙土填充的老操场,砖块堆砌的学生宿舍,仅有一个大雨棚遮蔽的开放式食堂......眼前的一切都让我不甚欢喜。举目四望,高大醒目的梧桐树和四散满地的梧桐叶更是徒添我离家求学的愁绪。那一刻,13岁的城市少年初识了愁滋味。</p><p class="ql-block">成长·耿耿星河欲曙天</p><p class="ql-block">属于我的学生时代,常常会因为老师简单的一句“有进步,加油”或浅浅上扬的嘴角而欣喜若狂。学生时代最让我骄傲的也莫过于一张张印有学校公章的荣誉证书,有学校征文大赛的表彰,有学习标兵的鼓励,也有文明礼仪和各种小竟赛的奖状……小小奖状里熠熠生辉的铿锵字迹折射出那个因紧张红了脸却一路小跑上主席台领奖女孩的骄傲。校领导激昂肯定的话语、主席台下热烈响亮的掌声、同伴艳羡的目光勾勒出我青春世界里的美好画卷。如今,我将它们封存在一个小小的皮箱里,偶然翻出,我也会小心翼翼将奖状平平铺展,生怕因手重将久经年代的它们弄破弄皱。 时光不停,却能及时筛选出青春年华里那些美丽勇敢的种子,在心底默默开花,芬芳漫漫人生路;岁月无声,却能将缄默的付出演奏成有声的话音,唱响青春舞台。奖状上的陈旧味则如一股历久弥香的拼搏味道,俞闻俞浓,俞来俞香,如仙露琼浆般醉人。</p><p class="ql-block">重逢·小荷已露尖尖角</p><p class="ql-block">2013年,时隔十年,我终于践行了和母校的十年之约——回到母校实习。再次回到龙中,一种熟悉的感觉迎面扑来,我犹如一个远飘的游子终得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激动万分。再次迈入大门,回忆一幕幕袭来,那些年运动场上激情的呐喊、课堂上因胆怯羞红的面颊、和同舍好友挤在一块儿讲悄悄话的窃喜、......实习的第一天,指导老师带我走进710班,学生将目光齐刷刷投向我,让我道不尽的紧张与不安,因为害怕猜疑、抵抗甚至是厌恶。直到我带着一丝颤抖的声音做完自我介绍,阵阵响亮的掌声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脸上,我看到接纳的笑容,是710的掌声让我战胜内心的不安和怀疑,是他们的笑容让我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信心。 第一次试课,我授课的内容是《我的老师》,终于到了必须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指导老师在教室后面正襟危坐,表情严肃,除了指导老师,还有跟我一起实习的同伴,紧张之心不言而喻。我小心翼翼走上讲台,“上课”,我使出全力,尽力掩饰内心的紧张,让自己平静,“老师好!”,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给了我有力的回应,让我有了迈出下一步的勇气。这节课,同学们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鲤鱼,急着跳过龙门以示自己傲人的姿态和活力,孩子们的热情缓解了我第一次上课的紧张和不安,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勇气。我永远忘不了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堂语文课,忘不了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它们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第一次有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是我在教育学生,还是学生感染影响着我。 猛然发现,兜兜转转,岁月无声,我终成了那个被母校呵护又成功润泽学生的幸运儿。</p><p class="ql-block">回归·落红春泥更护花</p><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母校已是15年后,28岁的我有了新的身份,卸去了曾经的稚气,有了生活的睿智,也学会感恩岁月的给予。寻路而去,记忆中的母校已经搬离了那片小平地,眼前巍然屹立的是一所高端大气的现代化校园,学校大门口“恩施市龙凤初级中学”的门牌醒目而霸气。</p><p class="ql-block">走进校园,拾级而上,“规则而自然,秩序而诗意”的墙面文化映入眼帘,独特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正如这所学校的教育宗旨——让学生在规矩和方圆之中不负韶华,释放天性,有出彩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光阴如梦,岁月如歌。我想,我会继续在这片梦想启程的地方“化作春泥更护花”。</p>